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会盟故事:八百诸侯会孟津

八百诸侯会孟津

中国人很喜欢开会,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列国常常举行会盟,所谓霸主往往就是在会盟中确定,“令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时而会,不协而盟。”有很多不参加会盟的诸侯国,甚至要引发会盟主持国的联合讨伐。

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召集诸侯会盟的,两千多年前的中原人,必须是有大事情才会召集会盟。伴随着会盟而来的就是战争,春秋战国时代最出名的葵丘会盟,践土会盟,黄池会盟等,其后都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战役。说到这里,诸侯们的会盟传统究竟起于何时呢?最早的会盟又是什么会盟呢?

毋庸置疑,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们大多是西周分封而来,大多遵循的政治规则也都是来自周人。以会盟来共谋大事的,正是周武王的八百诸侯会孟津。正是在这次会盟中,周武王奠定了天下霸主的权威,为其后征伐殷商提供了坚实的舆论和力量保证。

周人的野心起于周文王姬昌,姬昌作为殷商镇守西锤的最大诸侯,对殷商王权一直有着某种觊觎。在姬昌在世时,既对西方的戎狄之国进行攻打,亦在不断的开疆拓土,将周人的势力向东扩张,攻灭邘国和黎国,即是已经在向东方殷商的核心区域延伸,而攻灭崇国则更是对殷商都城的直接威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