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第四十一镇——浔阳,终识庐山真面目,匡庐奇秀甲天下

万里长江第四十一镇——浔阳,终识庐山真面目,匡庐奇秀甲天下

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这是关于“庐山”两个字最早的记录,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在此之前庐山曾经叫过“敷浅原”、“南彰山”、“天子彰”、“庐邑”等名字。关于庐山,自古就是闻名天下的游览胜地,以雄、奇、险、秀而蜚声海内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华十大名山、中国最美十大名山等等,名号头衔数不胜数。

万里长江第四十一镇——浔阳,终识庐山真面目,匡庐奇秀甲天下

几千年来,无数文人骚客、名人雅士登庐山,赏美景,留下丹青和诗文。据统计,歌颂庐山的诗词歌赋数量达四千多首,其中排名榜首的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为庐山写下了54首诗,可以说是庐山的忠实粉丝了。爱好游览名山大川的诗仙李白曾五次游庐山,为庐山留下14首诗歌,虽然数量不算多,但是流传胜广,尤其是那首《望庐山瀑布》,其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让庐山三叠泉瀑布成为世人都想看到的画卷。

万里长江第四十一镇——浔阳,终识庐山真面目,匡庐奇秀甲天下

能和李白相提并论的就是北宋大文豪苏轼了,他为庐山写的诗词甚至比李白的诗影响更大,“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不光是庐山最好的广告语,更是一句极富哲理的名言,人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引用,足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力。

万里长江第四十一镇——浔阳,终识庐山真面目,匡庐奇秀甲天下

向往田园生活的大诗人陶渊明更是一生都在为庐山而创作,开创田园诗风,影响中国诗坛的发展方向,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山水诗词大部分是受庐山的影响。除了以上几位还有: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等等古今一千五百余位文坛巨匠登庐山,颂庐山。

万里长江第四十一镇——浔阳,终识庐山真面目,匡庐奇秀甲天下

有诗词歌赋,当然也少不了绘画,庐山本身就处处风景如画,是最好的参照物,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创作《庐山图》,里面有庐山的著名景点观音桥。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更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此后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艺术载体创作山水画,传播美学思潮。

万里长江第四十一镇——浔阳,终识庐山真面目,匡庐奇秀甲天下

庐山的自然风景天下无双,人文古迹更是星罗棋布,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的美誉,宋代理学家朱熹和名流陆九渊等都曾在此讲学,使白鹿洞书院成为理学传播中心。

万里长江第四十一镇——浔阳,终识庐山真面目,匡庐奇秀甲天下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当时叫“庐山国学”或“白鹿国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中央政府设立却在京城之外的国学。宋代朱熹出任知南康军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传播理学,确立学院的办学规章和宗旨,并受赐御书,让白鹿洞书院名声大震,成为以后数百年中国的文化摇篮,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万里长江第四十一镇——浔阳,终识庐山真面目,匡庐奇秀甲天下

庐山独特的宗教文化“道释同宗”也影响深远,天下无二,“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著名的张天师就曾在庐山修炼;道教禅师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创立道教灵宝派。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开创中国化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穆斯林等都陆续在庐山传教。出现了“庐山到处是浮图”的盛况。

万里长江第四十一镇——浔阳,终识庐山真面目,匡庐奇秀甲天下

关注行者老张旅行自媒体,欣赏大美中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