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母而活,多了位偉大的詩人,母親因二子相爭是何等痛苦

曹操把曹丕定位接班人以後,大魏王朝內穩定下來了,但是曹植卻進入了生死時速。曹丕這種性格,最適合在官場上吃飯,而曹植過於散漫的性格,詩詞和文章才是他真正的歸宿。曹丕的勝利讓人驚歎,但曹丕的心胸卻不夠寬。

因母而活,多了位偉大的詩人,母親因二子相爭是何等痛苦

曹操死後,曹丕順利地繼承了魏王位,從這一刻開始,曹丕開始發洩對曹植的怒火,極為狠毒地報復弟弟。曹丕先是殺掉了曹植帳下的兩大智囊丁氏兄弟,剪除曹植的羽翼。殺了二丁,但曹丕依然不肯收手,他甚至想一勞永逸地從現實上消滅曹植。

因母而活,多了位偉大的詩人,母親因二子相爭是何等痛苦

之後的故事我們再熟悉不過了、曹丕尋了個不三不四的罪名要殺掉曹植,幸虧母親卞太后苦苦哀求。曹丕オ答應給曹植一個自救的機會。曹丕要求曹植在七步之內寫一首詩,否則就別怪哥哥無情無義了。曹植對自己的爭儲失敗也許並沒有太多的傷感,但他無法忍受曹丕對自己的絕情,在這種悲愴絕望的氣氛中、曹植寫下了這首悲唱千古的《七步詩):“煮豆持作,灌以為汁。其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因母而活,多了位偉大的詩人,母親因二子相爭是何等痛苦

這首詩在《三國演義》中被簡化成了:“煮豆燃豆共,豆在益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兩個版本的意思都是一樣的,曹植含著眼淚責問曹丕為什麼要對他斬盡殺絕?

曹丕“深有慚色”,知道自己做得太過分了,再加上老孃以死相逼,曹丕只好饒了曹植,雖然曹丕恨不得親手宰了曹植,以絕後患。曹丕雖然不講兄弟親情,但相比南北朝的父子兄弟殘殺,已經算是非常厚道了。曹丕很虛偽,他明明想殺曹植,卻胡說什麼“植,朕之同母弟。朕於天下無所不容,而況植乎?骨肉之親,含而不誅”。這話鬼都不信。不過曹丕的人品息態,殺起兄弟來如殺豬宰羊,毫無人性。總體來說還算不錯,至少他還能顧及名聲。

因母而活,多了位偉大的詩人,母親因二子相爭是何等痛苦

曹植還算幸運,雖然爭儲失敗,但終曹丕之世,曹丕並沒有太過為難他。曹植的政治生命早在公元220年,父親曹操撒手人寰的那一刻,就已經結東了。不過對歷史來說幸運的是,曹植的藝術生命不但沒有因此終結,反而更加的強為後人留下了一篇篇佳作,這也是曹植的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