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816地下核工程,歷時17年耗資7.6億,整座山都被挖空


816地下核工程,位於重慶涪陵烏江江畔,被譽為“世界第一人工洞體”“地下長城”,工程總投資7.4億元,共用人力6萬多人。從60年代開始修建到1984年停工,歷時17年完成85%的建築工程、60%的安裝工程。作為曾經的核工廠,“816工程”作為景點向遊客部分開放,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816地下核工程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緊靠烏江,背靠武陵山。山高林密的小山包下,從外貌看不出任何工程的痕跡。為修建該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數萬人在這裡拋頭顱、灑熱血,夜以繼日搶挖搶幹,將滿腔豪情奉獻給祖國的國防事業。

據統計,洞內共有大型洞18個,洞內建成大型洞18個,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洞廳共9層高達79.6米,總長24公里。洞中有洞,洞中有河,室內樓層功能分佈明顯,宛如迷宮。這個絕密級軍工廠曾被指定用於生產金屬鈈並存放,但建成32年後一直未投用。


據講解員介紹,洞內四季恆溫,核工廠主洞、核反應堆大廳、核廢料處理場、中央控制室、排風塔等功能室分佈有序。當時這個工程被列為絕密級軍事機密,為了保密,白濤的地名隨之從地圖上消失。在建造過程中,老兵們終身守密,守口如瓶。

在深山裡開鑿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在六、七十年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用風鑽在山體裡打孔,靠人工一點點開鑿,整個工程只能依賴肩扛人挑。士兵們渴了就喝山體滲水,累了就靠石而修,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卻始終無怨無悔。

據說地下核工程可以承受8級大地震的破壞。為了這個工程保證質量,816頂峰時期的實力,比當時很多大學的實力都要強。後來,由於國際形勢變化和國民經濟戰略調整需要,該工程1984年停工。2009年,“816工程遺址”被列入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816工程規劃生產核燃料,而不是核原料。816廠的核反應堆為石墨水冷反應堆,是生產、發電兩用的洞內工程。核洞內最大洞室為反應堆主廠房,拱頂跨度為31.2米,高69米,核反應堆大廳從3層直通9層。

如今,816工程遺址具有建築史典型遺產價值和旅遊價值,成為不可多得的國防教育工程,有機會大家都應該去看看,那將會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心靈震撼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