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假肢王牌飛行員,他在空戰中失去左臂後依靠假肢毅然重返藍天

蘇聯假肢王牌飛行員,他在空戰中失去左臂後依靠假肢毅然重返藍天

1999年航空節,87歲高齡的伊萬,在圖拉還駕駛雅克-52競技飛機飛上藍天。

為了給孤兒做榜樣,失去左臂的伊萬學會了駕駛摩托車,並在勝利日紀念日那天參加了當地的摩托車比賽,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蘇聯假肢王牌飛行員,他在空戰中失去左臂後依靠假肢毅然重返藍天

他從小就立志長大後當一名飛行員;他在空戰中失去左臂後,依靠假肢毅然重返藍天,共計完成50次戰鬥出動;1995年,葉利欽為他簽發了遲到的“俄羅斯英雄”稱號。

蘇聯衛國戰爭,曾造就一批像闊日杜布、波克雷什金和列奇卡洛夫等“蘇聯英雄”。他們的英雄事蹟早已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伊萬·安東諾維奇·列昂諾夫,這位對於中國讀者比較陌生的人物,儘管在衛國戰爭結束50週年後,即1995年才被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授予“俄羅斯英雄”稱號。但是,他的傳奇事蹟,不僅絲毫不遜色於前面的“蘇聯英雄”,而且成為了俄羅斯第一個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的王牌飛行員。

兒時立志當飛行員

伊萬·安東諾維奇·列昂諾夫於1923年2月1日,出生在俄羅斯奧勒爾州沙佈雷基諾區莫戈夫卡村。伊萬在家排行第13,是最小的孩子。生活的困窘,迫使伊萬從小跟著母親,學會了種地和收割的簡單農活。有一天,在田間幹活時,伊萬第一次看到了從頭頂掠過的飛機。他激動不已,大聲地對遠去的飛機喊道:“長大後,我也要當飛行員。”儘管生活拮据,父母親仍然不願看到自己兒女都是文盲,決定省吃儉用專供小兒子伊萬讀書,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中學畢業後,伊萬進入布良斯克中等技術學校學習火車司機專業。但是,他沒有放棄當飛行員的夢想。他加入了一個航空俱樂部,成為了1名飛行學員。每個週末,伊萬都要乘坐擁擠不堪的郊區火車,到郊外飛行訓練場學習駕駛波-2教練機。飛行訓練科目包括:起飛、降落、高空盤旋、大坡度盤旋、小坡度盤旋、半滾、筋斗和戰鬥轉彎。

1940年,伊萬結束了布良斯克中等技術學校的學習,同時,也以優異的成績從飛行俱樂部畢業。最初,他在布良斯克1號機務段當火車司機,隨後,他又調到別日茨市“紅色國際工會”工廠工作。1941年2月10日,伊萬進入蘇聯空軍阿爾馬維爾殲擊機航空兵飛行學校開辦的短訓班學習飛機駕駛。航校飛行教官大都是接受過西班牙戰爭考驗的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他們使用伊-16殲擊機,對伊萬這批新學員傳授航空理論、駕駛技術和戰術動作。

經受戰鬥的洗禮

1941年7月,伊萬最初被分配到蘇聯後貝加爾方面軍部署在蒙古的第56殲擊航空兵團服役。伊萬不僅實現了兒時當飛行員的夢想,也開始了自己不尋常的軍旅生涯。當時,儘管著名的“哈勒欣河戰役”已經結束,但是,日軍不甘心失敗,經常派偵察機對蘇聯空軍駐蒙古軍用機場實施空中偵察。有一天,伊萬接到了掩護長機舍斯塔科上尉對日空中偵察機實施攔截的任務。這是伊萬在蒙古服役期間參加的首次空戰任務。為了防止被敵機發現,伊萬與舍斯塔科分別駕駛殲擊機,沿3000米高度飛行。此時,日軍1架偵察機,正沿2400米高度飛行,沒有發覺監視他的蘇聯空軍殲擊機。舍斯塔科命令伊萬立即採取“鉗”式攻擊戰術,對敵機發起出其不意的攻擊。只見兩架殲擊機如同老鷹抓小雞一般,從高空向低空飛行的日本偵察機撲去,對其實施空中掃射,第1次攻擊就將這架敵偵察機擊落。為此,舍斯塔科榮獲1枚“紅星”勳章,而伊萬榮獲1枚“勇敢”勳章。

