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之初中國連一輛坦克都造不出來,蘇聯援助三千輛坦克

建國之初中國連一輛坦克都造不出來,蘇聯援助三千輛坦克

軍事力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國際話語權的重要力量之一,強大的軍事工業則是軍事力量壯大與發展根本保障。在建國之初我國軍事工業十分薄弱,連一輛坦克都造不出來,經過近70年的發展,我國軍事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藉助外部力量

建國之初,我國一無所有,外有西方帝國主義的威脅,內有國民黨殘餘勢力的騷擾,面對內憂外患,我國與蘇聯結成同盟,從蘇聯方面得到大量軍事援助。朝鮮戰爭期間,通過貸款的方式我國從蘇聯方面得到大量的軍事裝備。據有關部門統計,到1955年,中國從蘇聯方面進口了八十多萬枝槍械,一萬多門火炮,五千架飛機,三千輛坦克和裝甲車,以及其他一些軍事設備。蘇聯不但為我國提供武器裝備,還幫助我國建立建設軍工企業,在“一五”和“二五”期間,蘇聯向我國派遣大量軍事專家,幫助我國培養軍事人才,建設軍事工業基地,蘇聯的援助是我國建國初軍工企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中國特色軍事工業發展壯大首先離不開黨和國家的支持,尤其是在建國之初,面對內憂外患,黨和國家毅然決然的優先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為新中國特色軍事工業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其次離不開蘇聯的幫助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建國之初,我國一窮二白,在蘇聯政府的幫助下,我國很快建立健全了軍事工業體系,使軍事技術得到長足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