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現世五欲之樂才能夠心與法相應


捨棄現世五欲之樂才能夠心與法相應

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不要去求那些深法。一般人他總是好高鶩遠,如何修生起成就次第,圓滿成就次第。但是他基礎沒有修好,沒有真正的舍現世,最起碼要輕現世、重後世。真正修行成就的話,要舍現世才能夠心與法相應,心還留戀現世的五欲之樂,不管你修什麼深法都不為深,最重要的是心捨棄現世五欲之樂

仲敦巴尊者說了一個門檻的比方。他說有一個人,他總是計劃著去印度朝拜,總是在查書籍,在考慮幾百公里以外,印度哪個地方道路很難走,哪個地方有危險,哪個地方有一個坑,怎麼去防範。

捨棄現世五欲之樂才能夠心與法相應

總是做這些計劃,他就沒看到眼前,他門檻外面就有一個坑。做好計劃準備去朝拜的時候,一踏出門檻就掉到坑裡去死掉了。

我們很多人也是這個樣子,有些人學《入中論》,總是在討論初地菩薩什麼果位,什麼功德,如何證悟。

不是不重要,這些要學。但是真正地與我們的心相應是什麼法?要真正的出離心,要舍離現世,修念死無常,修暇滿難得,修業果如理取捨。

菩提道的基礎是什麼?根本法是什麼?道之根本依師法,之後就修暇滿難得。真正修法的基礎是什麼?皈依三寶以後,要修業果如理取捨,世間的正見是業果如理取捨。對於我們來說能夠做好業果如理取捨就非常難得了,不要去一味地注重修那些所謂的深法。

捨棄現世五欲之樂才能夠心與法相應

仲敦巴尊者還說了一個比方:有一個飢餓得差不多要死去的人,忽然來到一個大富長者的家裡面,這個大富長者家裡面佳餚美味,金銀珠寶,樣樣都具足。但是對於這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趕快吃東西填飽肚子。如果他愚痴,他不會趕快去拿佳餚美味來吃,而是馬上去拿金銀珠寶,有用嗎?餓死了,你手裡面抓那麼多金銀珠寶有什麼用?

同樣的,那些好像吉祥怖畏,勝樂密集,生起圓滿成就次第都很重要,都很好,好像金銀珠寶一樣。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我們在六道輪迴中間,我們很難聞到正法,我們是那個差不多餓得要死的人,我們最重要是什麼?暇滿難得,業果如理取捨,這是根本。所以要“知苦樂法”,“應思暇滿無常,勿貪現世利樂。”如果這個不能轉過來,無論你修什麼都不能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