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令食记·闻饼识夏

夏日的阳光给了北纬32.10º的这个小县城最热情的招待。充足的光照和雨水,让田野里的农作物卯着劲地往上赶。

墙角的一丛薄荷摇曳着柔软的叶片,裹着晨露,像个气质清冷,曼妙孤傲的女子。轻轻搓揉叶片,那股清冽的薄荷脑味,给这略显湿热的清晨带来一丝寒意。

延令食记·闻饼识夏

"薄荷时时醉,氍毹夜夜温。"

陆游的猫醉了,

我也醉了。

相比而言,菜地里的茄子君就显得笨重可爱多了。沉甸甸的大脑袋把枝头都压弯了。那身紫色的皮衣显得她丰腴而性感。做成茄饼,那一口的鲜嫩多汁,满足感爆棚。

延令食记·闻饼识夏

泰兴人的早茶,最基础的搭配就是粯子粥和胡萝卜酱咸菜。无论过了多少年,无论餐桌上的花样如何翻新,不变的还是那碗爽滑润喉的粯子粥和咸鲜脆口的胡萝卜酱咸菜。

粯子粥只能果腹,一天的辛勤还需要热量的支撑。于是,薄荷饼、茄饼就成了泰兴人餐桌上另一份不可或缺的美味。

食物一旦跨过时间的长河,

就会蒙上一层情感的色彩。

吃薄荷饼、茄饼,喝粯子粥就胡萝卜酱咸菜,演变成了泰兴人的一种饮食习惯。它变得具有代表性,也承载了泰兴人对过往的一种怀念。

延令食记·闻饼识夏

小时候,外婆会择一把新鲜的薄荷叶子,做薄荷饼给我们当早餐。每每看到外婆准备调面糊,洗薄荷叶子,我们一帮小孩就会屁颠屁颠地去鸡窝拿鸡蛋。平日里凶猛好斗的大公鸡,此时也不足为惧,美食的召唤赋予我们无限勇力。握着温热的土鸡蛋,满心欢喜。

延令食记·闻饼识夏

一把蒜末,一撮薄荷碎,两个鸡蛋,混入面糊中调匀。油锅烧的滚烫,黄澄澄的菜籽油下锅,待温度上升,勺一勺薄荷面糊,下油锅,滋啦滋啦,香气四溢,把整个村的活跃与温情都唤醒了。

而今,外婆已经年迈,这样的乡味好久未尝到了。市面上也出现了各家茄饼、薄荷饼、涨烧饼……饼的馅料也更加丰富了,加猪肉的,加虾米的,还有加牛肉、荸荠的……口感越来越丰富,也迎合了更多年轻人的口味。

楼下的阿姨每天下午三点出去摆摊卖饼,生意也是好的发紫,每每抢购一空。闲聊时谈起做饼的经历,阿姨是感慨良多。这门手艺也是从上一代传下来的,正是那份对老一辈人的牵挂和儿时不可忘怀的对美味的执着探索,让阿姨在这口铁锅前一站就是二十几年。

她的薄荷饼,外酥内糯,香气轻柔。一口咬下去,面饼弹牙而不粘牙。薄荷的清爽口感和虾肉的鲜甜味在口腔里氤氲,满足了口腔与胃,更满足了大脑觅得儿时味道的渴求。

延令食记·闻饼识夏

炸完一锅薄荷饼,就要赶紧炸下一锅茄饼,不然就来不及宽慰那些络绎不绝的食客。她家的茄饼也是一绝,之前吃过很多家茄饼,或面皮太过厚实,或馅料口味奇特……唯有她家深得我意。来她家购买的食客也大多都是冲着她的手艺和身上的那股认真劲儿。

自家种的韭菜,当天割当天做,保证了馅料的新鲜。茄子的蒂,还是翠绿的,看得出的鲜嫩无比。切开的茄子撒上少许的淀粉,塞入馅料后再沾一层淀粉,这就有效的防止了馅料的脱落。裹上一层面糊下锅煎炸,在热油的刺激下,面糊膨胀,脆化。翻面再炸,让整个茄饼都呈现出金黄诱人的色泽。

延令食记·闻饼识夏

“碧油煎出嫩黄深”说的就是此刻。

5点,买饼的客人越来越多。

美食,

是一个很挑剔的词,所谓众口难调。

但能让每个食客在拥有饱腹感的同时觅得一种归属感,是一件多么难得的幸事。

延令食记·闻饼识夏

“奶奶,今天买几个啊?”

“6个,孙子就喜欢吃你家的茄饼,多买两个明天当早饭。”

“阿姨,要两个薄荷饼,要虾仁的”

“好嘞。”

……

看阿姨忙的不可开交,我也不便打扰,买了两个茄饼回家吃独食咯。

延令食记·闻饼识夏

冰箱里还有一瓢元麦粉。

嗯,就算是一个人也不能委屈了自己呀。

起锅烧水,调一碗元麦粉,将粉疙瘩打散。水开倒入锅中,煮沸后加少许碱粉,待粯子粥煮得粘稠泛红,关火,开饭。

再取一小碟胡萝卜酱咸菜,完美。

一口茄饼一口粥,茄汁裹着肉馅,

肉汁锁着韭香,

你侬我侬,情意满满。

延令食记·闻饼识夏

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

清粥小菜,两块饼

足矣。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