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零式战机在二战前期无敌,为何到了后期反而会被狂虐?

用户5780196713


放一段萨沙的文章吧。


零式战斗机的诞生

96式舰载战斗机的优秀性能,让堀越二郎名声大噪。所以在1937年10月,海军提出新一代舰载机的招标时,堀越二郎很自然的作为三菱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参加了招标会。

堀越二郎当时年仅34岁,却也相当自信,毕竟它是历史上最成功的96式舰载战斗机的设计者。

只是他并没有高兴多久!

当他得知海军方面的要求时,堀越二郎当场就被惊呆了。

当时另一个参加招标的中岛公司代表,几乎当场就拂袖而去,他们认军方的要求简直是胡扯!

实际上,海军的要求在当时看来,真的形同发疯。

最大空速:高度在4000米时,311 公里/小时。

爬升率:爬升到3000米高度,花费9分30秒。

滞空时间:正常出力下可以维持1.5到2小时,经济巡航速率下携带副油箱为6至8小时。

武装:两门20毫米机炮,两挺7.7毫米机枪,并且能够携带两枚60公斤(123磅)炸弹。

航电设备:各种无线电设备,包括定向设备。

起飞距离:在17节顶头风下必须少于70米。

机动性能必须和96式舰载战斗机同级。

大家看到,这个要求比96式舰载战斗机有很大提高,而设计时间仅仅比96式舰载战斗机迟2年而已。

堀越二郎看到这个要求后,一度想直接撂摊子不干了。

他对三菱公司高层说:军方简直是疯了,那些将军们能不能现实一点,去看看当今世界航空技术的现状。以日本的技术,根本就不可能造出这种东西。以我的个人能力来说,96式舰载战斗机就已经是极限了。如果海军方面坚持这个要求,我就无法接受这个任务。我还敢说,整个日本也没有一个设计师敢接受这个任务。

三菱公司高层无奈,只好向海军方面转达了这个意思。其实中岛公司和爱知公司也有类似的抱怨。

1938年1月,横须贺海军基地,海军一派的30多个军官同三菱,中岛公司,爱知公司的代表举行会议,商讨修改新的标准。

爱知公司当时技术力量最为薄弱,听到这个惊人的要求以后,干脆直接放弃竞争,连会议都不来参加了。

本来,这个会议的目的是降低标准,没想到因为因为由刚从中日战场一线回来的军官参加,这个会议反而变成追加性能的吵架会。

这几个刚从一线回来的军官,在会上激愤的表示,新式飞机的各项指标不但不能降低,而且在机动性上还要增加。

他们一致认为:新式战斗机的机动性不能仅仅保持和96式舰载战斗机一致,还要远远超过它。

几个人长篇大论介绍所谓的中国战场实战经验,期间一再痛骂国内设计师的短视和无能,导致一线日军飞机有较大的损失,连较弱的中国空军都干不掉,简直属于犯罪!

期间,混蛋和白痴之内侮辱性预言充斥会场,一些军官甚至直接对着设计师们摇晃拳头!

听到这里,台下忍无可忍的堀越二郎站起来说道:诸位的要求自然是有道理的,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提出的每一项性能要求,都是世界第一流水平。如果所有的性能都能够实现,这架飞机绝对是世界超一流水平。并不是我们三菱公司没有志气,但这确实是办不到的,也根本不可能有人能办到。比如军方要求的如加速度,机动性,续航能力等等,实际从技术上说,本来是互相对立的。这就如同一艘军舰,既有战列舰的装甲和火炮,又有驱逐舰的高速度,要有鱼雷艇的机动性,还要有航空母舰的舰载能力,这怎么可能呢?自然如果真能存在这种军舰,肯定是无敌的,但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这只能是梦想!所以,我希望军方,能够联系现实,制定一些相对宽松的性能指标,至少也希望海军方面能够给我们一个性能的优先顺序,告诉我们哪些性能可以放在后面,让我们设计上也有一定的依据!

