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傳銷重點整治城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傳銷重點整治城市

北海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總面積 3337 平方千米(市轄區957平方千米)。人口176萬(市轄區63萬)。轄海城、銀海、鐵山港3區及合浦縣。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8年4月,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劃分為“2018年傳銷重點整治城市”。

一、歷史沿革

1、北海之名,始見於清康熙初年,清嘉慶年以來沿稱為市。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闢為通商口岸。

2、1949年12月4日解放,當時為鎮,歸合浦縣管轄,1951年1月改為廣東省轄市,同年5月委託廣西省領導,1952年3月正式劃歸廣西,1955年5月重歸廣東,1956年降為縣級市,1958年降為合浦縣北海人民公社。

3、1959年改為縣級鎮,1964年恢復為縣級市,1965年6月又劃歸廣西。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旅遊對外開放城市。1983年10月恢復為地級市。1987年7月1日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

二、地名來歷

以昔時一漁村北臨大海得名。

三、風景名勝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傳銷重點整治城市

1、北海海底世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西部地區最大的海底觀光景區,是以展示海洋生物為主,集觀賞、旅遊、青少年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傳銷重點整治城市

2、北海銀灘。享有“天下第一灘”的美譽。她東西綿延24公里,以灘長平、沙細白、水溫淨、浪柔軟、無鯊魚、無汙染的特點稱奇於世。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傳銷重點整治城市

3、廣西北海老街。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老街形成於1927年前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文化融合,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騎樓老街,是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美麗的結晶。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傳銷重點整治城市

4、北部灣廣場。是最具北海特徵的城市廣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廣場中北海城雕——“南珠魂”,可以說是北海的標誌性建築。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傳銷重點整治城市

5、冠頭嶺。位於北海市西盡端,全長3公里,由主峰望樓嶺與風門嶺、丫髻嶺、天馬嶺等山巒群體組成,整個山嶺以形狀"穹窿如冠"而得名。"龍巖潮音"成為北海一大景觀。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傳銷重點整治城市

6、北海海洋之窗。位於北海市四川南路中段,由神秘絢麗的活體珊瑚、豐蘊深厚的航海歷史文化、高科技造景技術的新一代無水水族館、創多項國內之最的巨型圓缸景觀,及逼真刺激的國際最先進的4D動感電影等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