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费城艺术博物馆,看油画大师名作

走进费城艺术博物馆,看油画大师名作

费城艺术博物馆外立面


虽然费城艺术博物馆(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不如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和芝加哥美术馆(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那么有名,但是它的藏品质量之高却叫人惊叹。作为美国最大的美术馆之一,费城艺术博物馆本身已经成了费城地标性的建筑,主体展馆位于费城的黄金地带——富兰克林公园大道的西端,与历史悠久、气势恢宏的市政厅由公园大道直线连接,遥遥相望。不远处,还坐落着藏有海量法国印象派绘画的私人美术馆——巴恩斯艺术收藏馆(The Barnes Collection),费城公共图书馆,富兰克林科学博物馆,以及致力于培养女性艺术家的摩尔设计与艺术学院(Moore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这里可谓是费城的文化与艺术中心。

费城在美国这个没什么悠久历史的国家里也算得上一个著名的“古都”了。它是起草与签署独立宣言的地方,第一次和第二次大陆会议也都在此召开,美国宪法草案也是在费城起草和签署的。可以说,这里是美国和美式民主的诞生地。作为美国第四大都市,费城与华盛顿、纽约的距离都很近,整座城市高楼林立,人口密集,种族多元,充满了美国东北部的都市气息。

走进费城艺术博物馆,看油画大师名作

费城艺术博物馆希腊风屋顶


费城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876年。这一年是美国建国一百周年大庆,也美国第一次成为世界博览会的主场地。于是,美国政府决定在历史悠久、且具有建国意义的费城举办这场世界性的典礼,因而建立一座世界性的美术馆成了计划的一部分。建馆之初,费城艺术博物馆参考了位于伦敦的南肯辛顿博物馆,也就是现在著名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艺术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的宗旨,把教育公众、提高大众审美作为其社会职能的重要功能。1877年5月10日,费城艺术博物馆正式向民众开放。

走进费城艺术博物馆,看油画大师名作

费城艺术博物馆二楼环顾


在这里,每天都有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拍照,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买票进门看展览,但很明显,人们都沉醉于这座建筑本身的华美。美术馆主建筑模仿了希腊复兴式的风格,门口有喷泉和一排气势恢宏的罗马柱。整座美术馆像一座神龛一样,伫立在费尔蒙特高地(Fairmount),在这里基本上可以俯瞰整个费城的市中心。这座宫殿般的设计建于1919年,使用的是明尼苏达白云石,在顶端也装点着颜色丰富的希腊众神雕像,还有一只狮鹫的形象。它拥有狮子的身体及老鹰的头、尖嘴和翅膀。因为狮子和鹰分别称雄于陆地和天空,狮鹫在古文明中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厉害的动物。因此,在古老的希腊文明中,人们能在许多建筑的装饰中看到狮鹫的使用。狮鹫在波斯神话里被称为“Homa”,它的形象被用作宫廷的雕塑和标志,后来狮鹫的形象被广泛地运用在了美术馆的建筑上,以一种强大神力的、充满智慧和力量的神兽符号变成了美术馆的保护神。因此,狮鹫也成了费城艺术博物馆的标志,在博物馆屋顶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狮鹫的青铜铸件。

走进费城艺术博物馆,看油画大师名作

费城艺术博物馆二层欧洲绘画展区


这座颇具古典气质的美术馆由当时的费城市长托马斯·史密斯主持,以共济会的仪式地为由建立该建筑的奠基,在一座废弃的水库上建盖,占地足足有40000平方米。这傲人的画廊空间,也让费城艺术博物馆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它号称“全美第三大美术馆”,在藏品的时间跨度上长达两千多年,馆内艺术品达三十多万件,其中以法国印象派作品最著名,是全美收藏最多的地方。依照我多年看美术馆的经验来讲,确实在塞尚、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大师的收藏上赛过许多现代艺术博物馆。在主馆的20个展室内陈列着各种艺术品,包括雕塑、绘画、印刷品、素描、照片,还有宗教艺术、盔甲艺术、家居设计和装饰艺术品。其中的明星作品就包括凡·高的《向日葵》、塞尚的《大浴女》和毕加索的《三个音乐师》。

走进费城艺术博物馆,看油画大师名作

费城艺术博物馆中保罗·塞尚的《大浴女》


主展馆一共有三层,一进门就能看到典雅而华丽的大厅。一条台阶通向一座金色的雕像,那是著名的美国雕塑家圣·高登斯(Augustus Saint-Gaudens)于1892年至1893年间制作的雕像《黛安娜》(Diana)。这座雕像成了费城艺术博物馆的女神,以她为中心,石阶左右对称地通往二楼。如果你抬头看,还会发现头顶上有一个巨大的现代雕塑,那是美国动态雕塑的发明者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于1964年制作的《鬼魂》(Ghost),在大厅的空中自由旋转,与周围的古典气息形成有趣的反差。

