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紅顏」《溫潤如玉:和田玉玉質之美》

「美玉紅顏」《溫潤如玉:和田玉玉質之美》

宋代玉鵝

能擁有一塊和田美玉,是很多人的心願。而玉是天地精靈,非工業批量產品,每一塊都不可能一樣。所以,尋找美玉,總能找到更好的,卻永遠找不到一塊最好的!

我曾突發奇想,想找一塊自認為最完美地呈現自己心中美玉標準的和田玉。於是從自己所有見過的、摸過的,及瞭解到的幾千年文明中流傳下來那些信息,在心裡一一篩選,最後卻驚訝地發現,似乎也沒一塊是最滿意的!

我曾在蘇工玉雕發源地的蘇州流連徘徊多日,在玉器作坊密集的相王路一條條穿巷子,一家家看琢玉作坊,一塊塊欣賞各種玉石與玉器成品;同時心裡在一刻不停地找尋玉石之美的細微定位。

什麼樣的和田玉是最美的?這裡不說儒家文明中所講的“玉德”,即文化之美,只說說作為大自然尤物的和田玉質之美。我覺得這是和田玉最原始、最本真的美。

總的來說,和田玉之美在於它的溫潤,色澤柔和。文學上總樂於用它來形容溫柔似水的女性,並且這深植於中國人文化基因中,以至於叫“小玉”的姑娘,單聽名字就給人心裡麻酥酥的感覺。玉之美滲透在中國人骨子裡,隨便提起來,都是一種十分美好的意象!

首先說一個字“溫”。本來玉石是冷的,但好的和田玉卻給人溫潤的親切感。當然並不是真的上手很溫暖,而只是看到後反射進心裡的感覺。如果你看一塊白玉覺得“清冷”,那可能是青海玉(崑崙玉),這種玉透光性偏強,缺乏溫潤質感。

再說“潤”字,即不幹。當然這裡不是說“水頭”,水頭是界定翡翠用的。和田玉講的是油性,好的和田玉有油脂光澤。當然也不是說真有油,若拿上手沾上了油,那是商家故意抹的,擦掉就沒了。和田玉的油潤感在人心裡,擦不掉抹不去,且越玩越潤。這種油潤感來自於它質地細膩,硬度適當。相比來說,同樣能出和田玉證書的青海玉,給人的感覺是偏向於“嫩”與“乾澀”。

有人形容和田玉油潤的感覺,說,好的玉質用手推上去滑潤如嬰兒肌膚,但略有阻力感,是那種油油的、軟軟的阻力感。大抵如此。

再用一個詞形容,“柔和”。這是一種折射光的感覺。相比來說,翡翠是硬硬的玻璃光;寶石切面也類似,閃閃的,有人叫火彩光。好的和田玉光澤不太亮,但同時必須有光澤。對應的是一般青海玉偏於清透,缺失光澤;一般俄羅斯玉呈現糯米白或瓷白,是一種死死的白,缺乏和田玉的靈動之美;而韓國白玉則因為質地疏鬆,更等而下之。還有岫巖玉給人的感覺是一種蠟質光澤,感覺更軟,與和田的光澤感受又有不同。

當我形容和田玉玉質之美的時候,總有用詞很難表達到位的感覺。這大概正是和田玉的神奇魅力所在,是一種說不出來的美感。在搜尋每個詞來形容它的時候,都感覺並非十分貼切到位,總想著再找更多限定語來界定那種微妙的區間。這種感覺增一分太多,減一分太少,很難拿捏!

「美玉紅顏」《溫潤如玉:和田玉玉質之美》

夏楊人文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