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馬溫」指的是母猴?玉帝真腹黑,難怪悟空大鬧天宮,不能忍!

《西遊記》裡,太白金星下凡招安美猴王,到了天庭之上,玉皇大帝詢問百官哪裡有閒缺的官職,武曲星君啟奏道:“天宮裡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只是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玉帝傳旨道:“就除他做個弼馬溫罷。”孫悟空就此上任,擔任了“弼馬溫”這個養馬之官。

養馬之官為什麼叫“弼馬溫”?

“弼馬溫”指的是母猴?玉帝真腹黑,難怪悟空大鬧天宮,不能忍!

原來,中國古人有一種奇特的傳說,認為猴子對消除馬的瘟疫有特效。北魏的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寫道:“常系獮猴於馬坊,令馬不畏,辟惡,消百病也。”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馬廄畜母猴,闢馬瘟疫。”其實猴子不僅能避馬的瘟疫,還能治療人類的疾病,《本草綱目》在“獼猴”條下寫道:“(獼猴)肉:主治諸風勞……治久瘧,食之避瘴疫。”

為什麼猴子能避馬的瘟疫呢?

明代政治家趙南星在《趙忠毅公文集》中說:‘馬廄畜母猴,闢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西遊記》之所本。”天癸就是母猴的經血,母猴的經血流到馬的飼料上,馬吃了之後就不會患上馬瘟了。

馬廄裡養猴子是古代的慣例,因此古代的南北方言中有很多有趣的對猴子的稱謂,比如北方管猴子叫“馬流”,南方管猴子叫“馬騮”或者“馬留”,都是蔑視的稱謂,也都跟馬離不了干係。

“弼馬溫”指的是母猴?玉帝真腹黑,難怪悟空大鬧天宮,不能忍!

玉皇大帝封孫悟空為“弼馬溫”,其實是人盡其才,再合適不過了。

“弼馬溫”是“避馬瘟”的諧音轉寫,孫悟空如果是隻母猴,那就更加嚴絲合縫了。另外,吳承恩創造性地為孫悟空量身定做這個官職,還有大慈悲的勸諭之意。

《西遊記》第七回,孫悟空從太上老君的丹爐裡跳出來後,大鬧天宮之前,吳承恩意味深長地加進了三首詩,第三首詩曰:“猿猴道體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聖齊天非假論,官封弼馬是知音。馬猿合作心和意,緊縛牢拴莫外尋。萬相歸真從一理,如來同契住雙林。”

這首如同參禪的詩中,不僅直言“官封弼馬是知音”,而且吟誦的“馬猿合作心和意”不就是心猿意馬這個成語嗎!“心猿”之所以能夠跟“意馬”組合在一起,當然是因為馬廄裡拴著猴子!

“弼馬溫”指的是母猴?玉帝真腹黑,難怪悟空大鬧天宮,不能忍!

果然,吳承恩最終讓孫悟空不再心猿意馬,從而陪伴唐三藏西天取經,修成正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