九個關於攝影構圖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在拍攝時多一些思考方向

攝影構圖

說到攝影構圖,就又和繪畫聯繫上了,必須承認,攝影構圖理論是從繪畫構圖理論發展而來的。在攝影實踐中,我們常常會聽到“構圖安排”這樣的說法,這實際上是生硬套用繪畫的構圖理論來指導攝影構圖,往往忽視了攝影本身的特點,把攝影搞成了繪畫的替代品。

攝影,一個最重要特點在於現場環境裡的真實性和突發情況下的戲劇性,這種真實環境裡、不可預知情況下拍攝出的圖片,從繪畫理論上講往往是不夠完美或者是失敗的,然而正是這種原生態、未經修飾的構成樣式,才應該是攝影的本源與魅力所在。這裡不是說借鑑繪畫的構圖理論來攝影就不可以,而是強調以攝影本身的方式與規律來進行的重要性,要做到有別於繪畫,所以,這種“有別於”在構圖上講,最少應該理解為“選取”而不是“安排”。

當然,“安排”著來拍攝也不是不好,這也是攝影的一種樣式或者是一種攝影分類,比如“商業攝影”、“靜物攝影”、“肖像攝影”等等,常常按照構圖的一慣理論來佈置拍攝環境,是為了達到繪畫一樣的完美效果或是為了符合某種要求。在沒有人為干涉的、自然發生的環境裡去拍攝,是有別於以上一些攝影分類的,構圖上的“選取”是其最重要的特點,這種“選取”不是簡單以“虛化”、“減法”、“剝離”等理念去拍攝,而是在紛繁無序中重新構建次序。“選取”式的構圖是一種視覺設計,這種設計不是人為的、生硬的去“安排”,而是在自然發生的環境裡來構建,這就需要發現的眼光和一些拍攝技巧。這種眼光和技巧是通過無數次快門閃動來積累的,當然積累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規律可循和有理論指導。

現代社會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有關於構圖法則的書籍和鏈接輕易可以找到,諸如:三分構圖、對稱構圖、對角線構圖、框架構圖……等等不一而足。以下,以我拍攝的圖片為實例在構圖上做一些解讀。在解析這些構圖方式前,再簡單的瞭解一下“封閉式構圖”與“開放式構圖”這兩種構圖觀念。

封閉式構圖和開放式構圖

當攝影師用框架去截取生活中的形象,並運用空間、角度、光線等手段重新組合框架內部的新秩序,把框架之內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天地,追求的是畫面內部的統一、完整、均衡等視覺效果,這種構圖方式稱為封閉式構圖。

與之相反,開放式構圖是把分割與外界聯繫的框架“切斷”,畫面注重構建一個可視空間外的虛空間,給觀者以無限的想象空間。

開放式構圖的特點綜述以下幾點:

  1. 畫面主體不一定在畫面的中心,而是強調主體與畫外空間的聯繫。
  2. 畫面形象不完整,以強調外在空間的存在以及與畫外空間的聯繫。
  3. 故意構建不平衡、不協調,使畫面處於從不均衡到均衡、不協調到協調的變化之中。

總之,開放式構圖不是把觀者的視覺感受侷限在框架以內,而是引導觀者聯想畫外空間,從而增加畫面的容量,因此,封閉式構圖相對的保守、規範一點,開放式構圖則相對的大膽、激進一些。以上提到的“三分構圖”、“對稱構圖”……等等更多的遵循“封閉式構圖”的觀念;“開放式構圖”的理念則是“沒有規則就是第一法則”。

不管怎麼說,我們終究是為了得到一張好照片!雖然單純從構圖上來解讀什麼是好照片非常片面,但構圖好壞確實是好照片的基本要素。以下我們做一些圖片實例來直觀的解析構圖。

一、關鍵詞:對稱

對稱式的構圖是以一條線或一個點為中心,兩邊形狀、大小、影調基本一致的構圖樣式,這種構圖在拍攝風光、建築、人文都有運用,有工整、嚴肅、安靜之美,但往往缺少變化而略顯單調。所以,需要一些元素的介入來打破這種格局,從而使畫面內容豐富而更具可讀性。下面這張照片拍攝於印度阿格拉紅堡,基本符合“對稱式構圖”平衡、穩定的要求,如果單純表達圖表式的平衡、穩定則沒有問題,但終究顯得單調呆板。出現在“三分法則”左下黃金點位身著紗麗的人物,既點出了地域特徵,也打破了畫面這種木納的平衡,從而使畫面生動了許多,這樣的構圖樣式比單純的對稱構圖來得鮮活,個人也比較喜歡這種構圖樣式。