1942年4月,剛從後貝加爾換防到莫斯科的伊萬接收了拉格-3新型殲擊機,並參加了掩護蘇聯空軍轟炸機對德國納粹軍隊地面部隊轟炸的任務。在執行這次任務中,他首次擊落了德國納粹空軍容克Ju88轟炸機。

1943年1月,伊萬接到了前往阿爾扎馬斯市接收換裝拉-5新型殲擊機訓飛的命令。同年6月,他駕駛拉-5前往位於庫爾斯克州的希格雷市,執行掩護己方飛機的任務。在遂行掩護伊爾-2強擊機和彼-2轟炸機的任務同時,他完成了50次戰鬥出動,自己擊落5架敵機,編隊擊落2架敵機。同年7月15日,對於伊萬來說是空戰任務最繁忙的1天。從早到晚,他連續完成了5次戰鬥出動。當伊萬命令機務人員檢查飛機準備第二天的飛行任務時,指揮所突然接到了上級“查清奧廖爾-波內利一線敵作戰梯隊情況”的命令。於是,伊萬駕駛拉-5與飛行大隊長舍斯塔科組成雙機編隊,前往該地區遂行空中照相偵察任務。由於沒有遇到敵機的攔截,他們順利完成了任務。正當準備駕機返航時,他們發現前方出現了2架德國納粹空軍Fw190殲擊機。按照作戰條令規定,凡是擔任空中照相偵察的飛機,絕對不允許參加空戰。但是,由於求戰慾望過於迫切,飛行大隊長舍斯塔科忘記了此項規定。他命令伊萬與他同時對敵機發起攻擊。第1次齊射便將1架Fw190送進了地獄。但是,誰也沒有料到,這時從雲層中突然又竄出了4架Fw190,它們餓狼般撲向拉-5雙機編隊。伊萬乾淨利落地做著擺脫敵機的機動動作。突然,伊萬感覺左肩膀有些發沉,左手不由自主的失去了對油門杆的控制,並失去了知覺。隨後,飛機便失去了控制,進入了螺旋。在飛機墜到2000米時,伊萬從昏迷中甦醒過來,他趕快跳傘。但是,敵機不想放過跳傘的伊萬,向其進行連續射擊。伊萬的降落傘被子彈打穿了好幾個洞。萬幸的是,他在落地時掉進了一個長滿蘚苔的池塘。德國納粹部隊立即派特種作戰分隊試圖活捉伊萬。當地游擊隊發現了敵人的企圖,提前趕到池塘救走了伊萬,將其送往蘇軍醫療救護營。為了防止感染,醫療救護營立即為伊萬做了截肢手術,並將其送往後方醫院。

在後方醫院,伊萬傷勢沒有好轉,醫生為他做了幾次手術,以取出留在他身體內的彈片。在最後1次手術中,由於失血過多,伊萬昏迷在手術檯上。一位名叫尼娜·瓦西里耶夫娜的年輕女護士為他輸了血。儘管伊萬保住了性命,但是,他身上至今還有15塊彈片沒有取出。當伊萬甦醒後得知是尼娜拯救了自己生命時,他向軍隊醫院首長大膽提出了要娶尼娜為妻的要求。當護士長將伊萬的求婚轉達給尼娜時,這位被伊萬英雄事蹟感動的年輕姑娘欣然接受了伊萬的求婚。

在後方醫院治療和康復的日子裡,伊萬曾一度為失去左臂無法駕駛飛機而感到困惑。但是,意志堅強的他,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點燃起了重返藍天的慾望。在辦理出院手續時,他說服醫學委員會不要將其派往後方,而是派往蘇聯空軍第1空軍集團軍司令部。醫學委員會滿足了他的要求。

