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隕落!「光纖之父」高錕去世,他的發明改變了世界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他是開發和應用光纖技術的先驅,為現代通訊科技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巨星隕落!“光纖之父”高錕去世,他的發明改變了世界

高錕(1933.11.4 -2018.9.23)。圖片來源:諾獎官網


有“光纖之父”之稱的物理學家高錕於1987年至1996年出任港中大校長。他榮休後,一直擔任港中大工程學榮譽講座教授。

高錕1933年生於上海,父親用一把寶劍的名字為其取名。1949年移居香港,1954年赴英國倫敦大學攻讀電機工程,先後獲學士和博士學位。

他從1957年起開始從事光導纖維在通訊領域運用的研究,並最終取得卓越成就。

巨星隕落!“光纖之父”高錕去世,他的發明改變了世界


1964年,高錕提出在電話網絡中以光代替電流,以玻璃纖維代替導線。

1966年,高錕發表了題為《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的論文,開創性地提出只要解決好玻璃純度和成分等問題,就能夠利用玻璃製作光學纖維,從而降低訊號傳送的損耗。這一研究被認為代表了光纖通信的誕生

高錕的理論初時未獲認同,更有媒體嘲笑他“痴人說夢”。但在爭論中,高錕的設想逐步變成現實:利用石英玻璃製成的光纖應用越來越廣泛,全世界掀起了一場光纖通信的革命。

他於1970年回港,並加入港中大。

巨星隕落!“光纖之父”高錕去世,他的發明改變了世界


1971年,世界上第一條1公里長的光纖問世。今天,“以玻璃光纖為介體的通信系統已經在全球建立,億萬公里長的玻璃光纖電纜鋪設在地下和海底”,使得全球信息的流動暢通無阻。

1996年,高錕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宣佈命名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為“高錕星”,以表揚他在科學上所做的傑出貢獻。

巨星隕落!“光纖之父”高錕去世,他的發明改變了世界


2003年初,高錕被證實患上阿爾茲海默症,此後,為幫助阿爾茲海默症患者,高錕與其夫人黃美芸成立了高錕慈善基金。

巨星隕落!“光纖之父”高錕去世,他的發明改變了世界


在提出光纖通訊後四十多年,因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

作出了突破性成就,他於200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委員會讚揚他“在纖維中傳送光以達成光學通訊的開拓成就(for groundbreaking achievements concer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light in fiber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2010年獲頒香港特區大紫荊勳章。

這是一份遲來的榮譽,高錕在科學上的貢獻已經遠遠超越了時代的侷限,讓世界能夠更快進入到信息爆發的時代。

在獲諾獎之前,高錕陸續得到過15項國際大獎,其中包括瑞典愛立信國際獎以及日本諾貝爾獎。

面對不同媒體的鏡頭,高錕總是穿著一件紅色的線衫,淺淺地微笑著。“我實在不是一個太有趣的人,沒有什麼大喜大悲,一直以來都太過平穩。”他曾這樣總結自己。

今天,我們謹以此文緬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