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風水故事——開封古城的風水悲劇

開封,在戰國時魏國建都稱大梁,五代後梁建都稱東都,後晉、後漢、後周在此建都都稱東京,宋代在此建都稱汴京。因此,開封被稱為六朝故都。

開封位於黃河中游南岸,地處中原和華北大平原的西部邊緣。它北據燕趙,南通江淮,西峙嵩嶽,東接青齊。它的附近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它之所以被統治者看中,關鍵在於它處在經濟富庶之地,交通方便,利於居內控外。

可歷史上的開封卻總是勾起人們憂傷的回憶。

“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擾亂五十秋”。

這首詩形象地描述了五代時期,五十三年間,兒戲般地換了15個皇帝。可見政局之動盪,為我國曆史上所少見。

“開封古城,七朝都會”。但七個王朝從在此建都之日起,就一直處於受到外敵窺視、進攻的不安處境之中。

這究竟是為什麼

自北宋滅亡以來,風水學就有一個說法,認為作為北宋的京(今開封市)上不應天星,下不應地脈,土地枯燥,沒有生氣,故使北宋滅亡。北宋至今有近千年歷史,對於開封市的“上不應天星,下不應地脈”的說法,無法得到驗證。然而古語說:人算不如天算。2002年2月8日《京華時報》以十分醒目的黑體字為大標題,報道了“黃河孕出文化奇觀”。其實這個孕字是應該打上引號才對,哪裡是孕,其實是吞?黃河曾先後六次吞噬掉開封古城。

報道引用當地民間一首歌謠,“黃河氾濫兩千載,淹沒開封幾座城”;開封市,城摞城,開封地下幾座城。考古工作者的開挖,終於使開封市城摞城的奇觀,展現於天下,報道稱:經考古發掘證實:開封“城摞城”,最下面的城池魏大梁城如今在地面下15米深;唐汴梁城距地面12米深左右,北宋東京城距地面約8米深,金汴梁城約6米深,明開封城約5米深,清開封城約3米深,6座開封城像塔樣層層迭壓。特別是唐代到現在2000多年間,這座城市的中軸線沒有變化。

在我們看到的報道里,是開卦人民如何戰天鬥地的精神,是多麼可歌可泣。然而,這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則是可嗟可嘆。風水學上明明說這城“上不應天星,下不應地脈”,沒有生氣、不能做都城,以致一次次地建起,又一次次被埋掉。違背宇宙自然法則,總是遭到報應的。

從記載看,秦始皇兵臨魏大梁時,引水灌城三個月,使這座魏國都城變為一片廢墟,死人也就不計其數了。明軍引水灌開封城時,城內37萬人僅存2萬人。作為七朝古都的開封,每次被大水淹沒時,那種千萬人在水中掙扎的慘狀,至今仍令人淚下。

下邊引用一則史料,再現一下當年的悲劇

第一;【王賁引河溝水灌大梁】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派大將王賁攻魏,引河溝水灌大梁,大梁城壞,魏王假降,魏亡(這是開封第一次毀滅性水災)。秦在大梁置浚儀縣。

第二;【金人攻破東京】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軍攻破東京外城。十二月,欽宗赴金營送上降表,宣佈投降。金人燒殺之餘,對城內金銀絲帛、圖書字畫、文物珍寶等大肆擄掠。城內大批的百工藝人、宗室貴族被掠往北方,南遷避難者不計其數。

第三;【金末疫病流行】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三月,蒙古軍攻南京(開封),不克。五月疫病流行,軍民死亡數十萬人。閏九月,金兵在城內搜刮糧食,城內大飢,人相食。

第四;【明代黃水災害】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六月,黃河決口,水自北門入城,淹沒官民房舍甚多。惠帝建文元年(1399),黃河決口,水自封丘門入城,宮廨民舍塌壞甚多,城內長期積水。成祖永樂八年(1410)秋,黃河決口,毀城200餘丈,"民被患者萬四千餘戶,沒田七千五百餘頃"。英宗天順五年(1461)七月,黃河再次決口,水自北門入城,官私房舍,淹沒過半,居民死亡無數。

第五;【李自成三次攻城】明末李自成曾率義軍三次攻打開封。第一次在崇禎十四年(1641)二月,義軍圍城強攻七晝夜後,主動撤退。第二次在同年十二月至次年正月,義軍用大炮火銃,對準開封城晝夜攻打20天后,再次撤退。第三次在崇禎十五年(1642)四至九月。其間,城內官軍為消滅義軍,在開封之北的黃河大堤扒口兩處,使城外一片汪洋,城內更是水深數丈,浮屍如魚。洪水過後,城內原有的37萬多人口,除去少數外逃者,大部溺死,僅剩3萬多人。

從風水角度分析,這是由於開封城受到的風煞太大的原因。

開封城地處豫東平原腹地,北面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大平原,地勢坦蕩,當四面八達之道,戎馬四出之地,乏名山拱衛、大川環繞,無險阻絕塞可憑。由於四周空曠、北風勁吹,開封城在地理上成了孤立無助、被動挨打的格局,所以在此立都的王朝會在一片殺伐氣中不安的自下而上以至滅亡。七朝中的北宋,建國立都初年,出於防務的需要,擴大和加固了外圍城牆,從地理上說,增強了抗風煞的能力,延長了國祚,這是暗合天心。但是大的地理形勢難以改變。曠蕩無收,八風吹射,此為風水之大忌。

最後用兩位詩人的話來結束這篇文章

元好問,這位金代大詩人是一位老開封,他在汴京生活了整整19年,其樂府詩《梁園春》描繪了金皇宮的綺麗風光:上苑春濃晝景閒,綠雲紅雪擁三山。宮牆不隔東風斷,偷送天香到世間。

這是輝煌時的開封。

宋人馬致遠在《天淨沙·秋思》中,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千古絕句,勾勒了一個天涯遊子在秋日裡茫然、孤獨、疲憊和感傷。望著漸漸遠去的開封城,心中充滿了沉重的歷史滄桑感。

這是衰落時的開封。

這兩首詩形成了顯明的對照,開卦的美景總是芸花一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