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3.5亿、李彦宏6.6亿、刘强东2亿 为何大佬对母校这么大方?

9月21日是深圳大学的35周年校庆,腾讯4位创始人马化腾、张志东、陈一舟、徐晨晔以腾讯创始人校友团队的名义,联合向母校深圳大学捐赠3.5亿人民币,设立深圳大学人才基金。其中,马化腾捐2亿人民币,张志东、陈一丹和徐晨晔每人各捐5千万元。

马化腾3.5亿、李彦宏6.6亿、刘强东2亿 为何大佬对母校这么大方?


这个人才基金将会用于激励深圳大学讲席教授和毕业生海外留学资助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吸引顶级的教授和团队,带来教学科研的新理念。另一方面,也会资助优秀的深圳大学学生走向海外,开拓视野。

这已经不是腾讯创始团队第一次对母校进行捐款。

早在2008年,腾讯创始人校友团队就向深圳大学捐赠了1000万元。而到了2013年,腾讯创始团队再次联合腾讯的公益慈善基金会向深大捐赠了3000万元,主要用于深圳大学的教学奖励,创新创业和师生关爱工作。

清北夫妻档捐助母校

腾讯以创始团队的名义捐助母校前,百度和京东此前就用“夫妻档”的形式回馈了母校。

今年4月,李彦宏和马东敏共同向李彦宏的母校北京大学捐赠了6.6亿人民币,联合成立“北大百度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人工智能和相关学科的研究和探索。这也是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的最高单笔捐赠。

在校庆上,李彦宏也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

“我从来没有一天感觉到自己不是北大人,从来没有一天感觉到自己在精神上离开了北大,北大永远是我的精神家园。”

李彦宏从山西阳泉考入北大的图书情报专业,也正是在大学期间,开始关注互联网,最终留学美国深入学习计算机。后来在留学生聚会上认识了马东敏,两人一见钟情,六个月后便结婚。

马化腾3.5亿、李彦宏6.6亿、刘强东2亿 为何大佬对母校这么大方?

前几天,马东敏以个人名义向其目标中科大捐赠了1亿人民币,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对于妻子的本次捐赠行为,也在朋友圈表示:为她高兴。

马化腾3.5亿、李彦宏6.6亿、刘强东2亿 为何大佬对母校这么大方?

而在清华107周年庆上,刘强东和妻子章泽天宣布向章泽天的母校清华大学捐赠2亿元人民币,将用于支持量子计算、AI研究、供应链和物流等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马化腾3.5亿、李彦宏6.6亿、刘强东2亿 为何大佬对母校这么大方?

当然,这不是刘强东夫妇第一次在教育领域的大额捐赠。2017年的6月,在刘强东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80周年校庆时,刘强东就宣布向母校捐赠3亿元现金,设立“中国人民大学京东基金”,主要用来支持学科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

刘强东从江苏宿迁乡下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学会系,由于家庭条件并不好,在校期间他疯狂学习,做多份兼职,尝试创业,为后来创办京东打下基础。

那么,为什么企业家以及他们的妻子们,热衷于捐赠母校?

校园情怀的真情流露

在小米的微电影《我们的150克青春》里面,雷军扮演了一个在大学里沉迷网游的大学生,而其他小米联合创始人也悉数出镜。

马化腾3.5亿、李彦宏6.6亿、刘强东2亿 为何大佬对母校这么大方?

雷军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在武汉大学求学的期间,得益于武汉大学率先采用了学分制,雷军曾两年修完所有学分。

正是在大学看到《硅谷之火》这本书以后,雷军被乔布斯和沃兹的创新精神所深深打动,立志要做一家伟大的公司。18岁时诞生于武汉大学的梦想引领着雷军后来的人生。

雷军对于校园的情怀众所周知。还在担任金山总裁的时候就向母校捐了60万,在2013年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的时候,雷军又捐了1000万人民币,设立“雷军奖学金”。

马化腾3.5亿、李彦宏6.6亿、刘强东2亿 为何大佬对母校这么大方?

2016年10月,雷军再次向武汉大学捐赠99999999元,主要用于武汉大学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和开展交叉前沿科学研究。此次雷军捐助学校离1亿元只差一元,当问及为何不直接捐一亿的时候,雷军答道:

“学长陈东升此前捐了一亿,我要比他少一点,希望更多的校友参与,而不只是为了攀比。”

此言一出,格局立显。

17年4月的时候,雷军发布了一则微博,上面写着“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配图则是自己坐在武汉大学草坪上。

马化腾3.5亿、李彦宏6.6亿、刘强东2亿 为何大佬对母校这么大方?

今年4月小米IPO前夕,雷军特意选择在母校举办小米6X的新品发布会,并且在发布会上宣布与武汉大学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将为联合实验室提供1000万人民币的研发经费。

如果说雷军一直保持着大学的那份少年气,那马云对于母校和教育事业则是极度热爱,不只是给钱,而是深入其中。

今年9月10日教师节马云宣布退休计划时就表示自己接下来将会投身教育慈善事业,并表示回去教书能比在阿里巴巴做得更好。

马化腾3.5亿、李彦宏6.6亿、刘强东2亿 为何大佬对母校这么大方?

对于自己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马云也表现出了非常深厚的感情,无论是在哈佛还是清华的演讲,他都会说:“在我心里,杭州师范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

马化腾3.5亿、李彦宏6.6亿、刘强东2亿 为何大佬对母校这么大方?

