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肋、監管、高成本,資產上鏈突圍大熊市,想成功沒那麼容易

雞肋、監管、高成本,資產上鍊突圍大熊市,想成功沒那麼容易

雞肋、監管、高成本,資產上鍊突圍大熊市,想成功沒那麼容易

作者/坎村 設計/大腳 排版/TOM

讓物理資產上鍊一直是人們理想中區塊鏈應用方向,最近業內有人就進行這方面的嘗試。

據報道,在新疆一位和田玉收藏者將自己一塊價值數百萬元的和田玉相關證明信息上鍊,並且該玉石所有權可以在鏈上自由的流通買賣。收藏者立了一個“見通證即付”的法律協議,意味著任何擁有該通證的人都可以在指定地點兌付該玉石,讓通證和物權形成統一。

有人認為,這是在物理資產上鍊方面的突破,意味一個風口將要來臨。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一位玉石愛好者就認為,此前就有相關項目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玉石假冒問題,可在實際應用中價值並不明顯,意義不大。

今天區間集就以和田玉石上鍊為案例,跟大家聊聊資產上鍊的那些事兒。

信任問題依然難解

珠寶玉石不同於別的日常配飾,價格相對昂貴且真假難辨,許多人由於缺乏基本的珠寶玉石知識,在不良商家的忽悠下,很容易上當受騙。

此外,一些從業者為了讓珠寶玉石達到完美的效果,利用輻照、酸浸、注膠等手段,來彌補天然存在的缺陷。這些處理過的珠寶玉石不僅欺騙了消費者,更嚴重的是長期佩戴會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產生危害。

由此可見,信息不對等是目前玉石行業最為根本的問題。前面提到的和田玉又是如何讓玉石真實信息上鍊呢?

第一步,提供信息上鍊服務的項目方,把礦脈、硬度、密度、油性和紋理在內物理特徵,玉石年代、收藏者、雕刻家、玉石鑑定證書等方面的信息,登錄在以太坊上,讓其擁有唯一的可以流通的數字通證。

第二步,收藏者立了一份“見通證即付協議”的法律協議。此協議規定,任何擁有此通證的以太坊賬戶所有者,可在節點兌付此和田玉擺件,此權益受到法律保護。

通過這個流程我們可以看出,確定玉石真偽主要靠的是相關的證書、鑑定機構,然而這裡面首先存在的問題是,證書、機構提供的結果是否可信?

首先從證書方面來說,實際上在玉石行業假證書早已普遍“流行”。一些玉石商家靠鑑定證書欺詐消費者的行為層出不窮,有的證書是商家自己印的,有的甚至在淘寶上花很少的錢,就可以獲得“量身打造”的鑑定證書。

雞肋、監管、高成本,資產上鍊突圍大熊市,想成功沒那麼容易

在鑑定機構方面,只要是經過國家審批的鑑定機構,都具有鑑定的權利和資質,國家每年都會對其進行審核和複檢,但是依然阻止不了鑑定結果造假的可能性。有專家表示,問題關鍵不在於鑑定機構是否權威,而在於鑑定師是否受利益誘惑,夾雜了“利”的情感進去。

所以說,讓玉石上鍊並不難,難的是保證玉石的真偽性。而從目前來看,將玉石相關信息上鍊還是很難解決玉石真偽性的問題。

從另一方面來說,即使能確保玉石的真偽性,但是受制於玉石線上體驗的缺陷,人們大多時候還是選擇線下購買。

一位玉石愛好者表示,玉石買賣一般都是在現場進行,大家可以在現場挑選喜歡的玉石,而在網絡上玉石受制於拍攝技術的影響會有一定的色差;一些珍貴的玉石由於價格難以達成共識,收藏者會在拍賣行進行拍賣。

法律合規、成本繞不開的另一面

假設玉石上鍊解決了信任問題,也解決了線上體驗不佳的問題,依然還面臨著的法律合規、成本等問題。

還是以前面提到的上鍊和田玉為例,收藏者確實立了一份“見通證即付協議”,可是這份協議的法律效力有多大呢?

一份協議具有法律效力的前提是,所立定協議能容不能夠違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如果人們立定的協議內容涉及到毒品、槍支彈藥等不合法的東西,自然就得不到法律的認可。

由此而來的問題是,數字通證現在是不是法律規定的資產呢?

區間集查詢了中國人大網,發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七條中有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依照其規定。該規定自2017年10月1日開始生效。

雞肋、監管、高成本,資產上鍊突圍大熊市,想成功沒那麼容易

不過什麼是“網絡虛擬財產”呢?界定的範圍又在哪裡?

