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歙(Shè)县今歙县徽城镇,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府县同城今歙县、徽州区、黄山区汤口镇、黄山风景区等。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置,属鄣郡,为本州首县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600年前,歙县大阜潘氏大族人丁空前鼎旺,现有土地难以供养急速增加的人口,族内其中兄弟俩决心迁出另辟一方天地,哥俩立在大阜村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心思此生再也不能相见,道声珍重,一个走旱路,一个往水路,均向南而去。兄弟俩一个行到歙县今三阳镇竹铺村境内落户繁衍,另一个觅至歙县今金川乡搁船尖群山深处安家生根,取村名为皂汰。今天单表皂汰村,皂汰的汰应是“左土右太”,此字为潘氏自造(老潘家就是这么任性),未收入词典,现以“汰”代之,意为高山上的肥沃土地。潘氏一族就在海拨1000米的高寒山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N代以后就繁衍成一千多人口的大村落,人类繁殖就特么厉害。

↑皂汰村人本以为就可以在这个世外桃源一直安居乐业下去,没成想,有一天,这里成了一个省级自然隐患灾害村,得全部拆迁。自公元1999年拆迁开始,很多村民一直在抗争,与政府进行了漫长的拉锯战,皂汰村成了闻名的“钉子村”,在百度输入“皂汰村”,就可见很多关于反应皂汰村拆迁的帖子,这个被政府遗弃的村庄至今已是整整十七年,但这个“天上人间”似的美丽村落,在村民的抗争下,终是没有被夷为平地,静静地迎接着每一个进入搁船尖的人们。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去皂汰村驾车至歙县金川乡金川村,需步行约一个半小时方才到达处于海拨约1000米的这个古村落。村庄座落在搁船尖壮观的万佛朝宗岩石群下,传说中的仙人头静静凝视村落,让人心里感觉特别安详。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村民在与政府经过漫长的拉锯战后,陆陆续续基本已迁完,村内现在仅剩十多人,基本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我问过有的老人为什么不去山下,老人告诉我,哪里也不去,这里才是家。村庄属高寒山区,山下穿衬衫,山上还得烘火取暖,我在山上住了一晚,那叫一个冷,酷夏到此避暑真是一个好去处。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这村90%以上村民都姓潘,建于清代的潘氏支祠规模虽比大阜宗祠小,但从里面的布局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都是参照宗祠来建造的,后进寝殿与大阜宗祠一样有两层,有的石雕甚至与大阜宗祠一模一样。在这样任何材料都要依靠人力肩挑手杠,经济非常贫穷的高山上,能建造如此考究的祠堂,潘氏族人是硬生生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听村民追忆,当年建造这祠堂时,很多人家将灶炉拆了捐建祠堂,这样的宗族凝聚力听来让人很是动容,在如今这样的时代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潭,再看看如今靠钱打造出来的那些人心涣散的所谓的“美好乡村”,心里是真正美好不起来的。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已迁涉到县城近郊的村民潘吉来领我参观废弃的皂汰小学,无限感慨,说小时候就是在这里就读书玩耍,想想那时穷是穷,却是很快乐,还说经常在梦里梦到又回到老家来了。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看到一幢幢空置的民居,从那些精心描绘的墙壁画等细节,可以想像当年的村民是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打造一个温暖的家,如今看看确实令人感到凄凉。有的村民愤愤地与我说,地质灾害不假,但并非不是不可以治理,但政府就是武断的下令搬迁复垦,这里面与政府为发展经济占了太多耕地,土地指标不达标有关,通过偏远地区拆迁复垦来应对。我不解,问道:“将你们迁到县郊不是天大的乐事吗?比在这交通不便的高寒山区强多了。”立马一个个委屈抛来:“分那一点地连口粮也种不出来!”、“迁下山后就不管不问,山上人本就穷,建房有多困难!”……我想,这里面还有深层的精神归属原因,故土难离呐!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徽州六县,其一歙县

↑有几个村里的年轻人回到村里买了一幢旧宅与一些构件,合资建了一个命名为“万安客栈”的原生态农家乐,因景区人气凋零,投资回收期将很漫长,但他们说,他们下决心投资最主要原因是不愿意看到这个村子随着剩下的那些老人故去而就消逝了。这种守望家园的无畏精神令人起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