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家|北京奧運會奪冠十年後,「五金王」鄒凱的「普通生活」

体育家|北京奥运会夺冠十年后,“五金王”邹凯的“普通生活”

体育家|北京奥运会夺冠十年后,“五金王”邹凯的“普通生活”

封面新聞記者 陳甘露 攝像 劉開怡

“四川省職業體育學院”的大門剛剛修好,毗鄰一環路的校園有嶄新的雕塑和五人制足球場,再往裡面走,有游泳系、體操系……在全是高樓聳立的人民南路和一環路交接處,這一片成都人俗稱的“跳傘塔”、“技院”顯得低矮,然而就是這裡誕生了許多奧運冠軍,最近的是鄒凱、馮喆、任茜……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一臉青澀的鄒凱剛好20歲,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他的名字很陌生,就連他當時的髮型也有些“非主流”,最終,他一口氣拿下三枚金牌。四年後的倫敦,經歷了發胖、低迷和迴歸的他再奪兩枚金牌,在倫敦體操館展開“五金冠九州”橫幅時,鄒凱的名字可謂“天下誰人不識君”。

体育家|北京奥运会夺冠十年后,“五金王”邹凯的“普通生活”

十多年前,因為眼睛小、不戴眼鏡,近視眼的鄒凱很愛“虛”著眼,親近的朋友叫他“小眯”。十年後,戴著眼鏡,髮型和打扮是主流的潮,走在體操系的院壩裡,在師父雷鳴、師兄師弟眼裡,他還是那位“小眯”。

退役後,鄒凱回到了體操系成為了四川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開始接觸管理工作。

十年最大的進步,體重!

號稱“喝水胖”的鄒凱,運動員生涯裡最痛苦的事就是控制體重,退役後,鄒凱的體型還算維持得好,不過,他一直拿重量“自黑”——“你覺得十年來最大的進步是什麼?”“除了體重進步最大,其他的都稍差一點。”回來工作,鄒凱感覺自己對很多辦事流程、思路和方法有了學習,這也是他以前接觸很少的,在這個學習、摸索過程中,他也看到了自己的長處:“之前畢竟一直在國家隊,看到的國家隊的管理和技術,還有自己對體操這個項目的理解,還有自己參加過的賽事、看到別人對賽事的組織等等經歷,更多的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開展管理工作。”

体育家|北京奥运会夺冠十年后,“五金王”邹凯的“普通生活”

相比隊友滕海濱轉型成為國家隊教練,鄒凱說他當初選擇迴歸就是為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回來也是想走一條不一樣的路,畢竟以前一直在體操這個項目裡面,研究技術,現在也希望在四川體操系的管理工作中體會到不一樣的體育、不一樣的體操。”

轉型裁判,為中國增加更多話語權

鄒凱也是剛剛回到成都不久,之前他去了河南全國錦標賽當裁判,“加上這次,我也當了三次國內裁判、一次國際裁判。”和師兄楊威的轉型方式比較相似,鄒凱也選擇了當裁判,“執裁後發現,看事物的角度會不同,當運動員時,角度比較單一,當了裁判後,希望以專業的角度更嚴格來評判他們,讓他們在比賽中表現得更好。”

退役的時間不長,鄒凱目前執裁的許多比賽都能看到熟悉的“小師弟”,“都很熟悉,在退役之前其實就和現在這一大批運動員都比較熟悉,私下也會跟他們說他們的毛病在哪兒。”

談到自己轉型做裁判的原委,鄒凱說:“當裁判的目標,是為了以後有機會能在世界上、國際上為中國體操出一份力,爭取更多的話語權。”

体育家|北京奥运会夺冠十年后,“五金王”邹凯的“普通生活”

推廣幼兒體操,相信中國隊能度過低谷

除了管理工作、裁判,鄒凱的另一個工作重心是推廣幼兒體操,他也曾說自己未來希望變身“教育家”,因為體操、體育一直都是教育的一部分。當然,幾年工作下來鄒凱說最大的困難一個是場館,“運動的本質是一種教育,希望能讓更多的和幼兒園、小學認識到,把體操當成是一門教育、一門課,通過體操的項目讓小朋友的身體得到鍛鍊。”2008年、2012年中國體操都是巔峰時代,以楊威、陳一冰、鄒凱、滕海濱、馮喆、張成龍也是中國體操的“黃金一代”,遺憾的是,隨著他們的退役,中國體操也跌入低谷,2016年裡約奧運會面對的是“無金”的尷尬。“中國體操現在處於一個比較困難的階段,發展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頸。當然,相信中國體操經過這麼多年的歷史積澱,是有雄厚的實力在背後支撐。可以往東京展望一下,通過下一代體操人的不斷努力,通過我們給他們的支持,希望他們在世錦賽、奧運會發光發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