此时,海军在陆地机场服役的一个著名军官,源田少佐立即站起来,表明机动性的重要性。他认为战斗机第一重要的是机动性,续航能力和速度可以放在后面。因为战斗机的第一目的,是在空战中获胜。源田唾沫横飞的介绍中国空军的霍克三和波音战斗机的优秀机动性:霍克三本来是落后的双翼战斗机,就是因为机动性极佳,我们使用最先进的单翼96式舰载战斗机也很难对付他,将它击落是很不容易的。

话音未落,航空母舰上服役的柴田少佐立即跳出来反驳(这两人是著名的一对死敌),他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速度和航程,至于机动性是其次的。

柴田少佐毫不客气的反驳说:海军作战一般集中在大洋和沿海,务必长驱深入敌人后方作战,如果续航能力不足,根本就不能完成任务,那么机动性再好又有什么作用。我们在淞沪会战初期,由于没有地面飞机场,仅靠航母上的战斗机,最多只能从上海飞到南京,再远的话就不能胜任了。因为战斗机航程短,所以我军轰炸机虽然可以飞到敌人后方很远的地方,却也被迫降低轰炸的航程,以避免被敌人战斗机拦截击落!这实在让我们海军战斗机飞行员很羞愧!

最后,柴田少佐斩钉截铁的说:至于机动性的不足,可以由飞行员的训练和战术弥补。但无论怎么提高训练水平和战术,战斗机的航程和速度是无法靠飞行员来提高的!

源田少佐立即站起来表示不同意,两人就当着几十个人的面大吵起来。吵到最后,两人又牵出了之前的旧怨,最后也不知道他们在吵什么,一度几乎要动其手来。

堀越二郎在一旁听的七窍生烟,却又实在插不进去嘴,最终会议不欢而散。

由于军方自己都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终的结论是,还是按照之前的要求来做。

堀越二郎感觉简直就不可思议,无法理解,难道日本军方就没有一个有理智的人吗?

但当时日本是军国主义国家,军方的力量无比强大,任何人,哪怕皇室成员都要对军人俯首帖耳。

在军方看来,堀越二郎之流不过是军方手中一个小小设计师而已,哪有资格讨价还价,只有执行命令的权力。

当时军方非常嚣张,只要违背他们意志的,一律严惩,轻则解雇失业,重则坐牢,甚至以叛国罪枪决。

堀越二郎在军方和三菱公司的重压下,只得忍气吞声,发挥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设计新式飞机。

中岛公司的高层精明的多,他们认为兼顾8小时1300海浬以上的续航力与飞机机动性这两项互相冲突的指标,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干脆的拒绝了这个任务。

于是,三菱公司成为唯一承接者,所有的重任全部压在堀越二郎身上。

堀越二郎苦苦思索几天,夜不能寐,最终做出一个结论。军方的要求,其实还是有所偏颇的,虽然对飞机的速度,航程,机动性,武器有较高要求,却没有对防御能力和机体的强度有什么要求。

这一点,堀越二郎完全可以理解。

在日本军方看来,日本的战略永远是以攻为守,战斗机和飞行员都是所谓消耗品,并不值得保护。只要能够消灭敌人,这些损失就是值得的,死几个人更算不了什么!在日本人看来,普通日本军人的生命根本就没有意义,唯一的意义就是为天皇献身!

在抗战初期,日军飞行员就发现,国军购买的老式欧美飞机的防御能力比他们要好,很多国军飞机在飞行员座椅上安装了防弹钢板,这救了很多人的命。

既然在性能上有所取舍,那么设计上也相对好办的多!

堀越二郎在设计中,发挥了他独特的天才,前后花费了1年时间,使用了多项最新式的技术,最终在1939年初完成了设计工作。

这架新飞机的特点很多,从外形上来说,他的区别很明显。新式飞机的体积大,发动机动力大也大。

新飞机长9米,宽12米,空重1.6吨,发动机为中岛荣一二型(950匹马力)。

而相比起来,现役的96式舰载战斗机长为7.5米,宽11米,空重1吨,发动机为中岛寿41型风冷式发动机(710匹马力)。

可见,新式飞机要大的多,也重的多,但发动机增加的却不是太明显。

大家都知道,发动机是最考验一个国家航空技术高地的东西,也是日本的短板。先进的发动机设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就是美国和德国,而日本的技术属于二流。

其实岂止是日本,我国为了歼十搞了这么多年,就是搞不定发动机。所以最初的歼十的发动机,仍然是俄制AL-31FN涡轮风扇发动机,这是用于俄制苏-27战斗机的AL-31F涡扇发动机的改进型。要说中国研究和仿造俄制发动机也有10,20年历史,就是吃不透!

