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古幣上的聲音


聆聽古幣上的聲音

聆聽古幣上的聲音

在歷史浩然的海洋中,古幣如同延綿不斷的河流,細小而繁多,涓涓細流,歲月悠悠,終匯去大海。古幣上的字刻的是歷史的文化,鏽跡秀的是這千年的歲月,在歷史的典籍中,隨處可見古錢幣的身影。

從古至今,中國古代錢幣的種類數量繁多,自從奴隸社會建立以後,基本上每個朝代都會流通一種官方或者民間貨幣用於市場交易,給貨幣的流通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古幣是歷史的傳承和記載,每一個古幣都是歷史的縮影,隨著時間的久遠,更是呈現出較高的收藏價值和考據價值。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一下這一組古幣所蘊含的故事:

聆聽古幣上的聲音

至元七年

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號,至元從1264年到1294年,共歷經30年,另外元惠宗在位時有六年也是使用這個年號的,所以元朝使用至元這個年號一共36年。

至元七年為供養錢,具有寺觀供佛行用的性質,存世珍罕難得,為古泉大珍。孫仲滙《簡明大辭典》定為二級。

觀此,幣面上清晰可見其文“至元七年”四字,楷書書體,直讀。其字書寫中規中矩,字形較大,筆劃粗遒有力,深竣挺拔,整體凸顯古樸率真之意,字體書相風韻自然明顯。鑄體厚薄適中,方正圓矩,平整地道,穿輪乾淨,繡色莽重,分佈自然,包漿均勻,銅色老舊之感鮮明。

此枚“至元七年”銅錢,錢泉譜有載,定級相對較高,遺存不豐,而在收藏實踐中亦非唾手可得之品,因此,作為元代的紀年錢,其獨具特色,值得收藏。

漢興銅幣

漢興銅幣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錢幣,為十六國中的成國(後稱漢國)所鑄。漢興是李壽的年號,有史以來,他首次把年號鑄在錢幣上,利用年號作錢文,開了中國年號錢的先河,漢興錢也就成了我國最早的年號錢,是中國年號錢的鼻祖。

漢興銅幣,文字有的在上下,稱直漢興,文字在左右的稱橫漢興,漢興錢的文字在書法也開了中國文書法有篆書變隸書的一個先例,為中國錢幣形制、書法劃出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漢興錢幣,年代久遠,加上材質原因,不易保存,能流傳至今且保存完好,實屬不易。

聆聽古幣上的聲音

政和通寶

宋徽宗被稱為“鑄錢大師”,其中較為突出的就是“政和通寶”了。

政和通寶有小平,折二型銅錢及折三型鐵錢,對錢,有數十種之多,篆書,隸書二種書體。特色之處是隸書中雜有楷意,有時也稱作楷書。

此政和通寶經過長期的流傳、把玩,表面上生成一種堅硬的黑褐色包漿,幣面是“政和通寶”四個楷體,字跡規整,筆畫有力,如政字末筆露鋒尖如麥芒。

銅幣工藝精湛,威然大氣,正經雋秀,底韻厚重,給人一種神秘之感。

宋元通寶

宋元通寶,顧名思義為宋國錢幣,並且為開國錢。宋史·志第一百三十三食貨下二錢幣:"太祖初鑄錢,文曰「宋通元寶」。" 錢文仿八分書,形制仿唐開元。有銅、鐵兩種,背有星、月紋等,鐵錢十當銅錢一。

宋元通寶也是宋代的種鑄錢,錢式沿襲“周元通寶”成規,是國號加寶文的國號錢,錢文順讀,也可旋讀為“宋通元寶”,“宋”即指國號大宋,“元”即創始之意,“通寶”即通行寶貨,鑄工頗精,即使經過千年流傳,依然輪廓清晰,字跡清晰可見,包漿自然,為一難得珍品。