按照公開資料顯示,“網絡虛擬財產”是指為所有人支配和控制,且能給所有人帶來經濟利益或精神利益的只能存在於網絡空間的數字化、非物化財產,包括網遊賬號、微博和微信賬戶、網店、虛擬貨幣、網絡遊戲中虛擬物品及裝備等。

相關專家表示,數字通證作為一種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由於法律在數字通證方面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規定,人們在購買數字通證時肯定會有很大的風險。例如,如果於玉石收藏者把自己的通證售賣出去,然後也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把玉石給到對方,這時候就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鑑於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其實是不太利於區塊鏈的發展,尤其是和通證掛鉤的項目。因為背後涉及到一系列變革,比如玉石上鍊規模化後,買賣雙方在進行交易時,稅務局如何收取相應的稅費呢?玉石資產上鍊從政策、法律合規性的角度來說,區間集認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還有,玉石雖然上鍊了,但是成本有多高呢?從操作流程來看,玉石物件收藏者主要支付給提供上鍊節點服務費、託管費,但這在相關報道中並沒有明晰。

雖然按照理論來說,資產上鍊可以提高玉石交易的效率,可以降低行業的交易成本,促進玉石行業的發展,然而在目前還沒有達到很高的規模,整個系統的收益能否抵掉成本還是一個未知數。

所以從這方面來看,這將是未來資產上鍊的一大挑戰,即如何讓資產上鍊流程成本降低。

當年本茨雖然發明汽車,可汽車普及開來,而是要等到福特的流水線生產模式出現之後,人們才用上了價格低廉的汽車。對於資產上鍊來說,也同樣需要這樣一個過程。

雞肋、監管、高成本,資產上鍊突圍大熊市,想成功沒那麼容易

未來什麼樣的資產適合上鍊?

從前面我們可以看到,信任問題、法律合規、成本高低是目前制約玉石資產上鍊的主要困難,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現階段其他資產上鍊也是不太可行呢?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USDT。泰達公司發行的USDT可以說是目前最為成功的上鍊資產通證,通過採用與美元1:1掛鉤形式發行方式,實現目前市場流通量約為28億美元。

和玉石上鍊相比,美元上鍊的優勢有:首先美元作為標準化的、由美國政府信用背書的資產基本不用檢驗資產真偽性,其次用戶在轉賬過程中就實現了資產的交割,效率極高。因為USDT主要的風險在於,泰達公司是否按照1:1的比例發行USDT。而在這方面,泰達公司通過賬戶公示以增強線上資產和線下資產一一對應的可信度。

雞肋、監管、高成本,資產上鍊突圍大熊市,想成功沒那麼容易

Tether 官網公佈資產負債表(18年7月4日)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那些需要多方參與,頻繁交易,敏感信息傳遞,價值具有網絡效應的業態,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來提供一種去中介化的,去信任的通過智能合約,變成可以自動執行的鏈上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資產上鍊不等於生態中所有信息和行為都上鍊,而是通過鏈本身解決資產的所有權,資產的流動性,資產的可靠性,資產的增值等等問題。

因而在未來,那些已經擁有政府強大信任背書的高價值資產適宜上鍊。以房屋產權交換為例,現在方式主要是通過中介機構和房產局完成產權的轉移,未來可能是買賣雙方完成資產的交割。不過,將來這類資產上鍊的過程可能主要是由政府相關機構來參與,私人公司最多來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

而那些沒有政府強大信任背書資產,但已經是數字化的資產,比如今天的QQ號、淘寶店鋪、微博大V、微信公共號、遊戲幣、遊戲道具、直播打賞的禮品等,在未來也適宜去上鍊。這一領域可能適合由私人企業完成資產上鍊。

最後,由資產上鍊牽扯出的一個問題是,不同的資產在上鍊時,需要考慮使用什麼樣的鏈最為合適。

目前聯盟鏈或私有鏈和特定行業結合相對容易,相關應用正在展開,聯盟鏈或私有鏈相對比較容易解決費用分擔,收益分享和激勵等問題,因此對Token的需要沒那麼強烈。

而公有鏈則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很多公鏈都聲稱是比特幣和以太坊的迭代,但最終在可擴展性上、安全性、效率等維度是否能經受得起時間考驗,都是巨大的問號。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隨著資產上鍊日益向前發展,未來會倒逼公鏈、聯盟鏈、私有鏈不斷升級,以適應各行各業資產上鍊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