所以在当时日本技术条件下,950马力的发动机,体积也不算很大,勉强符合需要。

如果需要更强马力的发动机,以日本当时的技术,发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就大得多了。带来的的就是,飞机不可避免的也要设计的更大。这样一来,机动性就会大大降低,也更重,更耗油,无法符合军方的需要,所以,根本没法这么做。

正是由于发动机的天生短板,而军方的要求又极高,就导致新式战斗机必须在性能上做出选择,将一些性能人为的降低。

上面说了,既然军方对于防御能力没有什么要求,自然先从这里下刀!

事实证明,这一点后来造成零式战斗机可怕的结局,但在当时确实无可奈何的唯一一条路。

对这一点堀越二郎是深为痛心,却也没有办法!

堀越二郎事后回忆说:以当时日本的水平,制造的发动机动力要比欧美先进国家低平均 20~30%,所以为了获得更灵活的性能,不得不牺牲一些东西。最终是牺牲了防弹性能,但零战实际上还是勉强通过军方苛刻指标的,因为对引擎只有 1000 马力的飞机来说这些要求几乎是极限,当时它的空战能力很好。但是装备 2000 马力引擎的美国格鲁曼F6F“泼妇”战斗机出现以后,我们的苦头就开始了,如何应付它?如果我们也有这种技术,在当时能够装备这种2000马力的引擎,也就不会如此忽视飞机的防御能力。这也是生产力和国力太差的体现,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飞机本身。

显然,零式战斗机要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安装体积更大的发动机!

为了保证速度,航程和机动性,堀越二郎使用了很多新的技术,比如著名的可收放起落架,全密封座舱,外挂的油箱等等。

可收放起落架:老式的固定起落架会造成很大的风阻,可收放起落架可以将飞机的最高速度提高百分之十左右!

全封闭座舱:可以让战斗机在5000米以上高空作战。要知道,当时重型轰炸机已经可以飞到10000米高空,战斗机如果还采用开放式驾驶舱,根本没有办法拦截。在二战开始以后,

高空轰炸越来越频繁。远的不说,国军的苏联援华轰炸机大队,两次轰炸武汉机场,就是在8300米高空投弹轰炸。如果使用老式的96式舰载战斗机,因为它是敞开座舱,虽然视野很好,利于空战,但无法飞的太高,很难有效高空拦截!全封闭座舱可以让新式战斗机拦截任何一种高空目标!

外挂副油箱:可以大大提高飞机的航程,却又不影响机动性。在空战之前,将油箱扔掉即可!

也许很多人认为外挂油箱有什么难度?其实在当时真的有一定难度。除了供油的可靠性以外,还要能够在任何时候瞬间扔掉油箱。如果一旦扔不了,带着笨重油箱的飞机就会像石头一样沉重,根本无法空战。零式战斗机试验机型的油箱就很容易出现扔不掉的情况,花了很大的努力才将其改好!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新的技术。

-----------------堀越二郎和他的零式战斗机!其实堀越二郎也只是一流设计师而已,这种人在当时的世界上有很多。在零式战斗机之后,堀越二郎就没有什么好的作品了,一般认为他的才华已经用尽。所谓的雷电战斗机算不了什么,战绩很烂,至于烈风战斗机还没来得及投产,二战就结束了。其实到了1944年,零式战斗机就已经不是美军对手,被迫转为自杀机!

可是,以当时的日本航空技术,就算使用了以上各种新技术,造出来的飞机同军方的要求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堀越二郎无奈,只得尽全力发挥技术,修改机身和机翼设计。他在保证飞机不至于解体的情况下,以将飞机的防御力和强度减到最低,来保证机动性,速度,航程,火力等四大性能。

堀越二郎为此可谓做到极致,不愧为飞机雕刻家的外号。

原本一个机翼需要打10个柳钉,现在改为8个。原来蒙皮是1厘米厚,现在改成0.8厘米厚,甚至在梁翼结构打了很多圆孔,以减少重量。

遗憾的是,这个所谓的雕刻家玩命的做到了极致,仍然离军方的标准有一大截距离。堀越二郎急的整夜睡不着觉,完全泡在办公室里,脸都绿了!

