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星米磊:最早的风险投资起源于大航海时代

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创新,需要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找到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踏踏实实的做上十年,一定要学会潜龙勿用。十年之后,你会发现,你在山洞里练了十年剑,出来以后外面的人都打不过你。一定要做这种真正的创新,要走那些难走的路。

中科创星米磊:最早的风险投资起源于大航海时代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 米磊

以下内容根据米磊老师在沙丘学院讲课笔记整理而成,有删减。

01

人类硬科技史

今天,中国最应该做的核心的工作是什么?科技。说到科技,要从头讲起,因为你能看到多久的过去,你才能看到多久的未来。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硬科技创业史

从自然选择到技术选择

为什么人类可以征服整个地球?最主要的就是人类大脑的进化。人类通过掌握语言,通过认知的进化,不断地掌握工具,不断地积累技术,变成了今天的样子。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整个社会从过去的自然选择,进化到了技术选择,谁能掌握技术,谁就能掌握未来。

农业时代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马尔萨斯陷阱。为什么会有马尔萨斯陷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时代的技术增长是比较缓慢的,人口的增长是指数的,但是粮食、土地的增长又是线性的。

所以在古农业时代,马尔萨斯陷阱是人类最大的苦恼,人口一增长到土地承载的极限社会就崩溃了,然后就会发生饥荒、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之后人均土地又多了,于是社会秩序又要重建,然后再慢慢发展起来。

中科创星米磊:最早的风险投资起源于大航海时代

米磊老师在沙丘学院讲课中

到了工业革命时代,技术增长进入了一个指数化增长阶段,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增长相匹配了。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技术革命带来了经济繁荣,带来了资本主义,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危机。

从历史来看,硬科技是一直在改变世界的。

农业时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就领先于全球,而且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因为过去中国地大物博,外界没有太多威胁,所以导致了中国并没有把这些科技拿出来去应对外部的威胁。

而欧洲国家因为小国林立,大家竞争很激烈,于是他们拿火药去制造枪炮,拿指南针去寻找东方的财富,所以欧洲人反倒利用了中国的这些技术,把欧洲发展了起来。

最早的风险投资起源于大航海时代

欧洲为什么要把技术发展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理大发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整个欧洲都疯狂了,因为他发现了一条通往财富之路。

中科创星米磊:最早的风险投资起源于大航海时代

当时欧洲人特别穷,特别想到富饶的东方来寻找财富,所以“地理大发现”之后,很多国家就开始去资助他们自己的船只,通过航线来到中国和印度。只要把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以及印度的香料运回欧洲,基本上就是至少500倍以上的回报。这就是LP、GP制度的起源。

像船长和水手,相对来说要冒巨大的风险,因为航行至少要1到2年,当时的技术条件也不太好,所以至少有一半的人很可能就回不来了。也就是你投下去,很有可能这艘船就回不来了,那你就血本无归,怎么办?于是大家把钱分散投给不同的船长,这样即使有几条船回不来,但是只要有一条船回来了,基本上我的钱就全赚回来了。

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

为什么英国能够成为“日不落帝国”,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当时成功引爆了工业革命。英国通过解决纺织业的加工问题,发明了珍妮纺织机、飞梭,最后发明了蒸汽机。

整个工业革命在英国诞生之后,英国就崛起了。当年投资瓦特的博尔顿不但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和财富,最后还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也就是英国院士。

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是借助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就是电气化的革命而崛起的。当时的核心技术还是在英国,但是美国在内战结束之后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因为美国面积比英国大,人口比英国多,所以形成了一个大市场之后,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让这些技术有了用武之地。美国用了30年时间,从1870年—1900年全面超过了英国,成为全球的GDP老大。所以,美国是依靠硬科技引领了20世纪。

在今天,任何一个大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首先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成为科技强国才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然后才能够成为世界老大。

美国GDP虽然在1894年就超过了英国,但当时美国无论是从教育,从科技都远远落后于欧洲。二战期间,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大量科学家因为避难都跑到了美国,把美国的科学水平拉到了全球最顶尖的水平。所以20世纪的四大发明——激光、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全部诞生在美国。半导体和计算机就是今天影响信息革命的核心,而激光是整个通信的基础。

中科创星米磊:最早的风险投资起源于大航海时代

全球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叫做“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这个公司听上去像一家研究所,但实际上现代风险投资跟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二战期间美国要发展自己的国家是分不开的。当时美国的高校以教育为主,并不是研究型大学,但是MIT(麻省理工学院)的康普顿校长在一九三几年的时候,就一直在推动产研结合计划,推动发起了ARD公司(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

1947年,ARD投资了现代风险投资历史上第一家公司——高瓦特电子公司。这家公司是用X射线治疗癌症的,也就是现在习以为常的放疗技术。当时康普顿对ARD的创始人说,“高瓦特电子公司或许将来从不会赚钱,但射线治疗癌症的人道主义效果和疗效太出色了,我确信你一定会投资它。”

这就是科学家的情怀。我们认为很多东西赚钱的时候,如果你为了赚钱去投它,最后却容易赔钱。往往有时候你是为了给人类解决问题去投资,最后反倒能挣钱。所以高瓦特电子公司最后也挣钱了,虽然当时他们投的时候觉得肯定不挣钱,这个项目投了20万美元,赚回来180万美元。

1957年,ARD投下了风险投资史上最著名的项目——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mpany,DEC),这是一家做小型计算机的。当时投资了7万美元,14年后为他们赚了3.5亿美金,相当于挣了5000倍,这个回报是非常高了。至此,风险投资开始在美国开始流行起来。

