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麵賣得好,到底是消費降級,還是消費理念升級?

一口榨菜一口方便麵,騎著摩拜遛一遛,拼多多”9塊9還包郵“.......

這種口談禪引發了消費降級的大討論。前幾天,官方媒體拋出一個觀點,泡麵熱銷,也可能是消費理念升級!引起一片譁然!

泡麵賣得好,到底是消費降級,還是消費理念升級?

泡麵榨菜賣的好,消費到底是升級還是降級?

近日,康師傅披露了2018年的半年報,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康師傅實現收益309.96億元,同比增長8.5%;淨利潤(公司股東應占溢利)13.07億元,同比增長86.59%。而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無疑是公司上半年的方便麵銷售收入達到63.08億元,同比增長8.40%。

涪陵榨菜的財報顯示,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達15.2億元,增長35%;淨利潤為4.14億元,增長61%。2018年上半年,成績依然亮眼,營業收入破10億元,同比增長34%,淨利潤達3億元,同比增長77%。

面對這樣的好業績,有人懷疑這些食品都是“低端食品”,他們賣的不錯意味什麼?難道不是消費降級?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稱,"消費降級"說法是有失偏頗的。當前市場出現部分大眾化商品銷售較好的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消費升級的新趨勢。那麼,其中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認為,當前我國消費結構呈現出兩大特點:

第一,就消費類別而言,居民實物消費下降而服務消費上升;第二,在同類消費品種,居民對中低端消費品偏好降低而對高端消費品偏好上升。由此,種種跡象表明當前居民消費行為仍處於升級通道。

泡麵賣得好,到底是消費降級,還是消費理念升級?

升降不重要,放心、快樂消費才是根本

作為房地產市場研究人員,對於這個跨界話題不陌生,現象背後,都要研究人的消費行為和決策過程。我覺得有幾點值得關注:

1、偶爾嚐個鮮,是個體驗。不管富豪中產低產,都有消費的時候,家裡放幾包,以備不時之需。有些出國旅遊工作的,還特意儲備一些作為戰略必需品。類似窩窩頭,有些人吃個泡麵,也有回憶當年的情懷在裡面。

另外,泡麵的產品和包裝都升級了。銷售金額漲了,數量可能未必。就像樓市,武漢這兩年成交量每年降2成,但成交金額還是漲的,房價漲了撒。

2、城市化進程加速,泡麵消費群體還是很大,比如大學生、外來務工人員,根據統計,2017年中國人口城鎮化率58.52%,距離70%的發達國家水平還有空間,進城依然是主旋律。

此外,廣大的農村市場,得益於電商發達,快遞網購都很方便,對很多縣鄉村鎮,特別是貧困地區的人,泡麵加滷蛋,的的確確是消費升級。

3、方便快捷,滿足職場人士的效率需要,比如互聯網行業發達,加班文化也盛行,顛倒黑白的日子不少,泡麵簡單經濟,幾分鐘就好。特別是很多無人貨架進駐寫字樓,也有助推作用。

4、安全可靠。這與第3點是相輔相成的。很多職場白領也注重健康養生,餐飲行業安全無保障,特別外賣等行業較亂,都不敢亂吃了。相對來說,泡麵榨菜火腿腸更靠譜,這也很諷刺!

泡麵賣得好,到底是消費降級,還是消費理念升級?

不過,我們也要注意到一點,這些消費品熱潮中,受益最大的都是頭部企業,行業龍頭,比如康師傅、統一、涪陵榨菜、老乾媽,不僅食品消費領域出現品牌集聚現象,房地產也有這個趨勢,萬科恆大等市場份額都是越來越大,大小通吃勢頭明顯。

原因無它,現在社會上的坑比較多,放心安全消費不容易,還是選擇大品牌更靠譜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