就在堀越二郎走投无路的时候,日本的航空材料研发部门救了他。

在1938年末,日本住友公司发明了新一代的高强度铝合金。

本来96式舰载战斗机已经采用了部分铝合金,但1938年发明的铝合金更厉害。这种ESD铝合金的强度很高,也就是今天说的7075铝合金,时至今日,也大规模使用在航空零部件上。

这种7075铝合金强度高,重量极轻,就这方面特点来说,它是当时任何一个航空设计师梦想的好材料,它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耐用。

自然,如果是德国人,美国人,肯定不会用这种合金。因为这种飞机只要飞一段时间,金属老化以后就很危险,说不定哪天就空中解体了,但日本人并不管这一套!

后来很多日本的飞行员死于高速机动后,突然出现的飞机解体,不过在当时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7075铝合金是零式战斗机最大的亮点,它让这种马力仅有900多的发动机可以给这么大的飞机提供足够的动力。这在之前,完全属于做梦!

堀越二郎立即采用了这种铝合金,经过苦心的一再修改,终于达到了军方的要求。

新式飞机的性能完全达到军方要求,甚至还有超出。

时速上,新式飞机高达533.4公里/小时,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惊人的了,丝毫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款最先进的飞机。

航程上,挂在副油箱,可以高达3350公里!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思议的,要知道著名的英国喷火式战斗机和德国德国BF109战斗机的航程,也仅有区区700多公里。

爬升能力很优秀,爬升到6000米仅需要7分28秒,这样该机在空中格斗中很容易就可以占据优势位置,占尽上风。

盘旋能力极强,零式战斗机的低速盘旋能力可谓二战第一,直到二战结束,美军也没有一种战斗机能够在这方面超过零式战斗机!

火力很强,除了两挺7.7毫米机枪,还有两门20毫米机关炮。7.7毫米机枪的射程远,精度高;20毫米机关炮的威力大,只要1发即可造成敌方战斗机的严重损坏!这种火力搭配,在当时全世界都是顶尖的。

飞机的俯冲速度也高达630公里/小时,但这确实一个短板。由于机体较为脆弱,俯冲时候有一定危险,如果过速可能导致飞机失控或者解体!

这种飞机的主要性能,在当时绝对是世界最强的,比各国主力战斗机都要强出一截。

以他的综合性能来说,除了防御能力较差以外,其他各方面都强于德国BF109战斗机,英国喷火式战斗机,至于苏联和美国的战斗机就更不用提了。

自然,飞机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防御能力差,机身强度低。堀越二郎之前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因为工业力量的限制,必须在性能里面有取舍,最终只能忽视防御能力。

堀越二郎回忆:军方认为战斗机的要领在于如何更有效攻击并击落敌机,而自己伤亡与否则不在考虑之列,这就是当时的指导思想。取消防弹装置可以使飞机变得更轻,能够拥有更好的灵活性,攻击力也就增加了。当时的军用飞机开发手续是这样的—由陆海军的航空本部收集每年的报告,诸如对正在使用的飞机评估、缺点的记录、战斗记录、航空队的意见、各种外国飞机的发 展动向,然后据此空想出新飞机“应该”拥有的性能,诸如爬升能力、最高时速、航程、盘旋能力、武器和引擎等都在草案里决定下来,称为“设计计划命令书”。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OR(Operationl Reseach)。此份文件会被分发给各航空公司竞争,最后胜出的样机获得量产许可。基于以上设计思想和军方提出的命令书,当然不考虑防弹性能这类事,我也只能按照军方的方案去设计!

其实,堀越二郎也没有完全说真话,他其实还暗中将军方的防御标准改了,自然不是改的高,而是改的更低。海军给新式飞机的强度系数是1.8,由于堀越二郎实在无法达到军方关于速度,机动性,航程等要求,只好偷偷的将强度系数改成了1.6。后来在军方的测试中,只有尾翼能够承受2.4倍的压力,机翼只能承受1.6倍压力,超过压力机翼就会脱落,而机身在承受1倍压力时就出现扭曲变形。

只是木已成舟,军方也就装做看不见堀越二郎的私下修改,默认了这一事实!

试验2号机在一次俯冲式,就出现空中解体,日本试飞员还没来得及打开降落伞就摔死了。

其实,这个强度也就是保证飞机刚造出来一段时间内,不至于自己在机动中解体!

