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獸藥的經典配方——清瘟敗毒散在畜禽中的運用

隨著畜禽養殖業的發展,綠色,環保,無藥物殘留是養殖業穩健發展前景。

因而,中獸藥因其歷史悠久,來源廣泛,近年來在畜禽養殖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中獸藥的經典配方——清瘟敗毒散的應用,更為廣泛。

那麼,清瘟敗毒散具體應該怎樣用?

中獸藥的經典配方——清瘟敗毒散在畜禽中的運用

我們來詳細的瞭解下:

清瘟敗毒散是清代著名瘟病學家餘師愚所創制的經典名方,載於其所著的《疫疹一得》書中。

由石膏、地黃、水牛角、黃連、梔子、牡丹皮、黃芩、赤芍、玄參、知母、連翹、桔梗、甘草、淡竹葉十四味藥組成,是集“白虎湯”、“黃連解毒湯”和“犀角地黃湯”三方加減化裁而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

由此可知,清瘟敗毒散在重用石膏的同時配合知母、甘草,意在清熱保津;與犀角(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相配,意在涼血散瘀,清熱解毒;配合黃連、黃芩、梔子意在通瀉三焦火熱;連翹、玄參可散浮游之火,桔梗、竹葉載藥上行,14味藥物共奏清瘟敗毒之功。

方中藥物皆屬大寒、大苦之藥。

臨床上廣泛用於敗血症、流行性出血熱等由細菌、病毒單純或混合感染引起的氣血兩燔證的緊急治療。

中獸藥的經典配方——清瘟敗毒散在畜禽中的運用

其配方如下:

石膏120g,地黃30g,水牛角60g,黃連20g,梔子30g,牡丹皮20g,黃芩25g,赤芍25g,玄參25g,知母30g,連翹30g,桔梗25g,甘草15g,淡竹葉25g。

其用法用量:

馬,牛300一450g

羊,豬50一100g

兔,禽1一3g

國內中獸藥知名專家張新厚教授則認為:

清瘟敗毒散主要針對溫病之熱毒深重,亦即氣分、血分熱盛之證。

中獸藥的經典配方——清瘟敗毒散在畜禽中的運用

所謂“氣分證”,是指溫熱病邪內入臟腑,正盛邪實,陽熱亢盛。可表現發熱,不惡寒反惡熱,心煩口渴,或兼咳喘、痰稠色黃等。對於雞來說,可表現發燒,採食量下降,飲水量增加,黃綠稀便及怪叫或打咯等。

而“血分證”則是溫熱病邪深入血分,熱盛動血、耗血、耗陰、動風等證候。熱入血分是溫熱病發展過程中的最後階段,也是最深重的階段。

其病變涉及心、肝、腎三髒,病證有熱盛動血、熱極生風、熱傷陰血、虛風內動等多種證型。此類證候在雞病臨床中也不難看到,如雞隻表現發燒、衰竭、冠髯發紫,黃、白、綠三色稀便,死亡增加及解剖可見多處臟器的出血等。

此即“氣血兩燔”之證,清瘟敗毒散主之。

綜上所述,清瘟敗毒散作為一箇中醫名方,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功效顯著,可用於多種熱性病的緊急治療,主要用於雞新城疫、非高致病性禽流感、法氏囊、鴨瘟、小鵝瘟、豬瘟、豬藍耳病、牛瘟、羊瘟、兔瘟、雞敗血性大腸桿菌病、氣囊炎等疾病引起的氣血兩燔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