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二泉映月呢?

靜心亦可


~~~一提二泉映月,就想到阿炳,他是二泉映月的創作人。要評價二泉映月,首先得了解阿炳。他1893年8月17日出生於無錫二胡之鄉。原名華顏鈞,民間音樂家,道士出身,後因患眼疾雙目失明,於1950年12月去世。他悲苦一生,所作曲子很多,二泉映月是其中的精華。



~~~圍繞著二泉映月的出處有一段故事: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黎松壽,在孩童時候是阿炳的鄰居,在阿炳每天拉二胡的薰陶下,愛上了二胡演奏,阿炳時常給他技藝方面的指導。後來他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民樂系,一天,很冷,他在老師琴房拉了這曲子,被從這裡經過的,中央音樂學院來的楊蔭瀏教授聽到了,他追問了曲子出處,黎松壽就把阿炳作曲的事一一介紹給教授聽。楊蔭瀏教授非常欣賞這首曲子,並約黎松壽一起去阿炳處錄音,要留下這首曲子。是年九月,楊蔭瀏,曹安和兩練授,黎松壽三人到阿炳處錄音。等阿炳拉完這首曲子,楊教授問曲子的名字,阿炳說還沒名字呢。教授說沒名字不行啊,阿炳信口說:就叫《二泉印月》吧。教授說這名跟《三潭印月》重了,再改改吧,要不就叫《二泉映月》。阿炳拍手大笑說:還是有學問的人有才,很好!《二泉映月》的名字就這樣定下來了。


~~~不過,這個《二泉映月》是有點名不負實。從名面上看,名出於惠山二泉,美麗的惠山,加之清澈盪漾的二泉,早就是中外聞名的旅遊勝地了。於此,應該是描畫美景之曲,但是,阿炳苦難悲涼的身世,把曲子貫穿了自己的人生,這樣曲子已經變成了悲涼的底韻。就成了現在大家欣賞的“佳音”了。

