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資有望觸底反彈 配置價值爲市場所重視

紅刊財經 劉增祿

在今年中期板塊整體增長13.83%的背景下,9月20日基礎建設公司的整體動態市盈率僅有10.05倍,顯然基礎建設類公司目前的估值已具優勢。

受基建增速下滑影響,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回落。國家統計局9月1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8月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增長5.3%,相比前值下降0.2%,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5%。

但與之相對的是,基建板塊近期在二級市場中卻異動不斷,從近兩週的市場表現看,9月10日~20日,上證指數小幅上漲了1%,申萬基礎建設類公司的整體漲幅卻實現了3.62%。領漲龍頭山東路橋9月18日~20日,連續3天股價強勢封於漲停。

基建投資有望觸底反彈 配置價值為市場所重視

行業整體成長健康

7月份以來,在“強內需”和“松基建”預期之下,A股市場基建概念股多次活躍,9月18日,基建板塊再度集體異動,當日上證指數上漲1.82%的背景下,基建股整體實現了7.09%的漲幅。分析認為,近日基建行業的反彈一方面與宏觀調控轉向寬鬆,行業估值逐漸觸底等因素有關;另一方面也有債轉股降低負債率、龍頭企業訂單與業績帶動的作用。市場中多數觀點也認為,未來基建股的整體預期仍然值得期待。

據記者統計,2015年~2017年,基礎建設類公司整體業績增速實現了三連跳,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別為4.7%、5.87%和7.28%;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7.24%、10.23%和22.37%。今年上半年,基礎建設類公司整體再度分別實現了7.12%和13.83%的營收增速和利潤增速。

在三季報業績預告中,基礎建設類公司中目前已有9家公佈了業績預告,除了東湖高新,其餘8家均預期三季報淨利潤同比實現增長。目前來看,圍海股份的增長預期最高,因今年以來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同時募集資金購買的理財產品收益有較大增長,三季報淨利潤同比預增幅度預計為100%~150%。浙江交科緊隨其後,淨利潤增長預期雖然弱於圍海股份為40.52%~65.78%,但業績增長原因則更為值得肯定,主要是得益於2017年新簽訂單大幅增長,目前新項目已陸續落地進入施工階段,在建項目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並帶動收益的增長所致。

估值優勢依然具備

業績穩定增長的背景下,基礎建設類公司的估值水平也頗具優勢。統計歷史走勢,2015年6月8日、2017年4月6日,基礎建設指數曾分別創出過6225.91點階段高點和3830.12點階段高點,當時公司的動態市盈率為33.48倍、19.91倍。結合當時板塊的業績增速看,2015年一季報板塊的整體增速為9.04%,2017年一季度板塊的整體增速為18.3%,而在今年中期板塊整體增長13.83%的背景下,9月20日基礎建設公司的整體動態市盈率僅有10.05倍,顯然基礎建設類公司目前的估值已具優勢。

另外,從個股看,35只基礎建設類A股公司,目前有7只的估值水平低於板塊整體水平,葛洲壩的最新動態市盈率最低,9月20日僅有6.76倍。而觀察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增速發現,7家公司全部實現了同比增長,浙江交科、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的增速相對最優,中報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69.47%、23.94%、22.78%。從業績增長原因看,3家公司也均得益於為新簽訂單大幅增長所推動的自身主營業務的穩步增長。2018年上半年,中國鐵建集團新籤合同額6090.29億元,為年度計劃的40.33%,同比增長10.39%。其中,國內業務新籤合同額5401.79億元,佔新籤合同總額的88.70%,同比增長6.62%;海外業務新籤合同額688.51億元,佔新籤合同總額的11.30%,同比增長52.74%。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89.81億元,同比增長6.93%,面對國內外嚴峻複雜的市場形勢,中國鐵建實現了企業經營規模的穩步提升。中國中鐵也在半年報中明確表示,隨著營業規模的穩定增長和經濟效益的持續提升,中報業績營收和利潤均創出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