聆聽古幣上的聲音

聆聽古幣上的聲音

鹹平元寶

鹹平元寶是宋真宗趙恆鹹平後期鑄的年號錢。椐《宋史食貨志》紀錄:“鹹平初,義申新小錢之禁”。

錢文真書,旋讀,傳為真宗御筆。一般直徑2.5cm,重4g。鑄期短,鑄量少,版別亦少,錢文楷書旋讀光背,字體間結構部署巧妙適當,實屬難得一見的書法,線條清晰,深竣挺秀,鼓凸自然有度,毫無做作之態,幣面繡色正單純,且幣品相完好,鑄制精緻,極具珍藏價值。

靖康元寶

北宋欽宗靖康元年十一月,金軍攻陷京國都。次年,擄走徽宗欽宗趙桓父子和貴族大臣等三千多人,並搜掠大量至寶,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涯遭到嚴重破損,妥協投降的北宋朝至此殞命,“靖康元寶”就是在這段動盪時期鑄造的。

此幣銅色老舊,皮厚繡實,字廓紋飾深竣高凸,立體之感凸顯,鑄體精整,方正圓矩,工緻書法,橫直直立,線條明確,書法之美令人心動。靖康元寶鑄量少,極為罕見,屬國家一級文物,被錢幣收藏愛好者視為珍品。

聆聽古幣上的聲音

聆聽古幣上的聲音

建國通寶

建國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宋徽宗趙佶有建中靖國年號,建國通寶僅有篆,楷小平對錢各一,其中篆書錢銅色金黃,狹穿大字,面帶黑斑及松花綠鏽。

建國通寶是取建中靖國年號的首尾二字組合而成鑄造的貨幣,卻因趙佶的建中靖國年號中的"建中"二字與唐代某年號重複,所以此幣剛剛鑄成就馬上廢止,期間還鑄有篆書體"靖國通寶"與楷書體"靖國元寶"小平錢,而後改鑄非年號的"聖宋通寶"、"聖宋元寶"。

因此建國通寶極為珍稀,存世量不超過10枚,無法估價,稱建國通寶為北宋第一珍稀幣並不為過。對於很多錢幣收藏家愛好者而言,家中藏有一枚建國通寶可謂是如同屋藏金嬌。

洪化通寶

洪化通寶,材質黃銅,直徑24.3mm, 厚2mm ,重3.2g ,是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所鑄,清初三藩錢之一。

清政府為維護全國統一,下令撤藩,吳三桂舉旗反清。吳三桂死後,其部落擁戴吳三桂孫子吳世璠在貴陽襲號,改元“洪化”,並鑄“洪化通寶”。

觀此洪化通寶,繡色深固,漿皮緊裹,已成甲冑,硬可抗刃。再看其鑄制,可謂鑄工精緻,邊圓廓正,地章平整。尤見字廓深竣挺拔,筆鋒犀利,筆道頗見書法功力,絕非凡品。

聆聽古幣上的聲音

正隆元寶

正隆元寶為金代海陵王正隆三年鑄造,分為四筆和五筆,四筆是指正字的最後兩筆連寫成一筆,五筆正隆則比較罕見。

此正隆元寶為五筆正隆,鑄造精美,文字俊秀、背郭規整。錢幣上的正隆元寶四個大字,楷書體,不僅美觀而且氣勢磅礴。四字與普品差異明顯,正字為五筆,正字的最後一筆一橫出頭到左邊,無論是設計還是鑄造都十分到位,存世極少。

正隆元寶版別較豐富,變化稍多,版別差異也較明顯,好版價高集藏難度稍大,小版變化豐富樂趣其中。

聆聽古幣上的聲音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民族眾多、疆域廣大、政權林立。其貨幣發展歷程長、演變大、各時代遺留下的錢幣實物浩如瀚海。其種類之多、形制之煩、數量之大、分佈之廣,在世界貨幣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從商代的貝幣、戰國的刀、布幣,秦代的方孔圓錢,到清末的機制幣,數以萬計千姿百態的古錢幣構成了當今錢幣收藏領域中最為龐大的收藏門類,吸引了無數愛好、收藏和研究者。

此組錢幣,品相精美,雕工卓越,堪稱珍品,存世量甚少,品相較好,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它有著歷史薰陶,是價值很高的歷史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象徵著中國文化的傳承,同時,還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意義非凡。

聆聽古幣上的聲音


聆聽古幣上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