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汰拼多多的,多半是些奥威尔式废话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知道拼多多的存在。

这是我的错。

一个所谓自媒体人不称职到这种程度,我很惭愧。

拼多多是什么?

它已经存在并且光速扩张了近3年;

它是中国社交托拉斯•腾讯系的一部分;

它是“社交电商”的集大成者……

其中任何一个理由,都足以令之成为我的主题,可我竟然一次也没蹭上。

所以,这篇小文章,是写给那些错过了拼多多的人看的。

1、

做空拼多多,是有风险的。

当然,这等同于一句废话,资本市场上怎么下注都有风险,关键是你可否承受。

埋汰拼多多的,多半是些奥威尔式废话

拼多多上市至今,一共经历了4个交易日,总体上先扬后抑。敲钟当日是周五,阳线很漂亮。休息两天后再出江湖时,卖盘蜂拥而至。

我并不熟悉美股,所以很难去计算主动做空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我只看到了在连续两个交易日的大幅下跌后的昨夜今晨(北京时间8月1日),拼多多跌穿20美元关口便迅速企稳,尾盘突然发力上攻,收于22.59美元。

埋汰拼多多的,多半是些奥威尔式废话

我认为这并非诱多,而是有人不希望空头得逞。毕竟,拼多多是美股市场里难得的“中国制造”标的。

很简单,随便划拉一下清单,你能找到中国谷歌、中国ebay、中国亚马逊、中国高朋,但你找不到美国拼多多。于是乎,这个“3岁小孩”倍受青睐,因为它在提供一种全新的设想和主张。而资本市场本身,就是着眼于未来的。3岁小孩情绪固然多变,可想像力无限。

站在这一立场上,做空拼多多的成本很高。它做的虽是电商,可与海外投资者所熟知的电商几乎是两回事。过去3年里发生的事实也证明了它确实与众不同,在阿里、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小红书等一系列电商竞品中成功突围,它的错位乃至降维打法一定是成功的,而且令人好奇,尤其能令投资人好奇。

投资是什么?人人都懂的标的,投资是所谓时间的玫瑰,要敢与巴菲特拼长寿。没几个人懂的标的,投资才是投资——高风险、高回报。

短期做空拼多多,似乎有利可图。但这是投机心态。长期而言,拼多多有料。

2、

为什么?

先回到我和拼多多的故事上来。

知道拼多多,是大概一个月前,朋友圈中出现了不少关于其上市前的各种研究、分析和评论文章之后。

咦,还有这么个东西!

但看完这些文章,除了佩服各路写手的洞察力之外,只有一个结论——他们多半是没拼过多多。

数据堆砌、竞业分析、财务解读、商业模式描述、用户画像,那些都是招股书告诉你的。事实上,他们最应该做的,是下载APP,拉人来拼一下。

埋汰拼多多的,多半是些奥威尔式废话

在路演的故事里,拼多多是Costco+Disney的合体。显然,这是给海外机构看的。我并没有可能去做一个抽样调查,向拼多多的3亿用户发问:“您是否听说过Costco?”可连我自己,对Costco的了解也仅限于纸上谈兵。

这就是不对称。

拼多多的用户,集中在三线以下的城镇,他们之中能够亲身体验Costco的人少之又少。正如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对拼多多的用户知之甚少一样。

其实,拼多多给用户讲的故事,就是便宜。

同样,我也没有能力去做一个完整的抽样调查,比对数据来证明拼多多与其友商在同品类商品上的价格优势有多大。但它确实重新定义了人民币的购买力,让9块9包邮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

这是穿越吗?并不是,若要穿越,我们不妨把时间轴再拉长一些,穿越到1980年代去。

我,生于1980,幼年时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石常公社一个叫做枫树脚大队的地方生活。此处距离当时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只有不到40公里路程。然而,那里只有一间代销店。

怎样,还不够穿越?

公社、大队,即如今的乡、村,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地理称谓。代销店,当时供销社的下属派出机构,神似而今7-11或全家。如果记得不错的话,在那里,可以用1分钱买两颗水果糖,用一两全省粮票换两根酸黄瓜。

枫树脚今非昔比,高铁穿行而过,电视电话水泥马路村村通……代销店早就没了,可是,枫树脚并没有Costco。不但没有Costco,沃尔玛、家乐福、国美、苏宁、华润、华联、7-11通通都没有。一个省会城市辖内的乡村尚且如此,那些三、四、五线城市所辖的乡村又会怎样呢?

