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宋代是中国香文化发展的全盛时期,宫廷庆典、茶社酒肆都会用香,特别是庞大的文人群体迅速崛起,成为香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人们对香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融合了文人特有的浪漫情愫,使香文化成为一种生活志趣的自然表达,充满灵性、富有诗意。

香料来源的扩大使宋代所用的香品更加丰富,合香成为普遍形式。而沉香以其沉稳的特性被当作核心的定香使用,加之品性独特、卓然不群,与文人气息相通,致使其广受喜爱。由于宋代制瓷技术发达,各大窑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作出既美观实用又迎合文人需求的各类香器。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北宋 耀州窑白釉弦纹行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北宋 白釉行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北宋 定窑白釉素贴螭龙行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五代 青铜大行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北宋 介休窑白釉折沿行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北宋 介休窑白釉香盒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北宋 青白釉刻莲瓣纹香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北宋 青釉塑贴人面香薰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宋代 白地塑贴人像高足香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北宋 定窑白釉镂空香薰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宋代 哥窑戟耳炉 故宫博物院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北宋 龙泉窑黄釉折沿行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院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南宋 粉青釉鬲式香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南宋 吉州窑黑釉立耳鼎式三足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南宋 龙泉窑青釉弦纹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宋代 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狮钮香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金代 磁州窑折沿炉 山东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金代 磁州窑青釉行炉 山东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金代 白地黑赭花大行炉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金代 白釉炉 山东博物馆

宋代使用的沉香来源极为多样,国内产香地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境外主要有真腊、占城、交趾、登流眉、三佛齐、佛罗安国、大食、伯尼、阇婆等。

北宋苏颂《本草图经》:“坚黑而沉水者为沉香,半沉半浮者为鸡骨,最粗者为栈香。”

宋代蔡绦《铁围山丛谈》:“香木,初一种也。膏脉贯溢,则其结沉水香。然沉水香其类有四:谓之熟结,自然其间凝实者也;谓之脱落,因木朽而自解者也;谓之生结,人以刀斧伤之,而后膏脉聚焉,故言生结也;谓之虫漏,因伤蠹而后膏脉亦聚焉,故言虫漏也。

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