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古都憶長安,八百里秦川看西安

今天呢,我在為大家補充一下西安的旅遊景點,在這裡也要感謝一下提供線索的小夥伴,上次去西安,的確沒玩透,所以今天給大家補上啦~

十三朝古都憶長安,八百里秦川看西安

1、永興坊

十三朝古都憶長安,八百里秦川看西安

永興坊作為陝西非遺美食文化街區,自開業以來深受國內外遊客的喜愛,在這裡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陝西味道,也可以與陝西民俗文化親密接觸。西安永興坊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商業街區,位於西安市東新街中山門裡,東臨順城巷。是唐代一百零八坊之一,昔日魏徵府邸。永興坊總佔地十五畝,經營佔地面積一萬平米。街區分為關中(關中巷)、陝南(陝南街)、陝北(陝北里)三個板塊,全省各地特色美食經營戶一百餘家入駐,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有中華老字號美食,有各地耳熟能詳的經典小吃,還有手工民俗技藝表演、民間食品加工作坊演示等項目。

2、西安鐘鼓樓

十三朝古都憶長安,八百里秦川看西安

西安鼓樓是所存在中國最大的鼓樓,位於西安城內西大街北院門的南端,東與鐘樓相望。鼓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後兩次重修。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鼓樓橫跨北院門大街之上。鼓樓和鐘樓是一對孿生兄弟,相距僅半里,互相輝映,為古城增色。鼓樓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當初的鐘樓早建4年。樓基面積比鐘樓樓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傑秀麗不亞於鐘樓。古時樓上懸掛一面大鼓,傍晚時擊鼓向全城居民報時,故稱鼓樓。

3、回民街

十三朝古都憶長安,八百里秦川看西安

回民街作為飲食集中的街區而出名,這裡雖然被當作了針對外地遊客的旅遊點,但其實當地居民一直把這裡當做吃小吃、逛街休閒的主要場所,尤其是夏天的夜市上在此吃飯納涼消磨時間的市民的更多。其實整個“回坊”地區都是飯館林立,各種各樣的清真食肆與攤點密密麻麻連成一片,其中不乏當地人最認可的老字號小店。“回坊”地區除了北院門、大學習巷、西羊市外,還包括大皮院、東羊市、北廣濟街、橋梓口等一大片區域,老西安把這一帶叫做“坊上”,在坊上可以探尋最平民最真實的西安生活。不過後幾個地方要從回民街向深處走得遠些,不容易找到,外地遊客相對較少。

4、德福巷

十三朝古都憶長安,八百里秦川看西安

過去,西安每年要接待許多中外旅遊者,尤其是南門地區,景點眾多、經濟發達、交通便利、遊客雲集,但缺少高品位的消閒娛樂場所,客人游完名勝古蹟,只好守在賓館飯店磨時間,德福巷咖啡屋的出現,既是市場的需求,同時也讓人們領略到了西安古文化和現代氣息相融和的魅力。德福巷的繁榮與發展,成為古城日益開放的一個寫照。如今,德福巷與古色古香的書院門古文化街東西為照,遙相呼應,成了傳統文化區中一條最有“洋味”的街道。

5、書院門

十三朝古都憶長安,八百里秦川看西安

書院門位於南門內東側,東至安居巷接三學街。明萬曆二十年間(1592),學者馮從吾,今長安縣人,因與閹黨鬥爭失利,辭官歸裡,在寶慶寺講學。后辟新址,在街北側建立關中書院,學生常至千人,為著名學府。後為閹黨所迫,書院毀馮從吾在此坐兩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規模修建。現為西安師範學校,遺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書院門前而得名。於佑任曾住32號。西口有唐寶慶寺華塔。1991年修整街容保留明清風格建為文化旅遊街。

十三朝古都憶長安,八百里秦川看西安

今天呢,就先為大家補充這五個地方,雖然前面的文章也講過,但是並未這麼仔細介紹,今天為大家帶來具體的介紹,希望大家可以在來到西安旅遊的時候,玩的更加順暢!

十三朝古都憶長安,八百里秦川看西安

歡迎大家關注{小吳旅行},我將在這裡為大家分享國內外的旅遊景點與計劃,大家可以在評論下方留言處寫下想要了解的地域風情或城市文化,我都將為大家竭盡所能的解答,也可以將自己的旅遊心得在評論處分享給大家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