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漲了稅收起征點,又社保改革——工資增了又減,爲啥來回折騰?

再過三個月,咱們的社保也要迎來一項新的規定,什麼規定呢:從2019年1月1日起,我們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剛漲了稅收起徵點,又社保改革——工資增了又減,為啥來回折騰?

進一步來說,現在很多公司給咱們的社保都是按最低標準交的,從明年開始會按照你的工資標準交社保。雖然說是為了大幅減少企業繳納社保不合規的行為,但對老百姓來說,很有可能到手的工資也要變少了!

剛漲了稅收起徵點,又社保改革——工資增了又減,為啥來回折騰?

為什麼會提出這個政策?其實網上有一種說法,說國家的社保已經出現連續虧空,根據《中國社會保險年度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社保虧損5041億,之前2014,2015年分別虧損2156億和3523億,按照這個趨勢2017年社保恐怕虧損超7000億。

剛漲了稅收起徵點,又社保改革——工資增了又減,為啥來回折騰?

而且有機構統計,目前社保資金池只剩下2.46萬億,按照現在連年虧損50%的趨勢看,如果財政補貼不能完全補上的話,3年後很多退休的人,將會出現無錢可領的局面。

剛漲了稅收起徵點,又社保改革——工資增了又減,為啥來回折騰?

1. 為什麼社保會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

首先,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其實社保更接近於稅的特徵。咱們中國稅收有一個普遍現象:名義稅負高,實際稅負低。舉個例子:過去名義上繳納17%,但是有很多原因導致實際徵繳完成度不高,可能就12%。

剛漲了稅收起徵點,又社保改革——工資增了又減,為啥來回折騰?

是什麼原因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商稅” ,意思就是稅咱們可以商量著來。其實這屬於一種“明著來的潛規則”,舉個例子,有家企業在咱們這做的挺好,吸引了很多的商人來本地投資,增加了本地GDP的產出,這個時候給企業一些優惠,少收5%的營業稅,對地方和企業都是雙贏的節奏。券商中不是有項叫“大宗交易”的傳統業務,找稅點低的地方去做交易,然後讓地方補稅。這都導致了實際稅負趕不上名義上的稅負。

2.更重要的是行業的不同,會決定社保繳納是否完整

按實際工資繳的一般都是效益比較好的企業,像金融,高科技類的企業和國營企業。

剛漲了稅收起徵點,又社保改革——工資增了又減,為啥來回折騰?

而個體化的是最容易徵繳比例很低甚至不交社保的,重災區可能就是餐飲服務業,娛樂和大量消耗勞動力的行業,對於很多中低層收入群體來說:遠水救不了近火,以後的多得不如現得。所以大多數員工是願意低繳甚至不繳的。

最後,雖然社保改革迫在眉睫,但可以預測到的有兩點:

1.會有一個逐步把名義徵繳和實際徵繳靠攏的過程,一下子實現是有難度的,但是繳納的程度一定比之前要高。

剛漲了稅收起徵點,又社保改革——工資增了又減,為啥來回折騰?

2.新政出臺,這些行業的人工成本增加,對行業的利潤成本傷害很大,而相對來看,對餐飲類,服務類的公司等影響最大,例如富士康,單單在深圳的工廠就有48萬人,還有方大特鋼等需要大量人工勞動力的公司,這項政策一旦實施,人工勞動成本增加,企業的利潤肯定會大打折扣。除此之外,還有低端製造業和低端服務業的上市公司會受到明顯影響。

剛漲了稅收起徵點,又社保改革——工資增了又減,為啥來回折騰?

但是對這些企業來說,國家不可能一棒子打死,萬一弄得就業困難,會導致社會壓力更大。未來這些企業如何破局,國家還會有什麼補償政策,值得咱們好好期待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