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天:檢驗中國城市發展的試金石

這幾天廣東遭遇颱風“艾雲尼”襲擊,特大暴雨導致多城市被淹,更導致了人員傷亡的悲劇。當一次次的城市內澇發生時,大家無一不是痛罵城市的下水道系統,這似乎是一種政治正確。本文就從這次廣州內澇入手,給大家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視角,去分析中國市政工程的問題所在。

老舊的排水系統

廣州作為我國為數不多的一線城市,和北京一樣都曾被暴雨淹過,其主要原因就在於破舊的排水系統。下水道系統相當於一座城市的腸道,為城市排走廢水和部分垃圾,然而中國的大部分城市,下場暴雨就能看到海,也算是“中國國情”了吧。

暴雨天:檢驗中國城市發展的試金石

暴雨天:檢驗中國城市發展的試金石

首先,由於我國東部城市基本位於季風氣候帶,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冬季乾燥少降水,很大程度的增加了暴雨在中國城市發生的可能性,這是天時不利。

暴雨天:檢驗中國城市發展的試金石

其次,老舊的排水系統是由於早期的落後規劃造成的。可以說,早期的規劃根本沒想到廣州會成為人口超過2000萬的城市,當時的規劃都是走一步算一步,得過且過。

我國許多城市早期的規劃是建立在城市建築面積不大河流池塘溼地等能夠蓄水、減小地面徑流、吸收早期雨水徑流的地區足夠多的國情下。因此排水工程往往無法解決後期城市擴張、綠地溼地減少的現實問題。這是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不合理的使用和疏於養護也使城市排水系統問題雪上加霜。

暴雨天:檢驗中國城市發展的試金石

暴雨天:檢驗中國城市發展的試金石

最後,老城區的改造極其困難。交通癱瘓、居民拆遷向來是工程上除技術外的難題,即使在發達國家而是如此,而在各個老城區,雨水內澇也最為嚴重。

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在進行市政建設上,我國一直都在模仿和借鑑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內澇防治系統包含雨水管渠、坡地、道路、河道和調蓄設施等所有雨水徑流可能流經的地區。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為100 年或大於100 年,英國為30 年~100 年,香港城市主幹管為200 年,郊區主排水渠為50 年。暴雨重現期越大,設計出的雨水排水管道也就越安全。

暴雨天:檢驗中國城市發展的試金石

除氣候特殊的歐盟(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水均勻)外,其他國家或地區都使用較高的暴雨重現期

美國、日本等國在城鎮內澇防治設施上投入較大,城鎮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一般採用 5 年~10 年。並且在未來,還將進一步提高重現期,提升安全係數。

美國各州還將排水乾管系統的設計重現期規定為100 年,排水系統的其他設施分別具有不同的設計重現期。日本也將設計重現期不斷提高,《日本下水道設計指南》(2009 年版)中規定,排水系統設計重現期在10 年內應提高到10 年~15 年。

相反,中國各大城市在規模上早已超過了歐美等國,北上廣等大城市人口數均為2000萬左右,人口和建築高度集中,而且原先大多城市綠地溼地早已被開發成為不透水的建築,這就更加劇了城市內澇的嚴重後果。我們本應在製作規範和建設市政工程上比歐美國家更嚴格,但由於種種原因無法做到。

基礎建設必須有長遠眼光

技術是一方面,如今防洪防澇技術越來越系統化,但真正做起來還需要對成本效益進行估量。但做好基礎建設,更重要的是要有長遠眼光。

基礎建設一直是政府主導的高投入產業。作為影響一方人一代甚至幾代的工程,做好了就是子孫享福,做不好就子孫遭殃。搞好基礎建設才不會出現道路反覆翻修、管道填挖不止,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體現。

但人都是用腳投票的,能夠帶來政績和麵子的事情何樂不為,又不是在某個地區長久做下去,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走了管他下面是誰接盤背鍋呢。當每個當權者都這樣做時,城市只能以一次又一次的災難來回應人民,無論窮富都逃不掉。

芝加哥作為世界城市規劃的典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暴雨天:檢驗中國城市發展的試金石

1856年,芝加哥開始修繕地下拍水系統。之所以這麼做,有一個重要原因。芝加哥緊鄰密歇根湖,由於相對地勢比較低,雨水無法自動排入湖中,隨便下場雨地面就像沼澤一樣。城裡也沒有完善的排汙系統,人口規模爆發式增長後,產生的生活汙水和垃圾被隨意傾倒,惡劣的衛生狀況導致傷寒、痢疾等傳染病輪番肆虐,1854年爆發的一場霍亂,更是損失了6%的城市人口。

以當時的技術水平,蓋挖法、暗挖法、盾構法這樣不挖開地面,直接在地下和建築物下方施工挖洞的技術,根本不可能實現。城市已經建成了,地下施工一沒有技術,二沒有大型設備,到底怎樣才能在建築底下修水道?即使修成了下水道,城市的地勢相對於密歇根湖更低,怎樣讓水流進密歇根湖?

工程師Ellis S. Chesbrough給出了方案:用千斤頂把整座城市頂起來!這樣工人就能進到建築物下方施工了,同時還能將建築墊高;之後再修建更高的城市路面,埋設外部管道。

暴雨天:檢驗中國城市發展的試金石

項目在1856年被認可,之後是持續數年轟轟烈烈的城市改造。人們將建築挖離地基後,用千斤頂一點點撬起來,在下方建造新的支撐。

1858年第一棟建築被抬起,重達750噸,同年有50幾棟如此量級甚至更大的建築被抬升重建。最有代表性的,是千斤頂同時頂起一個長達98米的街區,被抬升重量達3萬5千噸。整個工程只花了5天時間,期間街區居民正常工作生活,街上的小賣部正常營業,生活和工作都沒有受到什麼大的影響。

暴雨天:檢驗中國城市發展的試金石

芝加哥這個工程有三個特點:一是早,二是體量大,三是不擾民。整個工程持續了將近十年,由政府和市民聯合出資,在沒有拆一座房的情況下給整座城市修建了一套下水道系統。但比較坑的是個人的房子需要個人出資抬升,不管是請工程隊還是自己完成。於是部分沒那多錢的芝加哥人,想到了一個絕妙辦法:二樓變一樓,一樓當地下室,直接填土埋了。

暴雨天:檢驗中國城市發展的試金石

工程完工之後,芝加哥的城市衛生水平提升到了一個新紀元。下水道是修完了,芝加哥人民卻用千斤頂上癮了,有人甚至把一些房子頂起來,帶著房子搬家——芝加哥成功對一個完好的城市實行了一次城市重建。


據說下輪暴雨又要來臨了,廣州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