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 转型升级 果洛州筑牢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

青海新闻网讯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果洛州根据高原牧区地广人稀、服务半径大、农牧民文化水平较低等特点,全面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切实筑牢建强结构优、基础实、设施齐、功能强的高原藏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激活“细胞”,让万名党员焕发生机活力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为抓手,深学笃行,凝心聚魂,让全州1万余名党员经受了触动灵魂的党性淬炼,着力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推动了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各级党组织以支部为单位,严格党员发展程序,优化党员队伍年龄、知识结构。设立“共产党员责任区”,开设“一名党员一面旗”专栏,评选优秀党员2650余名。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创新开展“晒成绩、亮承诺、做表率”主题党日活动在全省推广应用;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三查两帮一党课”等活动,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援助、科技咨询、慰问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抗灾或维稳一线,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在重点工作项目建设中,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发挥“排头兵”作用,奏响了为民服务最强音,干出了党员的样子,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纷纷“点赞”。牧区群众反映,过去一些党员“不在组织、不起作用”,现在普遍“有了党员样子”,基层党员队伍形象有了很大改观。

选育配强,让村级班子增强干事本领

抓住村(社区)“两委”换届契机,启动综合能力提升工程,以课堂理论学习教育为主,实地考察为辅开展现场观摩和实践教学活动,切实增强了村“两委”班子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新增无职党员脱贫帮扶示范岗等6大岗位,采取乡镇党委“培”、驻村干部“带”、基础工作“练”等方式,给无职党员补脑子、给位子、压担子。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健全村务监督机制,成立188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村级民主决策,保证了村(社区)及各类配套组织同步规范运行。从“选”“培”“管”“激”入手,注重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探索到村服务的高校毕业生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有效途径,为村“两委”班子注入了活力。大力推行发展农牧民党员“双推双选”制度,确定村级后备人才1322名,加大从优秀牧民中培养发展党员的力度,逐步提高牧民党员比例,村“两委”队伍结构和后备干部得到进一步优化。对近三年集中整顿工作“回头看”,实行挂图作战,排查出的2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部晋位升级。

筑牢根基,让组织靶向持续精准发力

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使基层党组织领导、工作、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需要。开展州县乡党委书记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并测评,并向机关、“两新”、学校等领域延伸,促进基层党建工作责任逐级传导、真正落地。在全州188个村全面推行村(社区)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和村民事务代办制度,规定村“两委”成员每月坐班不少于7天,每天不少于6小时,随时处理村务,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实行村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村“两委”人员报酬逐年提高。以不同标准为卸任村干部、60岁以上老党员、“三老人员”等发放生活补助。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使用、改造升级并规范化建设,有效改善了村级活动场所的办公条件。实施“1234”强基筑垒工程,争取资金564万元对188个村实施有活动场所、有电教器材、有办公设备、有规范布置、有取暖设施的“五有工程”。形成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服务的良好局面,大大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在各领域党组织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通过先规范后示范,除旧布新、提质增效,形成了基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的“集合效应”。

突出短板,让工作创新攻克薄弱环节

“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下功夫解决长期困扰基层党建工作的“老大难”问题,探索了党在牧区执政方式的一条创新之路。以乡镇为管理主体,以村、社区、寺院为基本单位,以牧业合作社为基本单元,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划分各级各类网格2200余个,开展“抓党建、促发展,着力构建‘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活动,通过党建工作带动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投入培训经费140余万元,聘用5200余名网格员协助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开展公共管理服务,满足牧民群众基本公共需求,形成了“网格事务大家管、基层事务大家办”的浓厚氛围。整合现行党建指导、服务、教育等资源,变“上访”为“下访”,落实基层党建巡回制度,在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奖,是全省唯一获奖的党建项目。各县相继打造创新基层党建“拳头产品”。久治县推行“十户长”制提升村级组织服务水平;甘德县开展“创星+服务”活动分类指导管理各领域党支部,组织青年成立“马背上的宣讲队”骑马走帐入户,传达党的福音,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班玛县充分发挥“红色班玛”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全国爱国主义基地等等。对标基层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的问题,制作支部“三会一课”全程纪实笔记本,制定管理办法,实施全程痕迹化管理,促进组织生活正常有序规范开展。在省、州、县、乡界矛盾纠纷集中地区探索建立14个跨界联合党组织,构建了“推党建、抓维稳、处事件、促发展”的共建机制。

党建引领,让脱贫攻坚吹响胜利号角

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全州实现了34个贫困村退出,1.6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成效初显。人往一线去、钱往基层投、力往基层聚……建立健全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全州37名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317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314家州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省州驻县单位与188个村结成共建对子,5449名干部职工与10541户建档立卡户结成“亲戚”,仅2017年累计捐款捐物价值680.93万元,引进扶持资金4635.2万元。着力实施“党员脱贫示范户”创建工作,以自筹150万元用于偿还3年贷款利息和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的方式,按每户4万元标准为100户示范户发放贷款,各县给予配套补助资金435.2万元。已有43个项目产生经济收益19.7万元。充分利用重点帮扶村帮扶资金和适当配套方式,建立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做出有益探索。认真践行“123”帮扶机制,坚持严格管理和关爱激励并重,让554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脱贫战线上凝心聚力,闪光发热。以驻村工作队为抓手。开展“三有四帮两评议”活动助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印制《脱贫驻村干部工作记实》,客观反映实绩并考核评定。对驻村干部进行年末考、中期考、期满考,召回13名不称职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并严肃处理,对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约谈,群众满意度测评达98%以上。驻村工作队协调各类项目151项,落实78项;争取帮扶资金1.3亿余元,落实资金9100余万元;协调成立各类经济实体23个,解决贫困人口就业813人,创收3160余万元。

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在州委坚强领导下,全州大抓基层党建导向更加鲜明,各级领导履行党建责任更加具体。各级党组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切实在提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上下功夫,不断筑牢了基层战斗堡垒,使党的旗帜在藏区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都高高飘扬,越发鲜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