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水鎮:遊客量負增長只是冰山一角

導讀:這個沾了個“古”字卻略帶嬌羞,並沒有打出“古鎮”二字的所謂水鎮出現遊客負增長是必然的,也不罕見。在全國類似的所謂古鎮已現轟然坍塌之相,遊客量持續增長是不可能、不正常的。

從投資者的角度、且在從周邊區域這個項目所帶動的地產等行業綜合因素來講,它也許是成功的;從運營幾年的成績看,它似乎也是成功的。離開北京2小時左右的車程,且守著2000萬左右的北京龐大市場,它應該成功,按道理講應該持續下去,而非才短短几年就露出式微之勢。

為什麼出現負增長?我快速抽取幾個重點詞彙,大家即可明瞭:投資幾十億,一個極民間的建築群卻動輒1500元左右極不民間的住宿價格,沒有一戶原住居民而丟掉了原本的遊客所樂於追逐的生活場景,有良好平臺卻自身全經營、且門面使用率僅僅1/2左右,養活3000左右職工且供奉那麼多貸款利息,極其普通的風味小吃且沒有任何特色與品牌……不想再說多,以上基本是一些語焉不詳的雜亂信息,但卻反映了一個嚴峻的現實——這是一個核心文化主題、水鎮本身沒有核心景觀吸引力、業態化產品不突出不豐富、且沒有小鎮原生活的地方。

如果說在開業當初的幾個月或幾年,相對於區域性市場人群是有新鮮感的,對於北京可能這種新鮮感略長一些,因為其策略性的宣傳和品牌效應,已經帶動了一個行業標杆效應所引領的參觀人群市場——但這畢竟不是主要市場,就像漢中的袁家村、成都的所謂烏鎮和清明上河園、莫干山民宿一樣,不但有參觀,而且有培訓。我想問的是,時過境遷,北京人還會來第三次、第四次嗎?自己的家庭來過了,本地的同事來過了,外地的朋友和業務夥伴來過了……當這些相關群體待要窮盡的時候,這個古北水鎮也就乏味了、式微了,這個結果是必然的,只是時間早晚、人數多少、虧損大小的問題。


古北水鎮:遊客量負增長只是冰山一角


北京商報訊:備受四季客流不均衡困擾的古北水鎮,今年上半年出現了接待遊客人數的負增長。8月23日,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青旅”)發佈2018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受天氣及交通因素影響,古北水鎮接待遊客人數110.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7.78%。而這也是中青旅的業績報告中這一數據罕見地出現同比下降的情況。業內表示,由此可見,古北水鎮成立之初的火爆已逐漸褪去,該景區進入了平穩發展期,如果企業不盡快創造新元素吸引回頭客,後期熱度持續上漲難度較大。瞭解更多

中青旅半年報披露,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5.67億元,同比增長16.93%;實現淨利潤4.05億元,同比增長16.7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同比增長39.44%。分行業來看,中青旅的主營業務中有四項都出現了毛利率同比負增長,其中包括旅遊產品服務、酒店業、景區經營等,而同比降幅最大的IT產品銷售與技術服務毛利率比去年下降了4.51%,營業成本卻同比增加了35.46%。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中青旅旗下備受關注的古北水鎮景區實現了4.57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32%,而且,因上半年房地產結算貢獻較大投資收益,古北水鎮淨利潤同比增長155.98%。然而,看似光鮮的營收、利潤成績單卻難掩古北水鎮接待遊客量的低迷狀態。根據中青旅此前發佈的業績報告,去年古北水鎮景區接待遊客量基本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全年累計接待遊客275.36萬人次,同比增長12.89%。不過,到了今年一季度,中青旅的報告卻用了“接待遊客人次同比基本持平”來形容該景區的客流情況。而且根據本次半年報,上半年古北水鎮接待遊客量進一步同比下降了7.78%,可見,二季度對於整個上半年古北水鎮吸引客流並未形成太大助力。

“對於古北水鎮來說,每年二、三季度應該是接待遊客量相對較高的時期,其中,二季度應僅次於三季度。”資深旅遊專家王興斌表示,從往年的情況來看,經歷了冬季旅遊淡季後,古北水鎮每年二季度回暖現象較為明顯,尤其5月是北京歷年旅遊旺季的開端,如果這仍未能帶動景區遊客量出現起色,證明該景區已經度過快速上升期,進入平穩發展階段,未來要吸引更多更新的客流難度會比營業初期更大。

王興斌坦言,古北水鎮以人造景觀為主,模式移植了烏鎮等其他地區,距離市中心相對較遠,因此,面對的客群還是以京津冀區域、尤其以北京本地居民為主,“隨著周邊區域遊客集中在景區開業前幾年遊覽過此地之後,古北水鎮對於回頭客的吸引能力十分有限,遊客消費衝動逐漸削弱,客流量增長幅度勢必會不斷降低”。王興斌預測,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三季度古北水鎮接待遊客量應較前兩季度有所提升,但未必會達到往年三季度的高峰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