1944年2月,伊萬重新回到了前線。剛到司令部,伊萬便被分配做地勤工作。但是,這並沒有動搖伊萬重返藍天的信念。他決定親自去找集團軍司令員格羅莫夫中將。當見到失去1只胳膊的伊萬,集團軍司令員立即將其邀請到自己辦公室。在瞭解伊萬的整個經歷後,集團軍司令員決定讓伊萬試一試。

很快,伊萬被分配到第1空軍集團軍第33獨立通信航空兵大隊服役,併為其配備了1架波-2飛機。他與機械師製造了1個金屬環。這個金屬環可以固定在失去左臂的肩膀上,同時,它又可以與控制油門杆的金屬假肢連接。只要肩膀移動,他就可以完成控制油門杆的動作。隨後,伊萬便開始在地面使用假肢進行飛行練習。

使用假肢駕駛飛機重返藍天的日子終於來臨。這一天,機場聚集了蘇聯空軍的許多專家。他們堅信,伊萬一定會實現自己重返藍天的宿願。“起飛”的命令剛剛下達,伊萬便駕駛波-2騰空而起,爬升高度,重新飛上了藍天。此時的伊萬激動萬分,他一邊擺動著飛機機翼,向地面的人們致意,一邊向空中高喊:“我能飛了,能飛了。”他堅信,人們不再會把他當作殘疾人,他終於成為了勝利者。

儘管伊萬駕機重返藍天,但是,他付出的血汗是常人的數倍。每次返航,他左肩被金屬環磨出的鮮血,從飛行服裡滲出,時間一長肩膀結成了厚厚的繭子。對此,他要忍受巨大的疼痛。在衛國戰爭結束前,伊萬使用假肢駕駛波-2飛機,共計完成了50次戰鬥出動。

遲到的俄羅斯英雄稱號

衛國戰爭結束後,伊萬與妻子在布良斯克定居。首先,伊萬面臨新的工作選擇。當回想起戰爭期間戰友們相互囑託“誰活下來,誰就負責尋找犧牲的戰友家庭和孩子”的那句話時,他義無反顧選擇了到孤兒院工作。伊萬回憶說:“在孤兒院,每當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用求助的目光看著我時,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些營救我的不知姓名的戰友。我要用加倍的愛去關心和呵護這些孤兒,以告慰九泉之下的戰友。”他家裡收留了5個孤兒。他擔任3個孤兒院的院長,幾十名孤兒都將伊萬稱為爸爸,而將尼娜稱為媽媽。

為了給孤兒做榜樣,失去左臂的伊萬學會了駕駛摩托車,並在勝利日紀念日那天參加了當地的摩托車比賽,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很快,伊萬便與尼娜生了兩個女兒。兩個女兒的出生,並沒有影響伊萬對孤兒院孩子的關愛。他的女兒在筆記中寫道:“我的父親伊萬不知疲倦的工作,具有超常的精力。他熱愛勞動,善良無比。他喜歡寫詩、故事,以懷念自己犧牲的戰友。他最大的愛好就是關愛孩子。當看到孩子痛苦時,他願意為其付出一切。孤兒院的孤兒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生活在一個友好和溫暖的大家庭裡。”

1995年,伊萬的命運發生了重大轉折。俄羅斯空軍阿爾馬維爾軍事航校校長列昂諾夫空軍少將,意外從當地報紙得知了伊萬的不平凡事蹟,向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做了彙報。同年2月11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親自簽發命令,授予伊萬“俄羅斯英雄”稱號。同時,伊萬的傳奇事蹟廣為流傳,他曾使用的駕駛飛機的假肢,以及他撰寫的歌頌偉大衛國戰爭英雄的詩歌和書籍,在當地布良斯克空軍博物館展出。

隨後,伊萬與妻子由布良斯克移居英雄城市——圖拉市。他的社會活動開始增多,經常要接受媒體的採訪,參加社會和學校舉辦的各種愛國主義教育活動。1999年航空節,87歲高齡的伊萬,在圖拉還駕駛雅克-52競技飛機飛上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