九個關於攝影構圖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在拍攝時多一些思考方向

二、關鍵詞:框架

框架式的構圖是較為常用的構圖樣式,是運用現場的景、物做一個“框架”,形成某種包圍、遮擋、分割,來增強內容的戲劇感、畫面的縱深感,引導觀者關注“框架”內的主體,來解讀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這個“框架”可以門、窗、橋洞……,也可以是樹、網、光影……,運用“框架”來構圖,需要注意主體與陪體的主次關係,防止喧賓奪主。在拍攝過程當中,當遇到好的“框架”結構時,可以對場景做一定預判,耐心等待“框架”內出現的事物,往往會有驚喜。下圖拍攝於藍色之城---舍夫沙萬,下午陽光照入古城狹小的街道,一戶人家打開了一扇門,是一個非常好的“框架”,遺憾的是“框架”內沒有事物發生。於是,耐心躲在角落預設好場景,期待“框架”內有不可預知的事物發生,不久,當一個奔跑男孩出現時,果斷按下快門,完成一張懸浮男孩的照片。

九個關於攝影構圖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在拍攝時多一些思考方向

三、關鍵詞:虛實

構圖中常常運用虛與實的手法來突出主體,一般理解為長焦或者大光圈的虛化效果,達到主體剝離的目的,以至於人們追求鏡頭的光圈越來越大,以期待焦外得到如奶油般絲滑效果,這實質上是對虛與實關係的簡單理解。另外一個方面,從構圖的表現手法上也可以做到虛與實的表達。下圖拍攝於撒哈拉沙漠,一隻駝隊逶迤行走在紅沙與藍天之間,如剪影一般的清晰明瞭,而在夕陽照射下另一隻駝隊的影子印在沙丘之上,讓觀者跳出畫外想象出另外一隻駝隊的存在。這種虛與實的對比突破了畫面的侷限,給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這樣增強了圖片的可讀性,是不是屬於開放式構圖的一種樣式。

九個關於攝影構圖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在拍攝時多一些思考方向

四、關鍵詞:焦點

每一張照片都要有焦點,而且這個焦點對觀者而言也應該是非常明確的。相對於文本閱讀自上而下或者由左及右的閱讀方式,人們觀看照片則來得更為直接,焦點可以通過引導線引導、色彩的對比、明暗的反差等等直入主題,不需要觀者盲目地尋找。另一種情況,焦點並不因為出現在畫面中間或者黃金點上才突出,在主體不是十分明確的情況下,一些打破平淡的元素則會起到刺激、提醒的作用。如這張“萬眾之尊”拍攝於川西阿壩莫朗節瞻佛儀式,山脈綿綿,蒼穹下萬眾之尊的活佛淹沒在如潮人海中,並不顯得突出,一把象徵神權威嚴的傘蓋打破了畫面的平淡,從而把觀者的視線重新吸引過來。

九個關於攝影構圖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在拍攝時多一些思考方向

五、關鍵詞:圖形

生活當中有很多我們忽視的圖案,如果運用得當會有不同尋常,具有意想不到的抽象之美,如沙漠的紋理,建築的結構、大理石的花紋、森林的樹影……。拍攝的實踐中,在一些有序或者無序的紋理、結構、圖案中安排拍攝主體,會更加強化觀者對主體的關注,從而提升了整個畫面的質感。下圖“烏本橋下的另類釣翁”拍攝於曼德勒,夕陽下拉長了橋杆的影子,形成了一張極具韻味的圖案,在左下出現的一位站在河裡垂釣的釣翁,有一種荒誕、另類、幽默在裡面,想想如果平靜的水面沒有橋杆的光影,畫面是不是很平淡?正是因為有了橋杆的影子存在才增添了許多趣味性。

九個關於攝影構圖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在拍攝時多一些思考方向

六、關鍵詞:引導線

照片是二維平面通過透視關係展現三圍空間,引導線是最能強化這種透視關係的,可以通過一條或者多條具有明顯方向性的線條引導而導入視覺中心。這種線條產生於自然環境裡,如:河流、沙痕、山脈……;也可以產生於人造環境裡,如:迴廊、欄杆、道路……;可以是直線、曲線這樣的顯性線條,也可以是散落在畫面裡的點,規則或者不規則的隱性線條。下圖“聆聽聖音”拍攝於埃塞北部城市拉利貝拉的岩石教堂,觀者視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樹下唯一身著黑袍的婦女,但真正的視點卻是畫面右邊傘蓋下頌讀聖經的神父,非常靠邊的主體之所以沒有被忽視,是因為經過眾多信徒目光的引導而重新被重視起來,增強了畫面的故事性、可讀性,這種目光的引導就是隱性的引導線,拍攝實踐中往往會忽視這種隱性引導線的存在,而錯過一些精彩的畫面。發現隱性引導線,需要敏銳的觀察與艱難的取捨,運用得當會得到一張與眾不同的好照片,這樣的構圖也符合開放式構圖的一些特性。