除了机体强度很弱以外,新式战斗机几乎没有任何装甲,对飞行员的驾驶舱也没有任何保护,没有防弹玻璃,没有防弹钢板,连油箱也不是自封的,因为这些都会增加重量。

实战中,零式战斗机非常脆弱。1943年2月,日军飞行大队长周方元成大尉的座机被美军击中。这发12.7毫米机枪子弹,居然把零式战斗机打了一个对穿。子弹从机身的油箱射入,从座舱穿出。如果当时油箱里面放满汽油,估计当场就要爆炸!好在此时油料已经不多,所以才得以没事。不过,这个后来自卫队的将军,也被挥发的汽油气体熏得差点窒息!

1942年12月,宫崎勇一在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中,被一发美军机枪子弹击中,也打了个对穿。子弹打穿了它的机舱,因为没有防弹玻璃,所以子弹穿透驾驶舱后,早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宫崎勇一的狗命很大,他当时正俯身给机枪上膛,所以这发子弹从他的头顶机几厘米上飞过。

在太平洋的战斗中,美军最不好的飞机往往也能抵抗日军的7.7毫米机枪的连续扫射,但零式战斗机被击中1,2发子弹往往就是致命的。

后来犹太籍美国工程师拆卸零式战斗机后说:零式战斗机的体积并不小,怎么会这么轻呢?除了诸如机翼与驾驶舱是整体的结构之外,日本军方把飞行员的装甲保护全部都 拆除了。又删掉了一英寸厚的自封油箱。为防备被子弹打穿,自封材料是极其有用的,但却减少了载油量,也减少了飞机的航程。他们还把发动机的电动启动机去掉了,因为电动启动机不仅自身重十磅,而且还需要一个很重的电瓶和粗铜线来带动启动机马达。在航空母舰上有的是人力来摇曲柄启动器。他们也尽量使用更轻的铝合金,采用聪明的设计思想,在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上去节省关键性的重量。

但是,事情总是有利必有弊。零式飞机太轻,太单薄了,纤维蒙布的飞行操纵面又是如此脆弱易损,因此当它要甩掉跟在尾巴后面的美国较重的战斗机时,却不能很快地俯冲;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但确实还是发生过。

防御能力是弱了,也并不是不堪一击,更况且防御能力弱的前提是你要能击中他!

驾驶这种性能优秀的飞机对付比较落后的敌机,只要日本飞行员操作得法,战术正确,因为巨大的性能优势,敌人很难有效向他攻击,实际处于不败之地!

日军对这种新式飞机极为重视,在第一次试验的时候,为了怕损坏试验飞机,居然没有用汽车搬运,而采用牛车。

当时日本还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除了城市以后,就没有马路,多是一些土路,卡车在上面高速行进,非常颠簸,反而倒是慢速的牛车好一些。

零式战斗机被拆卸成数块,送到试验机场。

试验期间,这种新式战斗机表现出极为优秀的性能,却也表现出机体较为脆弱,发生了三四起事故,主要是空中解体或者部件断裂。

这主要是机身相对比较单薄,一些设计不成熟导致,经过一定的修改,问题大体解决。

正常来说,零式战斗机在使用寿命的前期和中期,不太容易出现机械故障,也不容易解体。

至于防御能力弱,则没有办法了,如果想解决,只能整体重新设计。

1940年这种新式飞机正式定型,并且开始量产。当时是日本神武纪年2600年,于是飞机也就被取名为00式飞机,后来干脆叫做零式舰载战斗机!

零式战斗机在当时的世界上来说,属于第一流的战斗机。零式战斗机在速度,航程,机动性和武器上不是处于世界第一流的水平,就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

------------------------------零式战斗机参加了偷袭珍珠港,这是日本海军唯一能够飞到这么远的飞机。在当时,美军的F2A水牛根本不是它的对手,而F4F野猫也被他打得很惨!


