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妃嬪深居宮中,沒有花錢的地方,爲何宮中的俸祿卻照收不誤

古代妃嬪深居宮中,沒有花錢的地方,為何宮中的俸祿卻照收不誤

俗話說:”宮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古代的後宮妃嬪們,自從被選中進入後宮的那一刻起,從此便與外面的世界隔絕了。她們深居宮中,長伴於帝王身邊,生老病死,吃喝拉撒,不會和外界產生任何聯繫。如此一來,便有一個讓人非常疑惑的問題隨之產生,那就是, 古代妃嬪深居宮中,沒有花錢的地方,為何宮中的俸祿卻照收不誤?

古代妃嬪深居宮中,沒有花錢的地方,為何宮中的俸祿卻照收不誤

清朝時期,對於後宮妃嬪的俸祿,有非常嚴格的規定。級別最高的皇后一年可以領到1000兩銀子,貴妃一年600兩,普通妃子一年便只有300兩了。最慘的是級別最低的答應,每年只能領到30兩銀子。清朝時,一兩銀子大約相當於現在的200塊錢,按照這個標準換算下來,級別最高的皇后,年薪高達20萬元,級別最低的答應,年薪卻只有區區6000塊錢,僅僅相當於如今的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

古代妃嬪深居宮中,沒有花錢的地方,為何宮中的俸祿卻照收不誤

然而,千萬不要小瞧清朝妃嬪們的工資,她們除了每月按時領取俸祿外,逢年過節的時候,皇帝一高興,還會收到各種價值不菲的賞賜。而且,妃嬪們的吃穿用度全部由國庫承擔,根本不用自己操心。也就是說,妃嬪們白花花的銀子領回來後,在後宮逛上一整天,也找不到一個可以花錢的地方。

古代妃嬪深居宮中,沒有花錢的地方,為何宮中的俸祿卻照收不誤

既然如此,那皇帝為什麼還要給自己的妃嬪們發放俸祿呢?妃嬪們領到的銀子,到底都花在

哪些地方了?其實,妃嬪們手中的銀子,在深宮之中,是大有用處的。

首先,可以讓自己搞好人際關係。皇宮裡的下人們,雖然有替各位主子幹活的義務,但是難保他們都是心甘情願的。有錢能使鬼推磨,只有在打賞給到位的情況下,下人們才會更加努力的幹活。而且,妃嬪們為了獲得帝王更多的寵愛,往往都會選擇給帝王的貼身太監打點打點,以求得他們在帝王身邊給自己說幾句好話。

古代妃嬪深居宮中,沒有花錢的地方,為何宮中的俸祿卻照收不誤

其次,古代皇宮之內雖然沒有花錢的地方。但是還是有一些途徑可以買到市場上的物資的。這也是歷朝歷代後宮不成文的規定。妃嬪們往往通過這些途徑,讓人從市場上幫自己採買物資。比如金銀首飾,胭脂水粉之類的東西。當然,也有妃嬪因為吃膩了宮中的膳食,託人從外面帶點美食進來解解饞的。

古代妃嬪深居宮中,沒有花錢的地方,為何宮中的俸祿卻照收不誤

最後,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妃嬪們雖然自己的日子過得愜意,但始終沒有忘記要貼補一下自己的孃家。可能有些富貴人家不在乎自己的女兒在宮中所掙得微薄俸祿。但是還是有一些家庭條件不好的人家,需要從宮裡送出來的銀子來維持生計的。而且,有許多妃嬪是庶出的,自己親媽的家庭地位需要靠白花花的銀子來維持。

古代妃嬪深居宮中,沒有花錢的地方,為何宮中的俸祿卻照收不誤

哲學家們常說,存在即便是合理。古代妃嬪們雖然無處花錢,但是宮中給的俸祿卻照收不誤,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