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人民为何要帮助入侵自己家园的美军推翻萨达姆统治?

伊拉克人民为何要帮助美军推翻萨达姆统治?其实在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时,有一些伊拉克人支持美军的入侵行动,并为其直接提供帮助并不奇怪。因为伊拉克本身就是一个内部分歧非常深的国家,因此在伊拉克国内,反萨达姆势力始终存在。但如果用“伊拉克人民”这个词代表多数伊拉克人当时都在帮助美军去推翻萨达姆的统治,就绝对是不准确的了。

萨达姆时期的政治形势

萨达姆在伊拉克战争之前的统治确实不能说得民心,但这个原因跟什么它的独裁腐败之类的统治其实关系不大,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伊拉克固有的民族教派和部族矛盾。

伊拉克在阿拉伯国家中其实是具有一些非常独特的特点的,即在多数阿拉伯国家里,逊尼派穆斯林都占有多数,但在伊拉克却是什叶派穆斯林占多数,但以萨达姆为代表的伊拉克统治集团却仍然和其它多数阿拉伯国家一样是逊尼派穆斯林,所以伊拉克的什叶派几乎从来没有真正支持过萨达姆。另外伊拉克还有着明显的民族矛盾,即在伊拉克北部居住着大量的库尔德人,其人口大约能占到伊拉克人口的20%左右,和伊拉克主体的阿拉伯人也有着明显的民族差别,所以库尔德人也基本没有支持过萨达姆。

伊拉克人民为何要帮助入侵自己家园的美军推翻萨达姆统治?

(伊拉克的社会结构,部落、宗族、子宗族和家族,国家反而在很多时候并不重要)

而除了民族和教派的差别,伊拉克整体的社会发展水平与社会组织形式也决定了对任何一个领导人的支持都只能是少数。因为在伊拉克,每一个人最重要的身份都不是伊拉克公民,而是某个部落的成员,在整个伊拉克一共有150个部落。而每个部落又是由很多宗族组成的,每个宗族的首领都被称为谢赫,谢赫们对每个伊拉克人的影响力都非常巨大,而在谢赫下面,则还有子宗族和家族两个层级。所以每个伊拉克人首要的身份是本宗族的成员,在政治方面基本要听本宗族谢赫的,而每个谢赫则会受到部落首领的很大影响。然后部落首领又几乎没法超越所属教派的一些基本原则。所以作为少数教派执政的萨达姆,可以说从一开始就不可能赢得多数伊拉克人的支持,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也只能是各教派、主要部落的宗族接受其统治。而这在伊拉克战争之前和之中也基本没什么变化。

萨达姆倒台的假象

所以其实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也并不存在伊拉克人群起推翻萨达姆的现象,即使是在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凭借美英的空中支援取得了自治的库尔德自治区,也没有真正派出作战人员参与对萨达姆政权的军事行动。而在其它的伊拉克地区,一直到巴格达被美英联军攻陷,也没有出现过大量民间人员揭竿而起的现象。萨达姆政权的迅速垮台,主要是由于伊拉克军队在经过联合国长达10余年的制裁之后,军事实力确实和美英联军差距过大所致。

伊拉克人民为何要帮助入侵自己家园的美军推翻萨达姆统治?

(当时的电视镜头让人感觉现场人很多)

而许多人得出伊拉克人帮助美军推翻萨达姆统治的印象,恐怕最直接的原因是美英联军攻克巴格达当天,通过美英媒体向全球直播的伊拉克“民众”在巴格达费尔多斯广场推倒萨达姆铜像的现场,那个直播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力,给全球很多人造成了伊拉克人“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假象。但后来公布的一些材料显示,当时的那个场面多数确实是一种假象。

伊拉克人民为何要帮助入侵自己家园的美军推翻萨达姆统治?

(但从另一个角度拍摄的当时的情形却是这样)

因为当时现场转播的镜头显示似乎那个广场上有很多人自发前来的伊拉克民众,但实际情况是当时的转播机位是经过精心布置的,现场只有一小块空间里围起了一些人,而这些人多数还是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士兵和各国记者。另外虽然确实有一些伊拉克平民,但却基本都是美军的心理战部队在直播开始之前通过高音喇叭等各种心理战方式动员来的。

而现场推倒萨达姆铜像所用的工具,则是完全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所提供。以至于美国资深中东问题记者罗伯特·菲斯克甚至将当天的场面称为:

二战硫磺岛插旗摆拍之后摆拍成分最重的画面。

而在这方面更有说服力的恐怕是当时镜头中在美军协助下领头用铁锤敲打萨达姆铜像基座的卡迪姆·谢里夫在事后的悔恨表态了。在2016年的一次采访中,卡迪姆·谢里夫竟然说出了下面这段话:

萨达姆走了,但现在在他的位置上又多出了1000个萨达姆。现在每当我走过那个雕像的位置时,我都会感到心痛的羞愧。我会问自己,我当时为什么要砸掉这个雕像?现在我想做的是把雕像碎片重新捡起来,把它重建起来。我想把它重建,但我却担心被人杀了。萨达姆统治时期没有腐败或者抢劫,当时很安全,而现在……

伊拉克人民为何要帮助入侵自己家园的美军推翻萨达姆统治?

(当时领头砸萨达姆雕像的卡迪姆·谢里夫)

所以综合来看,当时的伊拉克普通民众并没有过多参与美军推翻萨达姆统治的行动,当然少量人配合美军总是有的,任何一个入侵的侵略军也都能找到配合其行动的人,就像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在旅顺屠城的日军也曾经找到了配合其埋尸体的人。当然也并不是说萨达姆有多得民心,只是当时的伊拉克民众多数都采取的是自我保命的态度,能躲开战事就躲开战事。只是伊拉克在战后的情况始终还不如战前,所以现在怀念伊拉克战前情形的人反而多了一些,比如去年的一项民间调查显示,在伊战14年过后,认为国家走在正确方向上的民众仍然只有3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