萨沙


很多答主在都提到了零战的一些弊病,比如说大战末期日本飞行员水平不行,日本工业能力不行,零战本身防护性能不行什么的。我们来说两个其他方向的问题。

零战的改进存在方向性错误

零战在大战期间的大规模改进总计有四次。分别代表的型号有零战一一系列,零战二一系列,零战三二系列,零战五二系列和最终的零战五四系列。

算是有四代发展型。但是这其中,真正进行了大规模发动机改进的型号只有大战最末期的零战五四系列换装了金星62发动机,其余的都是在荣发动机的基础上改来改去。

零战之所以在大战末期被美军的F6F各种碾压,其发动机动力不足是关键因素。无论是防护贫弱,还是动力不足,最终的问题点都在发动机上。零战二一型使用的荣一二发动机动力940马力,后期主力型号零战三二,五二系列使用的1130马力的荣二一发动机。

而在1940-41年期间,论证二号零战——也就是零战三二系列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换装更大马力发动机——1500马力级别的金星六二发动机。但是这种思路一直被否定。一直到零战五二系列的时候,还有人在建议换装金星六二,但是同样被否定。最后到了大战末期,搞五四系列零战的时候金星搭载方案才正式上马。

虽然1500马力的金星六二,远远够不上F6F搭载的R2800的2200马力水平。但是对于更轻的零战来说,确实是一款可以提升性能的发动机。

零战的换代产品迟迟无法出现

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舰载战斗机总计换了两代。从开战初期的F4F,到主力的F6F,再到没能赶上战斗但是列装了的F8F。

同样,日本海军在1942年开始也着手研发零战的下一代型号——烈风。但是因为研发速度不乐观,再加上原型机性能不理想,所以一直到了1945年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烈风才推出了第一架量产型号(也是仅此一架的量产型号)。


五道口军研


因为战略上已经完全失败了。日本人的性格就是那样,总是喜欢用战术上的勤奋去弥补战略上的失败。

战前的日本航空工业是非常落后的,落后到什么程度?1937年服役的96式舰战,发动机功率仅有580马力。不夸张的说,日本的航空工业水平,连意大利都比不上,在二战欧洲各国中完全垫底。

然而日本海军给零战提出的技术指标是很高的:

这种战斗机要能有超过500km/h的飞行速度,极强的转弯格斗性能,3000km的最大航程,以及20m/s的海平面爬升率,在此基础上还装备2门机炮与2挺机枪。

天哪,零战的研发开始是在1937年,如果要达成这一指标,换做英美,至少也得等到1943年。然而堀越二郎硬是通过各种方法达成了设计指标。

我只能说:不是零战不够好,是你日本人自己选的。零战的诞生本身就是个奇迹。

然而日军大本营的诸位参谋却犯下了一系列错误。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无论是中途岛战役失败还是山本五十六的死,都没能让日本决策层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早在1940年,堀越二郎就意识到必须要开发零战的后继机型了,然而对眼前形势完全满意的日军大本营却并不愿意投入资源开发零战的后继机型。

后来当战事恶化,日本海军授权堀越二郎开发零战的后继机型烈风,然而海军却直接指定烈风应该使用马力较小的中岛Mk9K发动机,结果因为最终飞机性能不让人满意又拖了一年,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一架零战的后继机型能够投入使用。即使是这样,零战也并不完全一无是处,美军的F6F性能上只是略有优势,如果战略战术上不出问题,零战并非毫无一战之力。然而1943年后的历次战役中,美军总是能够以数倍兵力进攻,绝大多数空战中美军战斗机都享有3倍以上的数量优势。

日本海航在太平洋的失败和飞机真的没多大关系,当一个国家在战略层面已经完全失败时,怪罪于武器装备和战斗人员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贞观防务


张召忠将军曾说过:“日本人的性格就是进攻,在东条英机这样的人看来,挂满装甲的武器是一种浪费”这是对是士兵生命的绝对忽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零式战机诞生了,在小编看来零式战机的成功与其说日本工业的结晶,倒不如说是日本飞行员不惧生死的精神换来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崛井二郎设计的零式战机为了满足海军苛刻的要求,几乎省去了进攻之外的一切设备,飞行员没有的不仅仅是背后的防弹装甲板,还有最基本的生命维持设备。可以说驾驶零式战机的飞行员就是扛着机枪机炮裸奔的敢死队。

