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岸邊,40年改革開放敘事

紅河岸邊,40年改革開放敘事

1978年,春雷喚醒了長城內外,春暉暖透了大江兩岸。神舟大地以氣壯山河的新步伐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紅河人民在改革的春風裡昂首大踏步前進,迎來了改革開放的美好時代。從此開啟了轟轟烈烈的生產和建設,從農村到城市,一副欣欣向榮的畫卷由此展開。我很榮幸生在了這個時代,見證了這個偉大的歷史進程。

紅河岸邊,40年改革開放敘事

吹響改革號角的第二年,也就是1990年我出生在紅河岸邊的一個小山村,從小就聽著長輩餓肚子的故事長大,說我們生在了一個美好的時代。當時年少還不能真正理解大人的話,因為當時剛剛包產到戶沒幾年,剛能吃飽肚子。慢慢的長大也到了上學的年齡,當時村裡的學校都是晴天日照,雨天漏雨的,書桌都是自制的破舊不堪的老古董。就這樣開始了我的求學生涯。過後的兩年左右村裡就蓋了新學校。

紅河岸邊,40年改革開放敘事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村裡開始有了新農合,從此看病有了保障,報銷比例也在逐步增加。在後來的幾年裡農村養老保險也開始落實,村裡老人也開始領取了國家的養老保險,村裡人有了真真實實的獲得感。

紅河岸邊,40年改革開放敘事

隨著城鎮化的不段發展,現在我們村裡的人大部份也到城裡生活和工作,我就是其中的一份子,有一部分人家也在城裡買了房子,也有了自己的車子。這就是我們村裡的發展變化。

紅河岸邊,40年改革開放敘事

隨著年齡的增長,也開始關心我們紅河州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喜人成就,就讓我來做一些分享吧。過去五年,全州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6%,,排名於2016年上升至全省第三位,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位居前列。紅河州處於祖國西南和東南亞國家兩大“扇面”的交匯點和昆河國際經濟走廊的中心節點,也是我國西南內陸通向東南亞半島地區的南大門和橋頭堡。現有紅河綜合保稅區,國家級蒙自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開放發展平臺。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不段推進和發展下,紅河正在從祖國的後花園走向開放的前沿,展現出更加生機勃勃的發展圖景。紅河人民正在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走向世界。

紅河岸邊,40年改革開放敘事

我為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感到榮幸,我相信我們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好,我們的偉大祖國和我們的紅河故鄉會越來越繁榮昌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圖景離我們越來越近,讓我們紅河兒女緊緊抱在一起,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大步前進,決不掉隊,也決不會掉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