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史志鑒發展 方寸話交通

书评|史志鉴发展 方寸话交通

郵票是國家的名片,《新中國郵品與交通》通過展示新中國郵品中涉及交通運輸的歷史人物,交通運輸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交通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我國交通運輸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歷程。其中所收錄的郵品圖文並茂,頗具觀賞性。

书评|史志鉴发展 方寸话交通

自秦代以降,中國逐漸形成並確立了“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的政治體制。在這個過程中,完善的交通運輸系統一直是國家政令暢達的必要條件,對於國家的領土規模、防禦能力和行政效率,更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若將國家比喻為人體,交通運輸便是體內的毛細血管。於承平年代,維繫機體的正常運作;在非常時期,更能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同樣,社會生產的發展也以交通發達程度為必要條件,技術手段的革新、生產工具的發明以及組織管理形式的進步,通過交通運輸的傳播,可以成千上萬倍地擴大影響,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

放寬歷史的視角,交通運輸助推了新中國的誕生,誠如老一輩革命家所言,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交通運輸事業伴隨著從戰爭的破壞中迅速復甦的共和國經濟建設,獲得了長足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交通運輸發展的政策,交通運輸從業者也以銳意進取的開拓精神和捨我其誰的擔當意識,成為改革事業的排頭兵,從蛇口工業區的創立、“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車”啟動交通運輸市場化改革、滬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到作為“國家名片”享譽全球的中國高鐵。時至今日,交通運輸行業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行業。高速鐵路里程突破2.2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3萬公里,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12.71萬公里……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接續努力,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而黨的十九大更是明確提出了建設交通強國的宏偉目標,吹響了建設交通強國的號角。

偉大的成就,需要當代人及時記錄在冊,以便留存歷史,傳之後人。在傳統中國史學研究中,交通史所佔篇幅較少,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交通史志修撰工作,留下的文字資料和圖片影像記錄汗牛充棟。其中,以郵品形式展現新中國交通運輸事業輝煌歷史的著作卻鳳毛麟角,《新中國郵品與交通》一書便是開啟先河的卓越嘗試。作者傅國民是交通運輸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又是一位集郵愛好者,退休後更是以極大熱情和專業精神,承擔了多部交通史志的編寫和審稿工作,對交通運輸行業、集郵和歷史學三大領域,都有著全面深入的瞭解和研究,《新中國郵品與交通》正是他多年辛勤工作的成果。

书评|史志鉴发展 方寸话交通

本書收錄的郵票種類齊全,包括交通專題郵票,政治經濟建設等綜合類郵票中出現的交通題材郵票,以及其他種類郵票中含交通元素的郵票;其次,涵蓋各種交通運輸方式,舉凡公路、水路、鐵路、民航,乃至於郵政業本身的變遷史,均包羅在內;再有,所蒐集者不限於郵票,還包括首日封、實寄封、紀念封、明信片、紀念郵筒、紀念郵戳等,共計收入郵票70餘套,封、片、簡等近400枚,數量豐富,樣式繁多。《新中國郵品與交通》正是以郵品這樣一種特殊形式,對涉及交通的歷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交通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做了詳盡的記錄和歷史的見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交通運輸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化,以及交通運輸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可以說,本書不僅僅是新中國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史,也是新中國郵政事業的變遷史,很好地填補了國內綜合交通題材文獻類郵品書籍的空白,具有相當的可讀性。

正如彼得·伯克在《圖像證史》所言:“圖像本身就是觀念史。圖像即便不能讓我們之間進入社會的世界,卻能直接看見同時代人如何看待世界。”作為本書最早的幾位讀者之一,筆者有幸先睹為快。掩卷沉思,深切感覺字裡行間所體現的,是老一輩交通人孜孜求真的專業精神、對交通運輸事業的無限熱愛和滿懷赤誠的家國情懷,而這也正是對交通史志所應具有的“存史、資治、教化”三大功效的最好體現。本書在常州舉辦的“2018第18屆中華全國集郵展覽”評選活動中榮獲“大銀獎”,可謂實至名歸,也是對改革開放40週年的重要獻禮。

相信《新中國郵品與交通》一書的問世,能夠對弘揚新時代交通精神、打造人文交通體系、建設交通強國貢獻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