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與金融:有這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還記得馬雲在退休前與一位菲律賓女士的合照嗎?2018年6月,港版支付寶的區塊鏈技術平臺向這位女士的電子錢包付了一筆款。這個以往需要10分鐘到幾天的交易時長,在技術加持下只有3秒鐘。而這也意味著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的電子錢包匯款服務正式上線。

區塊鏈與金融:有這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金融當中的很多痛點在區塊鏈技術的支持或將得到一一解決,目前又有哪些區塊鏈項目已經應用在金融行業上了大展拳腳?

貿易交易

對於金融行業來說,資產的轉移、置換是目前最為常見的金融行為之一。“金融”、“貿易”這兩個詞自大航海時代以來,便開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所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如今因為距離的原因只能變成“這邊交錢,那邊發貨”。

而所交的錢,由於匯款的時長所致而不能立即到賬;而所交的貨的質量以及中途運輸環節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雖然有銀行在其中起了第三方保證人的角色代為收款交單,並以銀行信用代替商業信用。但是銀行的安全性與其信用性並不能百分之百得到保證。

以多個銀行、機構利用區塊鏈技術(如聯盟鏈)開展合作,則交易參與方可以擁有共同賬本,所有的共同交易記錄多可以多方確認、保持透明,並據此履行合約,從而降低風險和成本。同時,區塊鏈本身可以追蹤溯源的技術特點,對於貨品的供應鏈的檢驗有很大幫助,從而讓貨品從原料產生的第一步,到最後裝貨離岸,每一步都有據可尋。

跨境支付

跨境支付的過程細分為4個階段:支付發起——資產轉移——資金支付——交易後階段,那麼,在每一個細分階段就都會存在一些問題。

前一筆跨境支付的平均手續費為25-35美金,也就是大約150-250人民幣。這對於越來越多海外留學的出國黨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同時,支付發起前,金融機構(通常是銀行)要對用戶的身份和支持文件的真實性進行驗證。但是,由於機構的鑑別能力有限,很有可能轉賬的是一筆黑錢。

同時,填寫的信息一旦有絲毫誤,就會導致匯款被拒絕,手續費也隨之浪費。在資金支付過程中,普通金融機構無法達到即時性,其中還不免金是否可能被用於洗黑錢等不法活動中,有關機構並不能做出及時的監督。區塊鏈技術的交易同步性、可溯源性、反篡改性等特點這個時候就會起作用了。

身份驗證與信息保護

在跨境支付中,我們提到了身份驗證問題。其實在金融交易的許多環節,比如借貸,尤其需要嚴格的身份認證(KYC)。然而,人力審查借貸人身份耗時耗力,結果可能還不理想。據說當年農村小額信貸剛開始運行的時候,一筆貸款就需要當地銀行的一位職員調查幾個月。

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身份可以在跨地區的組織機構之間進行數據的流轉,增加效率、降低成本。區塊鏈技術的一個好處是它有可能切斷中間人併為網絡中的每一方提供相同的“真相來源”。用戶可以選擇他們如何識別自己以及與誰共享其身份,他們仍然需要在區塊鏈上註冊他們的身份,但是一旦他們擁有,他們就不需要為每個服務商進行新的註冊,前提是這些提供商也連接到區塊鏈。

最後,從技術研發到市場應用層面,區塊鏈產業上包含了眾多不同類型的主體。主體類型的多樣化,在客觀上增加了區塊鏈技術合作領域的複雜性和協調難度。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還需要區塊鏈技術企業、金融市場參與者、監管部門通力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