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开始,带你领略中国画的魅力

中国画讲究“以线造型”“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无论是山峦景色的层层递进,

还是人物姿态神韵的生动展现,

都少不了线条的踪影。

中国画里的“线”可塑性极强,

衣纹的柔软、羽毛的轻盈、

枪戟的锋锐、房屋的坚实……

皆来自线条的千般变化、万般演绎。

从“线”开始,带你领略中国画的魅力

《捣练图》(局部)

难怪人们都说,

想要看懂中国画,先要看懂线。

不过对于入门的朋友来说,

想要搞懂什么是

高古游丝描、铁线描、琴弦描、行云流水描、蚂蟥描、钉头鼠尾描、曹衣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橄榄描、枣核描……

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从“线”开始,带你领略中国画的魅力

《簪花仕女图》(局部)

对于想在技艺上更上一层楼的朋友来说,

在感受线条魅力的同时,

如何把它们应用在创作中,

也是艺术创作实践中,

必须要“攻克”的难关。

从“线”开始,带你领略中国画的魅力

《雪霁江行图》(局部)

考虑到这些,

小编特地为大家准备了6本“线条”书,

和大家一起“认线”“赏线”“画线”,

感受中国画线条之美的万千风韵,

学习用线条“以不变应万变”。

《敦煌人物线描》

从“线”开始,带你领略中国画的魅力

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这本书里,作者用线描图的形式,认真地模仿、谦虚地学习、忠实地测绘、潜心地钻研、完整地记录,不但熟练把握了敦煌造像的“形”,而且成功体现出敦煌佛像的“神”。

值得关注的是,《敦煌人物线描图》实际上是把雕塑中立体的“线”转化成了平面的“线”,对于创作者来说,不失为一种观察和学习的方法,用线条赋予雕塑另一种生命。

《韩熙载夜宴图》

从“线”开始,带你领略中国画的魅力

在中国的绘画中,人物画的发展起步最早,并且相对成熟。《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时期杰出画家顾闳中用默记的方法,记录韩熙载为摆脱朝廷贵族官僚间争权夺利的事端,在家中把酒纵歌的情景,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

这幅被传颂至今的图卷,不仅在构图和情景安排上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在笔法和色彩处理上,也有很多可取之处。尤其是对线条的处理,既可以看到对人物须发、五官的描绘,也可以看到画家如何通过衣服的变化表现人物动态。

在这里中国绘画中笔、墨、色彩的运用融为一体,百看不厌。

《簪花仕女图》

从“线”开始,带你领略中国画的魅力

到了唐代,人物画的发展到达了一个高峰,《簪花仕女图》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

线条在这幅画中,可谓达到了至臻至美的境地。画家运用富于变化的线条生动地表现出不同物象的质感和美感。面部和肌肤的勾线稳重准确,细劲而有弹性;纱衫和长裙的勾线挺拔有力,刚柔相济;发际的勾线根根可数,笔法飞劲;服饰图案的勾线自然流畅,工细而不刻板。

《维摩演教图》

从“线”开始,带你领略中国画的魅力

《维摩演教图》描绘了佛教经典《维摩经》第五品中“文殊师利问疾”的故事情节。画面以维摩诘和文殊师利为中心人物,周围恭敬围绕着菩萨、弟子、武士天女等人物。

作品通过线描的繁简,使画面层次分明。人物线描采用了游丝和铁线的结合变化,流畅遒劲,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优秀佳作,也成为我们学习中国绘画临习的范本之一。

在临摹这幅图的时候,不仅可以感受线条的力量之美,还可以了解更多的经典故事。

《白莲社图》

从“线”开始,带你领略中国画的魅力

这本书中收录了历代绘画名家的经典作品《白莲社图》,用翔实的文字进行绘画手法的分析并配以精彩的局部图解,是一本很实用的临摹教材。

《任伯年人物线描》

从“线”开始,带你领略中国画的魅力

这本书主要收录的是“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任伯年的人物画作品。

任伯年重视写生,掌握了很强的默写造型能力,所画人物注重形体结构和人物特点,用线概括简练沉着、有力潇洒、精微准确、形神逼肖,表现出线描的韵律和节奏感之艺术个性。他的线描最适合后人学习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用线入门,是学习中国人物画的重要范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