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莘縣城戰鬥中犧牲的李輝路

1944年7月31日,魯西北軍分區司令員趙建民率領基幹團、縣大隊和各區隊等地方部隊,在新8旅22團配合下,利用打入漢奸劉仙洲隊伍內部的我黨掌握的一箇中隊,裡應外合,一舉攻克莘縣縣城,俘虜漢奸司令劉仙洲。8月1日黎明,莘縣縣城獲得解放。這次戰鬥我黨和軍隊也遭受損失,其中威震敵膽的莘朝縣大隊副大隊長李輝路壯烈殉國。

李輝路,1914年出生在山西聞喜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山西新軍決死隊,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工作認真、作戰勇敢,於1938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0年4月,李輝路所在部隊在粉碎了閻錫山製造的晉西事變後,被編為陳(士榘)黃(驊)支隊,從晉西北開往魯西北。當時魯西北軍分區很缺軍事領導幹部,陳黃支隊離開魯西北時,李輝路被安排留在魯西北軍分區任司令部參謀。1941年10月至1942年春李輝路在冀魯豫軍區幹部輪訓隊學習,畢業後任莘縣獨立營營長。1942年夏,為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縣獨立營改為縣基幹大隊,當時大隊長和政委分別由縣長和縣委書記擔任,李輝路任副大隊長,負責縣大隊實際工作。

這一時期,李輝路指揮部隊抓住有利時機,採取奇襲戰術,進行了多次戰鬥,總能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攪得敵人不得安寧,同時使縣大隊逐漸壯大,戰鬥力大大提高,成為魯西北各縣大隊戰鬥力最強的地方武裝之一。

1943年7月,莘縣和朝北縣合併為莘朝縣,李輝路任莘朝縣大隊副大隊長。這年下半年抗日形勢開始好轉,日軍南洋戰事吃緊,被迫收縮兵力退回濟南,漢奸司令劉仙洲的氣焰有所收斂。李輝路利用有利形勢,率領縣大隊先後於1943年10月和年底參加了拔除燕店據點和鐵佛寺據點的戰鬥。戰鬥之前,李輝路親自帶領戰士進行敵情偵察,為戰鬥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1944年春天,隨著莘縣縣城外圍據點的一一拔除,盤踞縣城的偽軍逐漸被孤立,劉仙洲的勢力範圍逐漸縮小,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克復莘縣縣城的條件成熟了。1944年7月30日夜,趙建民司令員指揮新8旅22團、軍分區基幹團、各縣大隊、馬頰河支隊等抗日武裝,發動瞭解放莘縣縣城的戰鬥。莘朝縣縣大隊配合基幹團攻打北門,李輝路帶領第一梯隊隊員架設雲梯,爬上城牆,打開城門,然後沿城牆向東南進攻。這時天色微明,莘縣縣城大部分已被我方佔領,只有東街的偽軍3箇中隊和盤踞在原日軍司令部的漢奸劉利泉的突擊隊還在負隅頑抗。李輝路立即組織火力向敵人發起進攻,他帶領一個排衝在最前面,這時敵人從碉堡裡射出密集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在莘縣縣城即將全部解放的時刻,李輝路沒有留下任何遺言,英勇犧牲,時年30歲。(王東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