九個關於攝影構圖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在拍攝時多一些思考方向

七、關鍵詞:地平線

運用地平線拍攝照片的原理與概念不難理解,尤其是拍攝風光片。地平線就是一條分割天空與大地的分界線,如果天空佔主體,畫面表現高遠或者恢弘;如果地面佔主體,畫面表現凝重、壯美;地平線居中則畫面平衡、缺乏活力,但如果安排一些鮮活的事物,畫面會充滿生機。下圖“趕海的人”拍攝於有“天空之鏡”美譽的東海灘塗,超廣鏡頭拍攝,海平面居中顯出天空之高遠、大海之遼闊,如果沒有趕海人的介入,畫面平淡無趣,正是因為出現了辛勤勞作的趕海人,如此壯美的天地為歌頌勞動人民的偉大而增加光彩。

九個關於攝影構圖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在拍攝時多一些思考方向

八、關鍵詞:對角線

對角線不管是直線還是曲線,都是具有幾何形狀的構圖樣式,雖然與引導線有一定的聯繫,但對角線的分割作用大於引導作用,這種分割有貫穿性的也有邊緣性的。一些圖片在統一背景下的對角線構圖,比如:紅牆下的梅枝、或者草原上的柵欄,再或者橋樑飛渡……等等的對角線構圖,更具有一些引導和框架的屬性。而對色彩的分割或者對明暗的分割,所起到的效果則來得徹底和暢快。如下圖,沙丘與天空在色彩上形成了反差,沙丘的邊緣是一條分割線,對角線的構圖樣式把圖片分割成兩塊,給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刺激;努力攀登的人在巨大的沙丘與高遠的天空映襯下格外渺小,也強化了這種攀登路途中艱辛的情緒。

九個關於攝影構圖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在拍攝時多一些思考方向

九、關鍵詞:裁剪

裁剪也被稱為二次構圖。像風光攝影、靜物攝影……等等,拍攝時在構圖上會有著比較寬鬆的準備時間,所以後期製作中基本不需要裁剪或者裁剪幅度非常小;而新聞、旅拍、街拍、民俗……等等這些人文紀實類的照片,事、物的發生常常突如其來,拍攝時間如電光火石般稍縱即逝,所以在遵循“首先要拍到”的原則下,對於構圖的考慮會弱化許多,得到的照片在構圖上往往都不太理想,裁剪就成為了完善圖片的重要手段。下圖“玩泡泡的男孩”拍攝於摩洛哥索維拉,拍攝是在與男孩交流中進行,為了抓住男孩轉瞬即逝的表情,合焦點定在男孩的臉部,所以構圖上考慮不完善,很不理想。就需要通過後期剪裁來進行調整,最後把男孩的眼睛放在“三分法則”的焦點位置上來突出表情,這樣畫面足夠飽滿紮實。當然,一次性完成構圖效果最佳,裁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切不可把裁剪作為構圖的最終手段,如果依賴裁剪來完成構圖,損失的不僅僅是像素,長此以往,在拍攝過程中會喪失重新構建次序的能力。

九個關於攝影構圖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在拍攝時多一些思考方向

以上9張圖片解讀之所以以關鍵詞的方式來進行,是因為如果以樣圖的唯一特徵來解析某一種構圖樣式,顯得教條!而且一張好照片往往是對構圖樣式的綜合運用,目的是把觀者的視點集中到主體上來。關於構圖的總結是各種各樣的,以上一些解讀可能並不全面,以及在解讀構圖的同時所談到一些實拍經驗,供大家參考、討論。

攝影是具有寫實功能的一個藝術門類,取材於生活應該高於生活,這種提煉在構圖上講就是“選取”式的重新構建,重新構建是通過了解各種各樣的構圖方式,並靈活運用到拍攝實踐中去,來反映作者對於真實所見的所思所想,從而完成從生活的真實到藝術的真實的昇華,正如馬克﹒呂布說的:“在我鏡頭的那一邊是客觀現實世界,而在這一邊則是我的夢幻世界!”

作者 | 陳大軍

九個關於攝影構圖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在拍攝時多一些思考方向

一個熱愛攝影的玉雕師

攝影作品屢次刊登在《攝影旅遊》、

《中國國家旅遊》、《廈門航空》等雜誌上。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圖遊九州(微信號:tuyoujiuzho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