零式战机的性能来源是“五十岚”轻金属合金机身,再加上极其简单的机载设备其空重仅有1860千克,这就让马力仅有950匹的中岛“荣12”型发动机,有足够的马力剩余帮助飞机完成超机动动作,实战中的零式很容易咬住敌机发动攻击因此建立不败的神话。咬住对手发动攻击还需要速度能跟上目标,满载起飞的零式体重也不过2674千克可以飞出553千米/小时的时速,足够赶上战争早期的任何对手。可以说“轻机身”成功将速度和机动性融合在一起。

但是这种疯狂瘦身的战机西方国家不是造不出来,而是战斗思想不允许这么做。零式战机早期的对手P40“战鹰”和F4F“野猫”如果有勇气去除一切保护装甲也有机会和零式一较高下。但是美国人凭借强大的国立在科研领域逐渐突破极限,在技术引导下也在某种程度上将速度和机动性集成在一架飞机上,而且是确保安全防御设施齐备的前提下。这就是后来主宰太平洋的F4F“地狱猫”战斗机,其满载起飞重量达到了6990千克。相比之下零式战机就是一个小不点(相差一半的起飞重量),但是后期改进的地狱猫安装了普惠公司R-2800 引擎马力突破2000匹,获得600千米/小时以上的速度,只有航程相比零式处于下风仅有1500千米少于零式的3000千米。

面对汹汹而来的地狱猫,日本工业也不是毫无办法。日本改进零式战机设计出“烈风”战机,地狱猫其实就是零式原来的手下败将“野猫”的放大改进版,两者其实都是前辈的放大版改进型号。但是相比“地狱猫”的稳步推进“烈风”的生产设计非常缓慢,加上地震海啸导致生产烈风的工厂遭到比战略轰炸更大的破坏,烈风终究无法投入实战。美国人设计生产地狱猫也不是没有困难,但是在其强大国立和科研实力面前一切困难都迎刃而解。可以说零式战机的失败实质上是国力对比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地狱猫充分体现了美国高科技技术的领先,它不仅有厚厚的装甲保护(装甲占据96公斤的体重),还有防火油箱和重要设备保护装甲。座舱的防弹玻璃肯定更厚更重这是日本绝对不愿意发展的技术。R-2800 引擎被设计成星型结构确保一部分缸体损坏后还可以继续飞行(零式战机原本也打算安装星型发动机,但是因为重量太大而放弃);零式的7.7mm机枪和20mm机炮很难伤到地狱猫。相反,由于零式战机没有防护的机身很脆弱,地狱猫干脆省去机炮仅仅使用6铤勃朗宁M2机枪,但也足够击落一中弹就起火的零式战机,这都是美国强大科研实力在短时间内做到的。零式神话在美国强大国力面前戛然而止。


大国策


零式战斗机其实在设计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也就是靠最大限度地瘦身减重形成了快速机动的特长,其实他的瑞星发动机只属当时二流,远不如欧美当时战斗机的发动机,他一切为了减重,牺牲了飞机防护,不用铝合金而用铝制龙骨,重量减轻后俯冲和转弯以及低飞更加灵活,但不能使用重炮,因为一开炮飞机就乱飞,所以换上机枪,在战争一开始,太平洋上的美军“飓风"战机十分笨重,正是重在了防护上,再加上日本飞行员在中国战场上实战了多年,驾驶非常熟练,以及日本人的舍命攻击,以致在太平洋战争的初期,日本空军横扫美英等国战机,只要同盟国的飞机,一遇到零式战机,基本都是逃跑,但后来就不行了,美国根据零式战机的特点,开发出了更先进的舰载战斗机,比如野猫与海盗,不但在航程上,在火力和机动性上,在飞行员防护上都全面超越了零式战机,这垟在空战中就压制了零式,夺取了制空权,日本人也想改进升级零式战机,但因为发动机与机体构造,不利于升级,所以后来升级后的战斗机,机动性反而不如零式,比如零式一51,烈火,其次是一开始日本的战斗机飞行员都是老手,一两年以后都牺牲了,补充的新手没有战斗经验,而美军飞行却逐渐走向成熟,战斗技能远高于日本飞行员,从这儿也能看出飞机的防护其实更加重要,日本总是只顾当下,不顾长远,最优秀的人才都战死了,怎么打仗?尤其是中途岛海战以后,不但损失了大批最好的飞行员,连最好的技术人才也战死了,而美国不但飞机胜过日本,飞行员也胜过日本,再加上人员与物资的源源不断的补充,到后来日本就只能采取如同神风特攻队那样的自杀性攻击了。


缥缈孤鸿影45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b76a00041f8dd1e6c65c\

全家宝贝婴幼儿游泳馆


为什么日本的零式战机二战时遭到德军的嫌弃?