那里,正是拼多多的广阔天地。

3、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极其不均衡的。

回望我的个人成长过程,就是改革开放洪流里的一滴水,就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粒沙。

父辈们完成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历史任务,我则完成从二线城市走向一线城市的历史使命。父辈们用精打细算的储蓄型、克制型消费来奠定生存基础,我则用信用杠杆的借贷型、超前型消费来实现跨越发展。

我想,绝大多数目前被冠以“城市中产”的那部分任老板怎么骂也都会笑纳的“中年人”,大抵和我有类似经历。

如果没有前述这一切,如果我还留守在枫树脚,我应该早已是拼多多的用户之一。

贪图便宜,因为不论是在乡镇企业就业,还是务农或者开间农家乐,收入都有限,而生活开支却是刚性的。

这并非全部,为了证实其余的猜想,我还做了一个小小的朋友圈砍价试验。

也是通过腾讯系的某个平台,订了间阳朔的酒店客房,价格650元左右。平台砍价玩法是:付款后24小时内,可请朋友砍价,累积砍价金额大于等于100元时,平台将返现100元作为房价折扣。

不出所料,我远未达成目标。

我的微信中沉淀着超过1050位好友。从7月31日下午,至8月1日清晨,我分三个批次,通过点对点向超过50名亲朋好友发出了砍价邀请。同期,还分三个批次向15个微信群发出了请求。亦在朋友圈挂出了链接。

最终,包括我自己在内,共有47人帮我砍价,其中我的微信好友有33位。

我们一共砍价57.99元,我自己就为自己砍走了12.7元。换言之,平均每人帮我砍走了0.985元。如此算来,若要达成砍价100元的目标,我起码还得再动员43人。

埋汰拼多多的,多半是些奥威尔式废话

我动员不了剩余的43人。

首先,我没那么多时间。发砍价邀约,我分别是在会议间隙、地铁车厢、晚饭后和清晨通勤途中。我没有办法用盯人的战术来长时间的跟踪一位朋友,让他帮忙砍价。

其次,我不敢也不好意思去惊动微信好友中的绝大多数。至多是亲人、大学同学以及要好的同事。我没有理由用海量撒网的战术来大范围的发动微信好友,因为那样会打搅他们的工作或者生活——邀人砍价,这一议题完全不符合我们日常的沟通语境。

不是装B,这是事实。

可拼多多的用户,环境与我不同。

因为贪图便宜,所以舍得花时间拼。因为贪图便宜,所以舍得去动员七大姑八大姨和发小乡亲们拼。而在乡下,时间多半都是自己的,维护社会关系的成本也几乎是既定的——一个村,多半都有几个大的姓氏,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除非世仇,否则互相之间常会走动,搭把手、帮个忙。拼单砍价动动手指,算个事吗?

天然的,他们有着远胜于我辈的砍价拼单动员能力。

4、

拼多多的模式,撬动了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

或者说,淘宝下乡、京东下乡,走的还是所谓“科技扶贫”的路子。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到了振兴socialism新农村的宏大叙事里去,把眼光放在了要占领农村市场,或者说嫁接农村供需的大目标上。也没错,只是,靠刷墙挂标语或者打补贴战在广袤且极具多样性的农村市场,这些战术只有短期效果。要达成战略目标,还得依靠发动群众。

廉价商品+拼单砍价+熟人社群,是拼多多的首创吗?显然不是。

父亲长期去一个档口买鱼,和老板熟了,和几个同样常去买鱼的大爷大妈也熟了。然后,他们自然而然的会共同向档口老板下单,订购鄱阳湖的小龙虾,或者湛江来的金鲳鱼。当然,老板要给更优惠的价格。而且,如果价格足够优惠,几位老顾客下回会发动小区其他的大爷大妈和保姆们一起买。

举这个小例子,想说明的是:电商们的各种手段,无非是在复制菜市鱼档发生着的故事。从聚划算到拼多多,皆是如此。只不过,聚划算的背后缺了那个叫做腾讯的二股东,而已。

拼多多的历史使命,应该就是站在腾讯的肩膀上,去实践电商版的农村包围城市。3年,星星之火,因其成功上市而呈燎原之势。

你若以假冒伪劣和廉价低质来断定其为中国社会“消费降级”的代表,恐怕大错特错。恰恰相反,它是农村市场的“消费升级”,它通过拼单砍价的方式,把城市居民习以为常的电商体验带到了最广大的农村。

当然,假冒伪劣和廉价低质都是问题,可倘若我们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去看,我们没有因为这些问题打倒过淘宝,为什么这次不能也给拼多多一个机会呢?何况,那些或愤怒或调侃的雄文作者们,多半从未用过拼多多。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远离了中国乡村。

5、

对如我一般已远离乡村的人而言,拼多多是个欢乐的存在,就像Disney。我在拼多多的卖家秀里笑到失声,在买家评论区里笑到飙泪,看着段子手们的新作笑到快窒息——可笑完之后又如何?那里,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乡村。

埋汰拼多多的,多半是些奥威尔式废话埋汰拼多多的,多半是些奥威尔式废话

嘲笑9块9包邮,嘲笑立日洗衣液和索尼4K电视机,就是在嘲笑中国乡村的真实购买力。但城市化并非一蹴而就的,秀水街七浦路罗湖商业城,那里的LV爱马仕巴宝莉难道不值得嘲笑吗?可今天的北京上海和深圳以及那里的人们呢?

站在这样的角度去审视,下注拼多多能做得更出色,不需要太多犹豫。在今天这个时点上来看中国的城市消费水平和市场容量与乡村的消费水平和市场容量,哪一端的想像力更大一些?还需要犹豫吗?

很快,美股又要开市了,我刚在富途上开了个户。很希望各位能对拼多多喷得再猛烈些,各种查处、监管手段能上得齐备些,砸到破发乃至腰斩最好,我愿意等。

需求摆在那里,不信,你看看红黄蓝。

埋汰拼多多的,多半是些奥威尔式废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