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吃”成为运城苹果主标签

运城市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果业总产值126亿元。粗线条地看,运城经济最大的优势在农业,农业最大的亮点在果业,果业的最大的种类是苹果。

特别是在临猗、平陆等苹果主产县,已经形成了3个70%的产业特点:70%的耕地栽植果树,70%的农民从事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果业。

如此体量的运城苹果,怎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并取得优势,这是一个事关民生的大课题。

在物流空前发达的今天,我们运城的苹果不仅要参与国内竞争,甚至还要参与国际竞争。这就意味着,运城苹果的生产与销售,要立足河东,更要胸怀世界,不仅要考虑自己产品的品质,要考虑外省苹果面积的增加,更要考虑关税降低带来的苹果进口的增量。

当我们的苹果产销流向更加复杂,区域跨度更加宽广的时候,我们考虑的问题必须足够全面,足够前瞻,才能站在今天赢得明天。

我们通过与外地、外国苹果主产区比较,结合运城的自然禀赋、地理条件、管理水平、人文风俗等,给运城苹果以科学的定位。在比较中,找到运城苹果的最大优势,这个最大优势就是我们的品牌诉求点,也是征战市场的突破口。

完美从来不是市场营销的宠儿。在市场中大杀八方的爆款,凭借的并非各项指标的完美,而是特色的明显和诉求的直接。对于运城苹果来讲,与其他产区相比,肯定有不足的方面,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最大优点在哪里,如何充分发挥这个优点。

运城市果业中心副主任畅文选直言:好吃才是硬道理。而运城苹果,恰恰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吃。

作为入口的水果,好吃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且,随着市场供大于求态势的形成,消费者将越来越挑剔,对于好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这是运城苹果的机会。主打口感牌,完全可以成为运城苹果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突破口。

生产环节要围绕如何更好吃来做文章。过量施用化肥可降低苹果含糖量,破坏口感,所以我们要尽量少施化肥甚至不施化肥,而多施有机肥;果农普及施用有机肥会造成肥源紧张,所以我们还要重视有机肥的产品提供;一些果园比较密闭,所以要加大间伐宣传、推广力度,通风、通光,提高口感,保证稳产。

管理环节也要围绕怎样才能更好吃去做。根据不同的降水、气候条件,适时采摘,并加强摘后管理,除了现果销售之外,其他的采摘完要及时入库,保证品质。

销售环节也是一样。根据运城苹果的硬度特点,我们可以找到保持最佳口感的存储时段,由此来确定运城苹果的最佳销售窗口,每年的苹果销售,尽量在最佳销售窗口内售完。

围绕着口感做文章,突出这个特点打市场,这就类似“不对称战争理论”,我们不需要全面战胜,只需要在某个方面、某个时段完成强势碾压就行了。

没有竞争也就没有市场。面对国内甚至国外苹果的竞争,我们不能害怕逃避,而要找到自己的优势,主动出击,用自己的优势在市场中摧营拔寨。在优产区,苹果面积可以继续扩大、质量可以继续提高;在非优产区,晚熟的苹果可以改换成更适合的早中熟,还可以改变成其他水果。最终的原则,就是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把非优产区变成另一个品种的优产区,重新参与到新的“不对称战争”中。(陈永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