机关枪哒\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1a96929771c53d807a8f7146d3e7d0a8\

泛滥成灾欲望


零战的奇迹是将当时日本的航空技术发挥到极致结果。为了追求零战的性能,堀越二郎将零战的能力彻底吃干榨尽。不但在飞机的各种梁上打孔来减重,为了适应减重后的承重梁的强度,还专门使用了低膛压的20毫米机炮。总之,为了适应零战功率不足的发动机,堀越二郎把能想到的办法都发挥到了极致。但是这种极限发挥也带来致命的隐患,就是零战的改进余地几乎为零。

二战后期,随着零战的对手逐渐演进成了F4U、F6F,以及P-38、P-51等等,日本也多次想要改进零战。无奈零战的机体太过单薄,无法换装功率更大也更重的发动机。添加驾驶舱装甲和自封油箱也因为会大量增重,造成飞行品质严重下降,不得不放弃。甚至连将低膛压机炮换成高初速机炮的尝试,也因为承重梁无法承受加大的后坐力不得不作罢。各种重大改进措施的实现,最后都面临实质上的整机重新设计。以至于重新设计一款新的战斗机,工作量反而会少一些。零战最后成为特攻机也就是命中注定的了。


韩兵17


这里首先要说到的是,二战各主要参战国中,日本和苏联在航空发动机方面都处于二流水平,在发动机输出功率有限的情况下,日本海军还要求其新式舰载战斗机必须满足大航程、高机动要求,还必须有较强的火力,在这种情况下,零式战斗机被迫牺牲了其防护性,相比之下,陆航的一式战斗机虽然也没什么装甲,但好歹还在驾驶座后面有块8毫米钢板,一句话,还是陆军的土鳖们厚道啊,呵呵。

零式战斗机最大的优势就是其机动性,相比在太平洋上的早期对手,不管是F-2“水牛”、P-40还是飓风,都占尽优势,尤其是其飞行员几乎都在中国战场积累了丰富经验,一度杀得太平洋上空闻风色变,只要是单发的日本飞机,不管是轰炸机还是鱼雷机,都足以凭借零式的名声,将敌人吓退。

但到了中后期,美国海军开始装备大量更先进的舰载战斗机,包括海盗、泼妇和野猫,还根据缴获的零式做了相应改进,在战术上也因为零式的弱点而做了调整,在面对零式的时候,性能上已经占据上风,美国战斗机速度快,火力强。防护坚固,机动性也追上甚至超越了零战,反观零战,当时设计的时候,为了提高速度,降低迎风面积,选择了体型较小的发动机,在升级的时候,无法使用更大功率的发动机,让其升级之路被彻底堵死,零战的接替者A7M“烈风”,一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服役。

另一方面,日本陆航和海航在早期培训飞行员的时候,一直都是走的精英路线,虽然其技术更高,但数量偏少,在战争转入消耗战后,培养数量根本补不上消耗数量,日本被迫改变培训模式,虽然大量培训飞行员,但相应的训练时间却缩短了,日本缺乏足够的航空燃油,结果就是大量菜鸟在首战中就被击落。

零战中后期的改进型号,比如零战52型,虽然增强了火力和防护,但机动性大幅降低,战斗力反而比不上初期零战21型,加上老手损失殆尽,面对美军的战斗机海,根本没有胜利的希望。


鹰眼防务观察


战争拼的就是整体国力和军需资源。特别是军需资源尤为重要。如钢铁、铝、铜和石油储备等。

而日本恰恰是个各种资源都很匮乏的国家。又不想出钱买资源。那就只有抢夺。

二战时期的飞机制造材料,已经开始以铝材为主。日本的零式战机就是铝板制造。但是,日本侵华之后,受到美国的制裁,钢铝铜加石油正是美国制裁日本的主要项目。

没有铝板,就无法造飞机,因此,日本又将零式战机简易化制造。太平洋战争后期的零式战机大都是木质材料。很容易着火,再加上美国已经掌握了零式战机的缺点。美空军制定的作战战术计划都是针对零式战机的弱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