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师范学院“信息安全科研创新团队”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卷了全球各个角落,渗透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等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等都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并已逐渐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个人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关键问题。为紧跟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立足于国家信息化工业发展和海西建设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实际要求,郑州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建立了“信息安全科研创新团队”。

作为一个年轻的科研创新团队,“信息安全科研创新团队”无论是团队带头人还是团队成员都具有良好的敬业和合作精神,成员之间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已形成了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青年骨干为主体的创新群体,富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郑州师范学院“信息安全科研创新团队”

一、统筹整合,创建团队协作平台

团队整体规划与设计者刘云霞博士,现为郑州师范学院智能信息处理与安全研究所所长,国际智能计算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Neurocomputing、Signal processing、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等多家SCI期刊审稿人。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图像处理和多媒体安全等。主持科研课题4项,其中:“无帧内失真漂移的H.265视频鲁棒隐写方法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郑州航空港区公共设施规划研究”为河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H.264视频隐写的鲁棒性方法研究”及“基于秘密共享的可逆鲁棒视频隐写方法研究”为河南省科技厅鉴定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D H.264视频的无帧内失真漂移隐写方法研究”;近几年发表学术论文14篇,被SCI检索录用6篇,被EI检索6篇,核心2篇;作为第一完成人受理授权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3项。

作为团队的整体规划与设计者,刘云霞博士善于捕捉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凝练科研主攻方向,并以其优秀的外部公共关系能力,为团队争取了充分的外部学术资源;同时通过刘云霞博士的卓越管理能力,很好地协调、处理了团队内部的利益关系,引导“信息安全科研创新团队”建立共同愿景,形成研究合力。团队现已吸纳成员11人,其中教授1人,博士4人。优秀的研究成员,明确的团队发展目标,清晰的发展规划,通畅的发展平台,使团队青春永驻、动力十足、厚积薄发。

郑州师范学院“信息安全科研创新团队”

二、提升水平,聚焦科技创新

在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在远程医疗、云计算、视频传输、可逆图像认证和二维向量地图等视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适时启动该方面的隐蔽通信研究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信息安全科研创新团队”以H.265视频为隐蔽通信载体,提出可逆视频隐写方法研究,聚焦科技创新,通过科研、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升级及可持续发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无失真漂移H.265视频隐写方法主体定位研究

以H.265视频帧内及帧间预测编码块作为隐写嵌入主体展开研究,分析对比不同嵌入块尺寸对视频性能及嵌入容量的影响,研究帧内及帧间预测编码中不同编码参数对隐写效率的损益及对应优化问题。

(2)基于H.265视频帧内失真漂移控制的可逆隐写方法研究

针对产生失真漂移的4×4亮度QDST嵌入块,分析控制失真漂移的条件与可逆隐写的兼容性,设计出相融合的可逆隐写算法。

(3)基于H.265视频帧间失真漂移控制的大容量可逆隐写方法研究

通过对一组包含大量P帧(或B帧)GOP(group of pictures)的当前帧与参考帧互相映射规则的分析,拟通过选择该GOP中解码顺序为最后一位的帧作为嵌入隐秘信息的帧,来进一步控制因时域预测所导致的帧间失真漂移;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嵌入容量,拟提出多系数联合隐藏多比特信息的直方图平移可逆算法。

(4)基于H.265视频不可检测性的可逆隐写方法研究

针对隐蔽通信的不可检测性要求,拟提出利用正交向量特性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通用于帧内和帧间)。重点面向4×4亮度QDST嵌入块展开研究,为了增加不可检测性能力,拟通过随机方式选取多个QDST亮度系数构造载体向量和对应的偏移向量。

(5)基于H.265视频鲁棒可逆隐写方法研究

针对H.265视频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帧丢、帧错以及比特错问题,团队拟基于BCH码、秘密共享、多秘密共享等技术来为可逆隐写算法提供更好的嵌入环境,设计出适用于H.265视频压缩标准的鲁棒可逆隐写算法。

郑州师范学院“信息安全科研创新团队”

三、明确目标,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在未来,“信息安全科研创新团队”将致力于H.265视频可逆隐写方法研究,争取在国内外重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具有高学术水平的EI 和SCI 论文9-12篇,申请国家级或者省级项目1-3项,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申请软件著作权或专利2-3件,搭建基于H.265的可逆视频隐写系统,培养研究生5-10名,服务地方及我国的军事、外交和商务等信息安全领域,进一步助力提升国家信息安全。

同时,该团队拟通过在职培养、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途径,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学术技术水平,并加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过三年建设,使团队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并进一步提升团队学术队伍在信息安全研究领域方面的整体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为信息安全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创新人才。

“信息安全科研创新团队”是一支年轻的科研队伍。尽管目前课题组尚未成熟,但它所面对的却是信息安全领域广阔的研究前景,这也是我校实现各学科全面发展,学校实力整体跨越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我们期待通过“信息安全科研创新团队”的不断建设,使其在该领域的研究上不断突破、创新,提升科研竞争力,增强信息安全研究服务社会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