走进费城艺术博物馆,看油画大师名作

费城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凡·高《向日葵》


美术馆的一楼到二楼的展厅共有299个,加上地下一层的特展展厅,主馆里共有三百多间展厅,可以说是让人眼花缭乱。博物馆的展厅设计很有意思,在环境的设计上颇下功夫,因为有不少艺术品都来自私人收藏家的捐赠,所以在展厅的布置上也更多地还原了收藏家的摆放风格。例如一楼19世纪欧洲绘画展区里展出的一批重要的印象派作品,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来自大藏家泰森(Carroll S. Tyson, Jr.)的捐赠。它们均匀错落地悬挂在室内的墙壁上,展厅中间的展示柜上还放有德加的雕塑,有的地方还放置了一些19 世纪的家具。这位泰森先生出生在1878年,1900年到法国,他本身就生活在印象派的时代,与巴黎的许多画家都有过交往。在印象派绘画尚未被人们理解的时候,泰森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鉴赏能力。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当塞尚等人的作品开始进入一些美术馆时,泰森就购买了不少他喜欢的印象派作品。

今天,喜爱印象派艺术的人都知道,在费城你能看到全美国最多的塞尚画作,包括巴恩斯私人收藏馆中的65幅和费城艺术博物馆中的28幅塞尚真迹,其中还包括艺术家于1900年至1906年创作的最大尺寸的作品——《大浴女》(The Large Bathers)。从许多方面来看,《大浴女》在现代艺术的发展史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展现出了塞尚终身探索的艺术力量,那种在艺术中有悠久历史的裸体表现,和塞尚对于景观描绘的独特语言。塞尚一生中画过许多幅在树林中洗浴的裸男裸女,他们身体健康自如,画面并不是用裸体内容引诱观众,而是探寻人体的自然形态。与不远处的雷诺阿的《浴女图》比较来看,塞尚的《大浴女》几乎没有所谓的“男性眼光”的肉欲感,背后的树木和景致从构图和色调上也十分的平静。塞尚在这幅作品中依旧追求线条的痕迹,人物和树木都注重边沿的刻画,而光线落在皮肤上的颜色高光处几乎都是裸露的画布,天空的部分也流露出立体主义的开端。可以说,这幅快三米长的《大浴女》显示出了这位画家最大的野心,这样的叙述充满了动画的效果和绘画意识的互动。正如保罗·高更(Paul Gauguin)所说,这幅画是超越了时间的东西,它是属于博物馆里的艺术。这幅画对后来的许多艺术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衡量一件艺术品价值的重要因素。

走进费城艺术博物馆,看油画大师名作

费城艺术博物馆中莫奈的作品《白杨》


在一楼的161号展室及周围几个展厅里差不多可以看完印象派的精品,莫奈的《莲池》、凡·高的《向日葵》、雷诺阿的《浴女》、德加的《舞女》、马奈的《福克斯通号船》等依次排开,这大概是世界上最群星璀璨的展厅之一了。莫奈的《莲池》记录下了自己晚年的怡然生活,他在自己的画室外建起花园,修建园林,筑起池塘,种起睡莲,还在池塘上搭建了一座日式的小拱桥。他在这如画的花园中绘画,满眼都是生命的色彩。莫奈画过很多幅这片莲池的作品,包括这座小拱桥。莫奈晚年的油画体现出了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人们从他的作品中读出了生命的隽永。都说印象派的核心其实是画家自己的内心,他们看向外面的世界,描绘和记录世界在他们眼中和心里留下的痕迹与印象。而莫奈的油画,那些淡紫色的河面,氤氲着水汽的街道,包括这片盛夏光年的莲池,都是画家情绪与情感的写照,细腻而动人。

在二楼的英国艺术展区里,博物馆尽可能地按原收藏家的展示状况来陈列各种展品,包括油画、雕塑、水晶吊灯、壁炉、工艺品、梳妆台、沙发等家具。由此,今天的参观者可以想象一百多年前的那个收藏家对这些艺术品的珍爱,甚至可以通过这些陈列来理解这些艺术品被创作出来的时期和意义。在二楼的展厅里,不少环境设计都包括了整间房间的模拟效果,从灯光到摆设,美术馆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立体而沉浸式的体验,感受历史与艺术品的文化信息。

