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成都没有野心

谁说成都没有野心

少不入川,老不入广。

假期和闺蜜来蜀地玩,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体验派,攻略推荐的旅游景点路线,都想实地打卡留念。

可我旅游方式完全就是一个闲散派,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回归当地人的生活状态。

热了就不出门在家点外卖看电影,傍晚踢着拖鞋去周围遛弯,坐在小酒吧边看看夜晚的城市灯火。

天气好,就出门看看大熊猫,若是觉得累了甚至能哪儿都不去,就呆在人民公园对着小池塘喝一下午鹤鸣茶。

成都在我印象里,也该是这样安逸。

可入蜀后才发现,闲适八成都是被包装出来的。

二、

有一本小说里说:如果把城市比做人,成都就是个不求上进的流浪汉,无所事事,看上去却很快乐。

我此次来成都,好像没怎么体验到这份快乐,却感受到了它被包裹住的野心。

在亚马逊发布的2017年睡眠地图里,成都被列为全国最晚入睡和最常熬夜的榜单冠军。

这一方面原因在于成都人民夜生活丰富,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加班。

高德地图做过城市加班统计,去年成都就仅次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排在第五位。

半夜12点的成都,不止烧烤摊上火光微亮胡吹海比,天府软件园的写字楼里也灯火通明,在城南乃至成都,已十分常见。

1600万人口四倍纽约大的成都,在挤地铁,早高峰上面跟宁杭有什么区别?

再拿成都的物价来说,身边多数人回来后都告诉我便宜。

可我实地到了才发现,这话八成是从一线城市的人口中传出来的。

他们常在北上广挣扎才会觉得成都性价比高。

比如,在上海工资是成都1.5倍到2倍,但房价是成都4到5倍,自然感觉成都压力小,当然要说成都好才选择成都,而不会承认自己无法在一线城市落脚。

最近两年,成都存在感实在刷的太强,频频入选各种榜单,什么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最宜居城市,最具吸引力城市,新一线城市…

怎么看怎么像被人为包装的网红奶茶店,打着情怀的幌子,为的不是卖奶茶,而是卖房子。

三、

我问过土生土长的成都朋友,他回忆说成都当年房价低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大家都喜欢那份安逸的快乐,吃着火锅唱着歌。

08年成都房子均价六千,略高于武汉,比南京略低。

到了2016年,武汉均价已经到了一万四,南京早过两万了,成都还是不到八千。

可自从2016年底,处于对成都楼市未来看好,土地争夺战大象,地王频出。

2017年11月,中海等房企凭借地价低的优势,强势开盘,一个周末开了十几个楼盘,供应百套到一两千套不等,所有楼盘最少一秒、最长三秒,就被抢购一空。

而媒体的报道,又引起了下一轮疯狂。

限购、限售、摇号等一系列调控政策也是在这时候出台,房管局甚至搞出了1.6万/平米(1.3万清水价+0.3万装修价)的新房限价。

而这,让开发商们丧失了在主城区拿地的热情,因为他们发现成本价远高于当前周边房价。

当新房房价仅有1.6万/平米的时候,已经有大量土地的价格超过1万元,甚至有达到两万元的。

所以,2018年3月和4月,成都优质地块连续流拍。

这流掉的不仅仅是开发商的口粮,还有政府的钱袋子。

2017年,成都土地出让金收入为1222亿元,约占整个成都地方财政收入的40%以上。

而2018年已经过去了五个月,成都卖地金额仅仅300亿,而且大部分来自于政府的平台公司。

这轮去库存,成都也没能幸免,和全国人民一起,杠杆率和负债随着房价一起翻番,完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债务转移。

四、

而现在,成都本土中小开发商日子不好过了,成都房价也在调控下逐步降温。

但是,大时代的整体推进给每个人的脸上都镀了一层欲求不满的光辉。

成都好像再也变不成,我心之所向的,温情的,偏安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