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仿照行业先锋做豆浆,认真经营6家分店,获利700万

豆浆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一种饮品,又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

1993年,刚毕业的曾克就在台北石头火锅城找到一份工作。“在当时可是一份相当不错的差事,台资企业,月薪1200元。” 不过,最让曾克难忘的还是石头火锅的管理水平,在他看来“要高出武汉餐饮界一大截”。 1998年,花桥店租约到期,而石头火锅也打算调整国内店面布局。徐哲明决定退出武汉,重点发展西南市场。他一直跟曾克保持着很好的个人友谊,便劝曾克寻找机会创业,希望将来两人从雇佣关系变成合作关系。 离开火锅店,曾克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一次到永和豆浆店过早,他被店堂环境吸引住了。“做的都是我们平时过早吃的油条、面食之类的东西。

他仿照行业先锋做豆浆,认真经营6家分店,获利700万

但把我们街边吃的东西移到店里来,用快餐店的方式经营,档次马上就上来了,价格也是街边的好几倍。” 看着永和豆浆红火的生意,曾克心里有了方向。“如果完全学他们做高端市场,我没有这种品牌影响力,也没这个经济实力。但我可以学他们的经营环境,开中低档价位的快餐店。如果我能让人们只用花一碗热干面的钱,吃到洋快餐那样的环境,肯定蛮受欢迎。”凭着在石头火锅城5年的工作经验,曾克自信在管理能力上不成问题,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压缩成本,“我不能像永和豆浆那样,选黄金地段开店,也不能像他们那样用高档装饰材料和厨具设备,不然成本分摊不下来”。

他仿照行业先锋做豆浆,认真经营6家分店,获利700万

他算了一笔账,同样规模的店开在市中心,费用每月就得四五万元,以他当时的能力,头两年都是替房东打工。而在远一点的地方开店,一天卖个一两千元就能保本。曾克把目光投向二三类地段。忙活了3个月,他在江大路上找到一间300平方米的闲置门面。他按自己的设想装修、招人,给快餐店取名“我家豆浆”。

他仿照行业先锋做豆浆,认真经营6家分店,获利700万

“从租门面到开张,一共只用了20万元。店堂突出整洁、明快、实用,开张后除了发宣传单,什么广告都没做过。一则没这笔钱了,再则我定位于服务一方,只针对周边居民服务,靠口口相传,无需大张旗鼓地自我推销。”曾克这样介绍道。良好的进餐环境,适中的价格,曾克把过去管理高档餐厅的经验一一施展开来。很快,他的快餐店就顾客盈门,许多原本不在这过早的人,也要弯一脚,到他店里吃了再上班。

1999年,曾克在球场街开出他第一家分店。到2001年,他一共有了6家分店,盈利700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