~~~《二泉映月》,阿炳演奏的應為正版。現在演奏版本太多了,阿炳的,是6分56秒,以下大概有十多個版本,最短的只有二分多鐘。這麼多版本都沒離開阿炳原作,都尊循原作的主韻,也不為過。



~~~跪著聽的曲子是高尚的,我崇拜阿炳大師,如果他晚逝幾年,很可能給我們帶來很多超凡脫俗,媲美於《二泉映月》的好曲子。追憶大師,願大師在天國安好!願大師永垂不朽!曲留人間!!!


懷哲


《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名曲,其作者是中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提到這個名字,很多人似乎感覺不是非常熟悉,可說到“阿炳”,那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有人說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說到這,就不得不提阿炳的身世經歷了。他自小在父親的教導下熟通器樂音律,年過而立卻染上鴉片,生活境況急轉直下、窮困潦倒。後不幸患眼疾,雙目失明,流落街頭,賣藝求生,嚐盡了底層勞苦大眾的辛酸無奈。“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才有了《二泉映月》流傳於世。

有人說從樂曲中真的聽出了悲涼,那麼無奈,那麼辛酸。當然,這首樂曲不是盛世繁華的歌頌,不是花好月圓的訴說,不是富貴公子的“為賦新詞強說愁”,更不是不是豐衣足食後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傑作。那是作者生活的寫照,是作者情感的宣洩。那些無奈是真真實實落在身上,砸進心裡的。扣人心絃的音符是作者血淚落成,催人淚下的旋律是作者所見、所思、所想、所悟化作。如此樂曲,安能不悲。

時而沉靜,時而躁動,時而深沉,時而激昂……隨著樂曲的展開,在我們眼前的是作者一生的心痠痛楚、憤懣不平。但若想象他的表情,卻覺得不是厭世或狂躁的,反而應該是坦然自若的,應該是歷盡入世忐忑後的豁達平靜,隨之而來的,還有作者對生命的時刻體驗。


三聯中讀


這曲調已進入世界名曲,誰評價都有何用?你不認,世界上各國樂團都在演奏!


用戶58727519729


顛峰之作


王豪158532811


現在一提起二胡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二泉映月》,給人以悲涼、傷感的感覺。似乎二胡只能表達深沉、哀怨的感情。以前有很多表達歡快,樂觀向上和幸福生活的好二胡曲目象《山村變了樣》,《趕集》《三門峽暢想曲》等。只是近些年很少出現新的二胡曲子。一提二胡就是《二泉映月》《賽馬》。對此,很有看法。這就造成了人們對二胡認識的侷限性。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二胡土氣,鋼琴洋氣。殊不知在一九六四年的時候,大力提倡民樂,西樂基本沒什麼人玩了,舉例講:那時一把單簧管巜黑管》只賣25塊錢。本人就是那時學會的二胡。當然這種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做法是不對的。我認為,自己喜歡的就是好的。


xi夕陽紅1943



聽到二泉映月,小夥伴腦海裡是不是就浮現出二胡、墨鏡、長褂、街頭這樣的場景呢?因為要講述這首曲子之前,還離不開一個人,以及他的悲慘一生!


一、阿炳簡介

二泉映月,它的創作人是阿炳,原名華顏鈞。34歲身染疾病,導致雙目失明。貧病交加,被迫流落街頭,但他骨氣剛毅,從不乞求別人的施捨,而是靠賣藝為生。由於長期生活於社會的底層,有著鮮明的愛憎,他曾編演過許多樂曲,其中代表作就是《二泉映月》。


二、曲目由來

1950年夏,中央音樂學院採訪了阿炳,並在匆忙中錄下了他所彈奏的《二泉映月》等六首樂曲。不幸的是,阿炳於當年12月4日吐血去世了。《二泉映月》作為他僅保留下來的幾首曲目之一,顯得彌足珍貴。工作人員曾詢問阿炳樂曲的名字。他說,既然廣東有《三潭映月》,那麼這首曲子就叫作《二泉映月》吧。它以一種抒情式的音樂語言,在我們眼前描繪了月映惠山泉的景色。全曲共六段,經歷了五次變奏。


三、情感表達

我想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體會作者對《二泉映月》的感情了,就像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阿炳是在用一種難以抑制的感情向我們講述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滿坎坷一生,他長期遊走於社會底層,靠拉二胡謀生的苦難遭遇,他心中肯定充滿了憤懣、哀怨,它是一曲深沉痛苦的嘆息。


在曲子的最後,我們又彷彿聽到了阿炳從心底迸發出來的憤怒,那是靈魂的呼喊,是命運的反抗,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表達了作者發自內心的悲鳴和詛咒黑暗,憧憬光明的斷腸之曲!


故事裡面的小黃花


首先,二胡給人的印象太吃虧了。我們提到鋼琴、大中小提琴會想到乾淨的大廳,整潔的禮服,或儒雅或秀美的面龐。然而提到二胡呢?大馬路邊,墨鏡,二泉映月,老闆行行好給倆吧...(逃很少有人會想到陳軍坐在武當山拉二胡那種仙風道骨的氣質。二胡成也《二泉映月》,敗也《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應該算是最著名的二胡曲子之一,但它也成功把二胡帶到了溝裡。我有個業餘學二胡的朋友自嘲說:“拿起二胡就自動有了一種全家死絕、身殘志堅的悲劇氣質。”噗........我想說,二胡所表達的感情色彩也可以是豐富多元的。有悲有喜,有怒有哀。以前人們對歐美的音樂更感興趣,現在對民樂感興趣的越來越多了,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民樂樂器被人們接受且喜愛。

禪悟人生故事





二泉映月,有瞎子阿炳創作,阿炳,原名華彥鈞,道士出身,初一的時候有這篇課文,這是古人的結晶,民族的驕傲。

給我一把二胡,我願做一個獨行俠


無稱謂00


說句實話,我們沒有資格評論或評價《二泉映月》。它的藝術價值只有音樂家和二胡演奏家才有資格評價或評論它!因為他們是專家或大師。人世間,在我們的生活裡就飽含著悲、歡、離、合,苦、辣、酸、甜。在文學作品或文藝作品中無論是任何題材或體裁反映這些是很自然的事情。人們受教育的程度的不同,性格的不同,愛好的不同,審美標準的不同以及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不同,人們對事物的看法也是不同的。無論是喜劇還是悲劇能夠感染你,能夠薰陶你。這就是好作品。而往往悲劇作品最容易打動人,感染人,比如:《牛郎與織女》、《梁祝》、《紅樓夢》等,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江河水》等。好的文學作品或好的藝術作品不能以喜劇或悲劇來區分。


龍泉居士


我沒有資格評價這首曲子,它是一首,集藝術家的天賦,人間苦難於一身的結晶。曲子的偉大,也是在於阿炳大師一生的經歷。真的是,此曲只應天上有,道盡人間是滄桑。無法形容,無法評價,我們跪著聽吧。緬懷阿炳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