马云参加了三次高考才考上杭州师范大学,在校期间连任了几年的学生会主席和杭州市学联主席,后来在杭州电子工学院当了7年老师。由此马云产生了对于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

08年时,马云就联合杭州师范大学创立了阿里巴巴商学院。去年,阿里巴巴再度和杭师大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阿里巴巴再投入5000万元打造创新型商学院。

马化腾3.5亿、李彦宏6.6亿、刘强东2亿 为何大佬对母校这么大方?

马云还曾在2015年4月向杭州师范大学捐赠1亿人民币,设立“杭州师范大学马云教育基金”,用于自主教育研究和教育创新,希望支持培养1万名老师的成长。这也是杭师大迄今收到的最大一笔单笔捐赠。

对此,马云还感念道:“捐给学校的不是钱,是感恩、热爱和信任。”

企业家捐赠母校,最直接的动机是“饮水思源”。从结果来看,也是名利双收:捐赠大学,无人不叫好,对企业家本人和企业品牌来说都有无形的提升。深层次来看,则是用创办企业获取的财富,反哺给社会,薪火相传,让世界更美好。

捐赠大学值得提倡

大学办学需要资金,有钱才能聘请优秀的人才、购置先进的设备、修建舒适的校园。反过来,产业界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一方面,产业界的人才全部来自于学校培养;另一方面,高等院校承载了部分基础学科研究的职能,他们向社会输出科研成果,很多是无偿的。

正是因为此,产学研一体化也是近年来政策支持的重点。

美国斯坦福大学孕育了硅谷,又靠硅谷高科技产业的反哺做得更好,就是学校与产业结合的标杆式案例。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孕育了一个产业,不过大学与产业的结合正在日益增多,企业家纷纷襄助母校,就是一个真实写照。

在李彦宏、马化腾、马云、雷军等本土企业家行动前,中国大学校园的捐助更多来自于公益捐助,比如很多大学都有曾宪梓楼、费益民楼等以捐助者命名的大楼,而这些捐助者不是大学校友,而是热衷于公益的社会富豪,不少都是当初经济更发达的香港地区的富豪。

情况正在改观。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从2010年起已连续9年独家发布中国大学捐赠排行榜。其统计数据显示,1980-2017年,除去软件类捐赠外,全国高校累计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类捐赠总额高达773亿,其中校友捐赠251亿,约占总额的32.47%。

马化腾3.5亿、李彦宏6.6亿、刘强东2亿 为何大佬对母校这么大方?

不过,校友捐赠模式也很容易形成强者恒强的效应。

艾瑞深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最受社会各界认可,累计接收国内外捐赠(不含软件类捐赠)高达95.48亿,雄居校友会2018中国大学社会捐赠排行榜100强榜首,再次刷新中国大学社会捐赠最高纪录;北京大学76.65亿,列第2;汕头大学49.61亿,列第3;浙江大学46.38亿,居第4;武汉大学28.56亿,列第5;上海交通大学27.08亿,列第6;复旦大学26.54亿,居第7;武汉学院24.80亿,居第8;中国人民大学24.79亿,列第9;南京大学23.46亿,居第10。

除了汕头大学和武汉学院外,其余进入TOP榜单的本身就是国内TOP10名校。汕头大学进入TOP是因为有李嘉诚为代表的潮商支持,武汉学院作为中国顶尖民办学院进入TOP10,则是因为腾讯五虎之一的陈一丹——这所学院正是由陈一丹创办,他给这所学校带来的单笔捐赠多达20亿元,是目前中国大学单笔捐赠最高记录的保持者,此外也带动了马化腾等企业家的捐款。

名校因为知名度,信任度和生源优势,更容易获得社会捐赠,名校培养出更多企业家反过来又能得到更多捐赠。理论上来说,名校不是最缺乏资金的,但事实上,他们却得到了最多的社会捐赠。当然,这本身无可厚非:正是因为名校能够吸引一切优质社会资源,所以更能吸引优质生源,有了优质生源就有了办好大学的第一要素,进而形成一个循环效应。如果不是因为名校可以获取更多资源,高中生也不会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向名校冲刺了。

总的来说,企业家捐赠大学(不论是否自己母校)的行为都值得提倡,这也体现出企业家社会责任观的与时俱进。

比如马云,就不是简单地把钱给弱势群体,而是投入到健康、环保、教育、科技等长期事业中。马化腾也是如此,此前承诺捐出的一亿股股票成立的公益基金,主要支持在中国内地为主的医疗、教育、环保等公益慈善项目以及全球前沿科技和基础学科的探索,而不是直接给到病人、穷人或者灾民。

而在他们之前,中国企业家做慈善的主要方式还是捐钱,捐助对象是灾民/穷人/病人等弱势群体,在这样的公益大环境下,出现了陈光标这样“暴力慈善家”。这种将慈善公益等同于捐款捐物、帮助弱势群体的理念是落后的。每逢自然灾害,网上都会出现逼捐、按照金额评判企业/明星公益意愿的现象,也表明社会公益观念还是相对落后的。这样做的问题是企业家永远都在处理现实世界的“紧急事务”,而不是去对关乎社会未来的“重要的事”进行布局,众所周知,只有平时关注重要的事才能减少紧急情况的出现,就像马云说的:要在天晴时修屋顶。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慈善公益更强调“长期效果”,不是直接捐款捐物来解决紧急问题,而是做重要的事情来避免紧急问题的出现。比如扎克伯格在其女儿出生前夕宣布将在他一生中捐赠他99%时价约450亿美元的Facebook股份,用于慈善事业,比如个性化学习,医治疾病等等。马云等企业家的做法正在与世界接轨,除了扶贫济困之外,还要将钱捐赠于教育发展、环境保护、文化艺术、创业创新、前沿科技等事业,这对于中国公益来说,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