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土生土養」的我們是否還有那份「土裡土氣」

前幾日,偶遇一群前往北京古崖居附近遊玩的老人。一路同行,發現他們除了來這裡遊玩外,還有一個目的:來山裡看看他們過冬的地方。我有些不解,城裡的供暖不是更好一些麼?為什麼要來山裡呢?

鄉土中國——“土生土養”的我們是否還有那份“土裡土氣”

“姑娘,你們年輕人不懂,人上了年紀啊,身子骨不好了,還是懷念當年的大土炕,那個冬天一燒火,躺在上面,一晚上都暖和和的,說不出來的舒服。”

“我這腰腿老疼,每年冬天一來住那個土炕,馬上就啥毛病都沒有了,要不是平時要接孫子啊,我還真不願意住城裡頭。”鄉土中國——“土生土養”的我們是否還有那份“土裡土氣”

“山裡空氣好,安靜,這小房子別看簡單,但是建的合咱老規矩,看著就舒服,我年輕那會兒在延慶插隊,對這兒有感情。“”

鄉土中國——“土生土養”的我們是否還有那份“土裡土氣”

我這才明白,原來他們不只是來過冬的,更是來接接地氣的。

一棟棟高樓大廈建起來,一座座老房子倒下去。

鄉土中國——“土生土養”的我們是否還有那份“土裡土氣”

隨著塵囂散去的,有那精美的磚雕,古老的窗欞,還有那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黃狗胖丫頭的悠然與愜意。

鄉土中國——“土生土養”的我們是否還有那份“土裡土氣”

現代化的大都市,高樓林立。冷眼看去,宛如一張巨大的集成電路——

鄉土中國——“土生土養”的我們是否還有那份“土裡土氣”

車流如水,燈光閃爍。

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讓人們越來越浮躁,來不及等待一班公交車,來不及細品一盞茶茗,來不及傾聽好友的訴說。我們太忙,忙著工作,忙著學習,忙著按部就班,就是沒時間生活。離開了土地的我們,住進了千篇一律的單元房,也把我們自己活成了千篇一律。

鄉土中國——“土生土養”的我們是否還有那份“土裡土氣”

還有多少人能聽到鄰居站在院子裡招呼“他大嬸,你快來吃點年火燒,剛出鍋的!”

鄉土中國——“土生土養”的我們是否還有那份“土裡土氣”

還有多少人能體會到清明前後,大人小孩,一起“種瓜種豆”的樂趣?

鄉土中國——“土生土養”的我們是否還有那份“土裡土氣”

還有多少人隨手拉把搖椅坐在院子裡,搖著蒲扇,哼著小曲數星星?

鄉土中國——“土生土養”的我們是否還有那份“土裡土氣”

黃帝衣冠治天下,其實,能承載文化的物品,又何止衣服一件?

鄉土中國——“土生土養”的我們是否還有那份“土裡土氣”

一面影壁牆,既有曲徑通幽的意境,又有中國人不張揚的個性。影壁上可以彰顯主家崇尚的道德理念,也可以用來表達人們美好的願望。一面影壁,隔開了院內與主街,讓街上的人不至於一眼望見院內,也讓主人有個相對隱私的空間。一面影壁牆,又沒有完全隔開院裡與院外,兩個空間時時相通,息息相關。就好像中國人為人處事的哲學,凡事點到為止,看破不說破,大家彼此懂了就足已,不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不會太尷尬和難堪。

鄉土中國——“土生土養”的我們是否還有那份“土裡土氣”

一面影壁,就蘊藏了這麼多先人對我們的教誨,那麼門口的石鼓呢?門上的銅環呢?門楣上的雕花呢?所謂的門當戶對呢?你知道為什麼老房子冬暖夏涼麼?你知道為什麼老房子裡住的街坊四鄰更有人情味麼?你知道為什麼……

鄉土中國——“土生土養”的我們是否還有那份“土裡土氣”

可能,古人有太多太多想對我們說的話,都藏在在了我們的傳統裡。可是時代太遙遠,我們走得太快,漸漸地聽不到他們的嘮叨了。

鄉土中國——“土生土養”的我們是否還有那份“土裡土氣”

人啊,離開泥土太久了,走進了所謂的文明,其實也遠離了我們來時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