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鳴」鄭冬梅:誤盡蒼生是語文

引自鄭冬梅寬語文教育工作室的博客

有人說,一個孩子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一共學了15年的語文,到最後,連話也不會好好說,文章也不會好好寫,甚至連簡歷都不知怎麼寫了。於是,就有了“誤盡蒼生是語文”之說。語文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也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各學科之本,怎麼就變成了罪魁禍首呢?

記得曾與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一起在揚州上課。賈老師在給老師們做講座時,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我和於老都有一個共同的憂慮,目前全國有95%以上的孩子,不會讀書,不會朗讀課文。語文課上,我們的老師和孩子們到底在做什麼?”

是啊,我們的老師和孩子們在語文課上都做了些什麼呢?毋庸置疑,我們的老師在上語文課,在引導孩子們學習課文,在教生字詞,在訓練孩子們的聽說讀寫能力。我們的老師習慣一篇課文用兩到三課時,記憶生字新詞,分段,概括段意,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還對重點的段落進行細緻入微的分析、講解,讓學生深刻地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特色。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老師非常擔心哪一個環節漏講了,或者哪一點沒講透,擔心孩子們沒有聽明白,沒有理解清楚,而導致考試失分。我們已經習慣一個學期教一本課本,把教課本等同於語文教學,把語文教學等同於語文教育。據調查統計,仍有80%以上的老師沒有走出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三中心”的封閉的課堂模式,教師的話語霸權仍然存在,教師一言堂,語文教學仍有灌輸和題海的跡象。當然,我們也能看到課改以來,許多課堂確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教學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轉變。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不少注重形式的變化,課堂熱熱鬧鬧,學生爭先恐後地討論和展示,唯獨缺失的就是學生從從容容地讀書,安安靜靜地獨立思考,感悟體驗。還有一種課堂就是追求量大的超整合課堂。恨不得一節課吃成一個胖子,一節課至少學習四五篇課文,甚至七八篇課文。於是,封閉的語文課堂,走向了另一種泛化的、浮腫的、異質的、超容量或超活躍的課堂。“講堂”變成了“問堂”、“練堂”、“讀堂”或“展堂”。一節語文課,一問到底,一練到底,一讀到底,或全是展示。語文教學。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語文課到底該怎麼教?這不僅僅是名師的困惑,更是一線年輕老師的困頓,甚至是迷茫。很長一段時間,我也在思考,語文課該怎樣上?一昧地高效整合,真的就能達到高效嗎?在這個拼的年代,拼爹、拼房,語文課也拼了。大家都恨不得研究出來一種標新立異的,史無前例的全新的語文教派,而且還要大張旗鼓,雲集全國各地的老師,建團隊,出教輔,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小學語文屆各大流派,各種做法猶如春色滿園芳意鬧,奼紫嫣紅奇鬥豔,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有人說,教育走得太快了,靈魂就落下了。於是,許多老師行色匆匆,不知所措,“我要靜靜”“元芳,你說我該怎麼辦?”。放慢腳步,保持一顆平和的心,坐看雲捲雲舒,靜聽花開花落。縱觀語文教育的歷史,閱讀中外名家的語文教育經驗,熟悉語文教育大綱,瞭解人的核心素養的根本要求,結合自己和學生的實際,對語文教育進行冷思考。思考語文是怎樣無盡蒼生的?語文教育的根是什麼?我們在語文教育的路上究竟丟失了什麼?

讓我們從語文教育的目標和語文課程標準入手,從語文素養的核心內容入手,比照語文教育的現象和問題,結合我們自己和學生的實際,對語文教育進行一次徹底的,冷靜的思考,尋找一條適合學生和自己的語文教育之路,讓我們和學生都在語文學習的旅途中相長共生,豐富生命的內涵,提升生命的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