走进费城艺术博物馆,看油画大师名作

费城艺术博物馆中记录历史的透纳的《燃烧的国会大厦》


在二楼展厅中,不乏令人心醉的工艺品和装饰艺术,但最令人难忘的还是一幅英国画家透纳(Joseph William Tuner) 的作品——《燃烧的国会大厦》(The Burning Houses of Parliament)。1834年10月17日的《伦敦日报》上这样写道:“威斯敏斯特的居民以及河对岸的地区,突然间爆发了最令人震惊的一场爆炸事件,城市陷入了最大的混乱和震惊……上议院的房子和许多相邻的建筑物都在着火。”而透纳与当时成千上万的市民一起目睹了这一场大火。这位画家快速地用铅笔草图记录下了他所看到的现场,成了后来这幅画的基础。在这个燃烧的画面里,透纳对于天光和火光的处理十分完美,火焰正在吞噬圣斯蒂芬大厅,并且照亮了修道院的塔楼,而不远处的河面上也映出了火光的跳动,而画面右侧的天色依然灿烂,白色的大桥岿然不动,与画面的左边相比显露出冷峻的蓝色调。透纳十分擅长描绘风景的颜色,在自然光线的处理上充满技巧,这幅画就是证明。整个画面中空气似乎在跳动,有一种隔着火光看事物的流光感。在这燃烧的空气中,依稀可见远处隔岸观火的人群,透纳用自己的视角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在费城艺术博物馆也能看到大量的东方艺术,展出的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伊朗、韩国等地的文物和工艺品。在中国展厅中,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大殿,这里展示着从明代修建的北京智化寺运来的藻井、壁画和木雕像。殿堂中央的藻井非常震撼人心,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是第一次亲眼看见这样的装饰结构,严谨肃穆,彩绘精致,藻井的正中央是一个浮雕,刻着一条龙,四周分成八个面,每面又浮雕一条小龙,显然有“九龙”的寓意。旁边还有精致的壁画,以及木雕彩绘的佛像和菩萨像。除此之外,中国展厅中还包括有商周时期的文物,汉代的陶俑、画像石,魏晋时代的佛像雕刻,唐代的三彩陶,宋代的瓷器等。其中如北齐时代的石棺床雕刻、天龙山石窟的佛头像,南北朝到唐代的一些陶俑都是十分珍贵的艺术品。

走进费城艺术博物馆,看油画大师名作

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杜尚的油画作品《下楼梯的裸体女人》


同时,费城美术馆还藏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马歇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作品,这一点也是这座美术馆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著名的《泉》和《自行车轮》之外,这里还藏有杜尚晚年的最后一幅油画《下楼梯的裸女》,久负盛名的“反视网膜”艺术《大玻璃》。当然,这里还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装置艺术,杜尚秘密制作了二十年的大作《给予》(Given)。在1946年至1966年间,当外界都以为杜尚已经放弃了艺术创作转而去研究国际象棋时,这位艺术家正在格林威治村的工作室里,一直坚持秘密的工作。这二十年闭门造车的结果就是《给予》,它由一个老木门、砖头、黄铜、铝板、钢结合夹、天鹅绒、树枝及树叶组成,同时还有一个用羊皮纸、头发、玻璃、油漆、油毡和各种颜料制成的女性身体,身体的背后是由手绘和拍摄的元素组成的神秘风景。

当人们走进这个独立的房间时,会在一片黑暗中看到这个巨大的旧式木门,周围由砖头框围了起来,门口处还有一个小脚凳。这木门看起来并不特别,但你走近时会发现门上有两个发光的小洞。当你把脸贴上去,眯起眼睛从小洞中看进去时,就会发现门后的另一个世界:在一片荒草丛中,一个裸女如尸体般横躺在草丛里,她左手拿着一盏灯,背后是一片自然的山水风光。这个背景包括一个如丘陵般的景观,一堆密集的树丛,一片朦胧的绿松石天空。在远处,还有一个正在运动着的、闪闪发光的瀑布,实际上那里藏有一个闪烁的照明装置,由一个看不见的马达驱动着。这发光的瀑布和裸女手上举着的油气灯成了这个神秘世界里唯一的光源,给予观众无限的遐想。

走进费城艺术博物馆,看油画大师名作


很显然,这件作品能够联想到关于窥阴癖的各种文学和心理想象,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性的隐喻。这件作品本身充满了犯罪和性的暧昧与神秘,不论观众怎么调整自己的观看角度,就是无法看到女人的脸,只能看到一小撮头发。而那举起灯的手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小洞的那边会一直往外吹风?《给予》之所以笼罩着层层神秘,很大部分上归咎于外界对这件作品的制作方法了解得太少。杜尚一直把这件作品视为自己的秘密,对其制作方法从未透露。一直以来,杜尚都认为制作艺术品的过程很重要,有时候甚至超过了艺术品本身。

在过去的20年中,人们一直在猜想这位裸女的身份,甚至不清楚裸女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有专家揣测用的是猪皮,而在后来,人们在杜尚的信件里找到了答案。巴西的雕塑家玛莎·马丁斯(Maria Martins)在1946年至1951年间成了杜尚的情人,她也被认为是这个裸女形象的模特。在杜尚和她的信件中揭示出,其实作品中的裸女并不是猪皮制成,而是采用了石膏和羊皮纸,最后经过杜尚的巧手,作品表面被画得和真人皮肤一样。

在当时,年轻的美术馆策展人安妮• 哈尔诺古特(Anne d' Harnoncourt), 也是日后的费城艺术博物馆的馆长,决定收购这件作品。她依照杜尚的意愿,直到艺术家本人于1968年去世后,才在1969年开始展出这件作品。整个作品的安装和布置是由杜尚的遗孀阿莱西纳·杜尚(Alexina Duchamp)和他的继子保罗·马蒂斯(Paul Matisse)负责完成的。它独一无二的观赏体验,包括门后的诡异风景,整体的超写实风格,都让迷恋杜尚和讨厌杜尚的观众感到惊讶。这件作品是属于费城艺术博物馆的,也只会在这里展出,它不可能去别的美术馆,因为杜尚永远也不可能让人打开这个藏有秘密的盒子。

内容选择《油画》2018年第1期

苏也《令人惊叹的体验——费城艺术博物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