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中日文化交流那些事儿~

说到中日文化交流,我们会想到哪些呢?

一直流行的二次元文化,海贼王、火影、柯南、哆啦A梦等一众动漫IP,索尼和任天堂的游戏,街头巷尾的寿司店和章鱼小丸子,动漫cos、初音未来、空气刘海,我们常用的网络词语“萌”、“宅”、“腐”、“控”等等,以及我们常用的基本词汇“服务”、“组织”、“革命”、“纪律”、“方针”、“哲学”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词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源自日本的文化元素,展示着日本向亚洲乃至全球的文化输出。

你所不知的中日文化交流那些事儿~

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非常久远,根据中国史书记载,两国交流大约始于公元前12世纪末,周秦时代的《山海经》就记载了远古时期的日本“倭属燕”。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上学过徐福东渡、遣唐使、鉴真东渡……这些我们耳熟能详了。小编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北大日语系滕军教授所著的《中日文化交流史》,这本书经过了长达13年科研成果的积累,讲授上古至清末的中日文化交流史,以历史人物为主线,引人入胜,能帮助大家对中日文化交流有一个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你所不知的中日文化交流那些事儿~

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文化的流向总是由高势流向低势,可以说从远古到鸦片战争之前,日本更多地在向中国吸收文化,秦汉时期主要吸收物质文化成果、文字和书籍,隋唐时期主要吸收制度文化、思想和艺术,宋元时期主要吸收宗教、商业、医学和建筑文化,明清时期主要吸收科技和民俗生活文化。而鸦片战争之后文化流向发生逆转,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日本富强的经验,康有为提出“仿日维新”,日本汉字开始回流到中国,日本通过翻译西方科技文献创造出大量汉字新词汇。长期维系的文化交流让两国彼此受益。

你所不知的中日文化交流那些事儿~

21世纪的中国文化面向世界,以更加开放、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存异致和,学习、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需要思考主动“输出”哪些中国文化,以及如何更好的输出中国文化,这也是我们现在了解、学习日本文化的初衷。

9月25日,晚19:00-20:30,未名天北大校区1439教室,滕军教授将为大家讲述《中日文化交流史》。在航海技术极不发达的远古时期,中国古人的船只乘着海流,以最原始而自然的方式,向日本列岛带去了大陆文明的信息,滕军教授为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娓娓道来中日文化交流的开端……爱学习的同学们,一定不要错过哦!

你所不知的中日文化交流那些事儿~

你所不知的中日文化交流那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