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形物語——成人世界的殘酷黑童話

這部電影被選為奧斯卡最佳電影,是頗有爭議的。許多人認為這部片子是以其政治正確打動了評委,並認為其中的人獸戀很毀三觀。看完這部電影,我能夠理解這些觀點,這部片子確實不是那種能夠引起大眾喜愛的主流電影,我對它也談不上特別喜歡。但我還是被其中的情感打動了——一種孤獨者之間的惺惺相惜,和小人物之間的齊心協力。

水形物語——成人世界的殘酷黑童話

“孤獨”是人類的通病。許多人渴望孤獨又懼怕孤獨。埃麗莎是一個啞女,過著千篇一律的刻板生活,但她心中也有對幸福的渴望。她是一個不完整的人,她的所有朋友也是。一群默默無聞,感情受挫的小人物聚在一起相擁取暖,完成了人們以為是專業特工隊才能完成的拯救計劃。孤獨的人之間,具有陪伴的引力。

那麼不完整的人該如何變得完整呢?埃麗莎說,她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在指引著她與他相遇。從那一刻起,她的孤獨得到救贖,她的人生得以完整。許多人都認為人魚和女主的愛情來得太過突兀,我也覺得有點,但我可以理解這種感情。兩顆孤獨心靈的碰撞,其化學反應難以想象。

水形物語——成人世界的殘酷黑童話

影片中令我很震撼的一幕,是反派理查德在雨中車上等待的一幕。他的手指開始腐爛,他的人生岌岌可危,漫天大雨中,車窗都是綠色的,他的臉在綠色的車窗之後扭曲,眼中閃爍著瘋狂又固執的光芒,那一瞬間,他的臉與怪物的臉逐漸重合。

所以,我們到底該如何定義怪物呢?

在埃麗莎心中,人魚可以理解音樂與戲劇,可以與人類進行情感的溝通,和她一樣的孤獨、無助,所以她說,他不是怪物。而理查德的人生,早已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變得扭曲,他的人生裡缺乏感情,只有冰冷的野心和偽裝起來的強大。也許導演想要告訴我們,沒有愛,沒有人性,人與怪獸無異。而許多我們眼中避之不及的怪胎、怪物,其實也懷有對愛的渴望,與人類的終極渴望殊途同歸。所以不妨試著,用更寬容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

影片中最後一幕非常唯美,深水之中,女人與人魚靜靜相擁,連我一直認為很醜的怪物,在這一幕中都顯得那麼神聖、高潔,充滿神性。這是一個殘酷的屬於成人的黑童話,但它確實也有一個夢幻的圓滿結局。

水形物語——成人世界的殘酷黑童話

我與你在這一刻水乳交融。

你的愛如水包圍著我,深厚,無聲。

已經不再是相信童話的年齡,但我承認,在這最後一刻,我入戲了。

這不是《美女與野獸》,女主不是美女,野獸始終是野獸。但它比《美女與野獸》更有深度,更加值得思索。成人的故事本就殘酷,是愛讓故事變成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