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法生產氧化鋁的關鍵步驟

鋁土礦也稱鋁礬土,以三水鋁石、一水鋁石為主要礦物所組成的礦石的統稱。與各種脈石礦物共生在一起。主要用來生產氧化鋁(90%)。主鋁土礦中的氧化鋁主要以三水鋁石Al(OH)3、一水軟鋁石γ-AlO(OH)、一水硬鋁石α-AlO(OH)狀態存在。

一、我國鋁土礦資源現狀

我國鋁土礦質量較差,以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為主,礦石特點為高鋁、高硅、低鐵,適合露採的礦床不多,只佔 34%。

拜耳法生產氧化鋁的關鍵步驟

拜耳法生產氧化鋁的關鍵步驟

廣西鋁土礦是我國鋁土礦第一大省,且其礦石具有中鋁、高鐵、高鋁硅比、低硫等特點,是國內少數能運用拜耳法生產氧化鋁的優質鋁土礦。

拜耳法生產氧化鋁的關鍵步驟

二、拜耳法生產氧化鋁

每個工廠由於條件不同,可能採用的工藝流程會稍有不同,但原則上它們沒有本質區別。拜耳法工藝的基本生產過程大致分為以下主要工序:

拜耳法生產氧化鋁的關鍵步驟

1、原礦製備

原礦製備是氧化鋁生產的第一道工序。所謂的原礦漿製備,就是把拜耳法生產氧化鋁所用的原料,如鋁土礦、石灰、鋁酸鈉溶液等按一定的比例培植出化學成分,物理性能都符合溶出要求的原礦漿。對原礦漿製備的要求是:

①參與化學反應的物料要有一定的細度

②參與化學反應的物質之間要有一定的配比和均勻混合

拜耳法生產氧化鋁的關鍵步驟

因此原礦漿製備在氧化鋁生產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否製備出滿足氧化鋁生產要求的礦漿,將直接影響到氧化鋁的溶出,影響赤泥沉降性能、種分分解率以及氧化鋁的產量等經濟技術指標。

2、高壓溶出

溶出是拜耳法生產氧化鋁的兩個主要工序之一。溶出的目的在於將鋁土礦中的氧化鋁水合物溶解成鋁酸鈉溶液。溶出效果好壞直接影響到拜耳法生產氧化鋁的經濟技術指標。

法國單管預熱——高壓釜溶出流程圖

拜耳法生產氧化鋁的關鍵步驟

溶出工藝主要取決於鋁土礦的化學成分及礦物組成的類型。主要技術條件和經濟指標有:溶出溫度、溶出時間、氧化鋁溶出率、鹼耗等。

3、溶出礦漿的稀釋及赤泥的分離洗滌

所謂赤泥就是溶出鋁土礦得到的泥渣,由於其中常常含有大量的氧化鐵,呈紅色,習慣上稱為赤泥。溶出礦漿稀釋的目的如下:

溶出礦漿是由鋁酸鈉溶液和赤泥組成,是鋁土礦與鋁酸鈉溶液在高溫下反應的產物。當溶出過程結束後為了進行後面的分解過程,溶出礦漿的穩定性就不能太大,否則不便於分解過程的進行。為了促進鋁酸鈉溶液發生分解,就必須進行溶出礦漿的稀釋。

由於溶出後的礦漿要進行赤泥沉降分離,對溶出礦漿進行稀釋,可降低鋁酸鈉溶液的黏度,以便於赤泥的沉降分離。

4、晶種分解

晶種分解是將鋁酸鈉溶液降溫,增大其過飽和度,再加入氫氧化鋁作晶種並進行攪拌,使其析出氫氧化鋁的過程,是拜耳法生產氧化鋁的關鍵步驟之一。晶種分解除得到氫氧化鋁外,同時得到苛性比較高的種分母液,作為溶出鋁土礦的循環母液,從而構成拜耳法生產氧化鋁的閉路循環。

種分過程的主要技術指標有:氧化鋁濃度、分子比、種分初溫、終溫、種子比、分解時間等,衡量種分過程效率的技術經濟指標是,種分分解率、分解槽單位產能以及所得的Al(OH)3的質量。砂狀氧化鋁要求的物理性能主要取決於種分過程的控制。

5、氫氧化鋁的分離與洗滌

經晶種分解後得到的氫氧化鋁漿液,要進行分離才能到所需要的氫氧化鋁和種分母液。分離後得到的氫氧化鋁大部分不經洗滌返回流程作晶種,其餘部分經洗滌後回收氫氧化鋁附帶的氧化鋁和氧化鈉後成為氫氧化鋁成品。種分母液則返回流程中重新使用。

為了達到氫氧化鋁和母液的分離的目的,可採用不同的方法,如沉降或過濾等。料漿液固比大的可用沉降法,液固比小的可以過濾。由於料漿液固比影響過濾效率,因此,在一般情況下,都先將氫氧化鋁進行濃縮,然後再進行過濾分離。

主要技術及經濟指標有:氫氧化鋁洗水量、料漿液固比、成品氫氧化鋁含水率、過濾機產能等。

6、氫氧化鋁的煅燒

煅燒就是將氫氧化鋁在高溫下脫去附著水和結晶水,並使其晶型轉變,製得符合電解要求的氧化鋁的工藝過程。所以氧化鋁的許多物理性質,特別是比表面積、安息角、密度等主要決定於煅燒條件。

拜耳法生產氧化鋁的關鍵步驟

煅燒產品的質量指標有:化學純度、酌減、粒度和安息角等。煅燒過程的技術及經濟指標有:煅燒溫度、燃料消耗量、產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