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走西口」的必經之路,除了殺虎口,還有這個熱情的地方!

上安村位於陽曲縣城正北5公里處,從縣城進村僅有10分鐘,隸屬黃寨鎮官圪垛村,北靠2000畝的青草坡,南臨2公里長的飲牛溝,東依遠近聞名的文廟梁,西傍古老傳說的藏寶寨,村史久遠,文化綿長,還是陽曲縣名寺“不二寺”的主要功德主。


山西人“走西口”的必經之路,除了殺虎口,還有這個熱情的地方!


陽曲縣不二寺

上安村有2000年的歷史,原名上岸村,因在大禹治水時期,晉陽湖漲潮至此,取名曰“上岸村”。大禹治水成功之後,村裡一片安居樂業的景象,後人為圖吉祥如意、風調雨順,故將村名改為“上安村”。村北邊坪、神堂坡就留有大禹治水的足跡。

村邊有一條通往陽曲高村、大盂和忻州的千年古道,傳說因漢文帝陪薄後回定襄省親時曾走此路,故稱“官道”。村口有一溝,因漢文帝曾在此小憩,故曰“皇帝溝”。由於交通方便,上安村一度是民間貿易小集散地,史稱“小青龍鎮”,是山西人“走西口”的必經之地,曾經非常繁榮。


山西人“走西口”的必經之路,除了殺虎口,還有這個熱情的地方!


上安村盛產紅棗、小米,兼種蕎麥、糜子、豆類等小雜糧。清代曾有釀酒坊,曾出過晉商在包頭的大掌櫃,建築物有缸房、繡樓、四合院、花園。上安村民風淳樸,熱情好客,重視文化,注意育人,人才輩出,遠近聞名。村民歷來有愛國戀鄉、正義誠實的優良傳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曾作為紅色政權的堡壘村,掩護地下黨組織、武工隊和晉綏邊區幹部及投誠的日軍,為民族解放作出了積極貢獻。

上安村有54戶158人,過去由於不通水,不通路,基礎設施落後,村民主要以種植穀物、玉米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貧困人口占到90%,是典型的貧困村。而今,上安村的貧困人口已減少到5戶15人,還被評為全省的“最美旅遊村”和“美麗宜居示範村”。

村子的鉅變,源於山西青草坡生態農業公司在這裡創辦的青草坡鄉村莊園。該莊園是集“食、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休閒旅遊基地,佔地面積2000餘畝,主題特色是“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這裡既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又是中小型會議、培訓班、研討會的理想場地,還是中老年人健康療養的最佳寓所,更是青少年農耕文化起源教育的實驗基地。


山西人“走西口”的必經之路,除了殺虎口,還有這個熱情的地方!


青草坡主要農作物有穀子、玉米、葵花、高粱、薯類、蕎麥等,經濟林有紅棗、蘋果、桃、杏等。還有大片的退耕還林地,種有榆樹、槐樹、松樹、柏樹等。 旅遊區內建築物主要以民俗窯洞、平房、四合院為主。後期新建以陽曲鄉村風味菜品為主打的“草坡堂大酒店”,並逐步修繕古窯洞遺蹟。現對外接待住宿均為窯洞四合院,極具鄉村特色。


山西人“走西口”的必經之路,除了殺虎口,還有這個熱情的地方!


浪漫的冬日王國

山西人“走西口”的必經之路,除了殺虎口,還有這個熱情的地方!


熱情的夏日天堂

山西財經大學教授、古文專家沈文元先生來上安村青草坡旅遊後,十分感嘆,並撰聯讚美:“晉陽名湖堆翠瀉玉澤千秋曾浪卷波湧而來滋綠坡潤芳壑豐五穀碩百果好一方美水土尋奇探幽遷客至斯齊請上岸;龍城首縣金戈鐵馬雄萬世雖星流雲逝遠去說晉公道漢文歌唐宗宋祖真十里雄風情攬勝懷舊遊人到此皆願下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