硅谷投资简史——硅谷源自集成电路推动的信息革命

硅谷时代,肖克利发明了半导体,然后获得了诺贝尔奖,后来他被“硅谷之父”——斯坦福大学的教务长特曼教授挖到了硅谷。到了硅谷之后,肖克利成立了他的实验室,后来从肖克利实验室分出来了八个人,这八个人做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后来,仙童半导体公司又分出来三个人,做了英特尔公司,从此集成电路开始慢慢的爆发了。

美国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红杉资本的创始人瓦伦丁就是仙童半导体的第一个销售员,他于1972年成立了红杉资本。KPCB也是仙童半导体的其中的一个创始人克莱纳创立的。所以整个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其实都是起源于仙童半导体,起源于集成电路行业,他们都是从这个行业出来的。

可以说,今天整个硅谷其实都是当年从仙童半导体分裂出来的,因特尔、AMD一系列的集成电路公司,催生了今天很多的应用,有了芯片就有了个人电脑。

信息时代美国的四次创业和投资浪潮

有了个人电脑之后,大家发现需要用软件给他们服务,上世纪80年代,包括微软等一系列软件公司就起来了;

到了90年代,电脑开始普及了,比尔·盖茨的梦想实现了,又有一个新的需求出来了——所有的电脑需要连在一起,于是以做光纤通信和路由器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公司就起来了;

90年代末,互联网基础设施铺好后,谷歌这种互联网公司就出现了;

2007年,有了智能手机之后就有了移动互联网。

所以从信息时代的四次创业和投资浪潮中,整个逻辑就是硬科技的基础设施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首先是集成电路的诞生推动了软件,就是PC的基础设施推动了PC的应用。然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就是光纤通信网络,推动了整个互联网时代。未来是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下一步一定是以光电芯片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过去,中国一直是在追赶,但是当时发展太慢,所以错过了一系列大公司诞生的机会。但是今天,中国从互联网应用时代已经追赶上来了,已经开始跟美国齐头并进了。

02

如何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

过去几十年,全球信息行业进步很大,但是在硬科技领域进步却很小。

现在的互联网流量跟光纤通信形成了剪刀差,就是流量的增长大于信息高速公路铺设的速度。所以无论是谷歌还是Facebook,包括马斯克,他们都发现网络的高速公路不够用了,都在试图去做一些信息高速公路的铺设,比如要在天上发卫星,去做卫星互联网,要去发热气球,要去做无人机等等。

巴菲特也在投资航空航天的零件公司,孙正义也开始投芯片,投硬科技,投科技股了。

科技革命带动经济发展

(康波周期50—60年)

康波周期来自于工业革命之后的技术变革,一个技术出来之后会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回升,所有的经济危机,都是由技术革命和资本交织在一起的,资本主义也是来自于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

在农业时代,积累资本是没有意义的,农业时代最大的资本是土地,你最重要的是要囤土地,土地越多你就越土豪。

到了工业时代,需要用资本来投资机器,机器越多,回报率越高,这时候就产生了资本主义。

为什么康波周期大概是五六十年的周期,就是因为技术的扩散周期大概就是五六十年。同时,技术的提升周期,革新周期也是五六十年,所以这五六十年就会产生康波周期。同时,技术发展到最后,大家都去投资它,就会产生产能过剩。但是,大多数人是后知后觉,产能过剩以后,大家还会去投,就会一直投到泡沫破裂,从而出现经济危机,这就是经济危机的来源。

中国今天面临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过去30年,我们引进了欧美的先进技术,但是我们高歌猛进投资的都是一些过气的技术,也不是最尖端的技术。你如果投资过气的技术,就等于是给别人当韭菜了。

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既要有望远镜,又要有显微镜。什么叫望远镜?就是你能够站在月球看地球,能够看清全球的态势,既能看到过去,又能看到未来。同时,你还要有显微镜,能看懂所有的细节,免得别人把你骗了。

每一个技术都是S型曲线,当你在上一个技术发展快到巅峰之前,你就得提前布局下一个技术了。一个技术刚开始起步是非常缓慢的,没有十年八年甚至二十年都起不来。如果你不提前布局,等到上一波已经衰退了,这波又接不上,你就崩溃了。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投资,最核心的不是说你有多牛,形势比人强,而是你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冲浪者,你要冲到浪潮之巅。但是第一你得识别什么是大浪,什么时候能来;第二你还得有冲浪的本领,免得到时候你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大浪来了,一个浪花就把你拍死了。

中国经济面临亟待转型的关键时刻

中国现在面临一个转型的关键期,这个关键期就在于人口红利已经没有了。我们过去30年的增长,就是靠人口红利。未来要靠什么?创新红利,就是科研人员的脑力生产力。

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芯片进口就超过石油了,现在中国产业的最大问题就是核心的芯片、技术、材料全部是依赖进口。过去,中国发展的主要逻辑就是借助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外溢,承接中低端的技术和制造,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现在,我们必须要把中国的核心技术做出来,这就是中国未来的投资方向。

中国经济两大战略,一个是“互联网+”战略,就是客户驱动+效率驱动;一个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就是工程+科技创新。这次中美贸易战,其实打的就是科技冷战,美国最担心的就是中国的高端制造崛起,如果芯片中国也能做了,就没有美国什么事了。

现在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30年的变局。第四次科技革命马上到来,现在正处在从第三次科技革命向第四次科技革命转型期,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和拐点。

这次的机遇非常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向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转折点,当时诞生了美国的硅谷,以及以硅谷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型企业,让美国成为了全球老大。这一次对中国来说也是有可能借助第四次科技革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老大,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同时,中国发展的转折点从人口红利到创新红利,从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从贸工技到技工贸,基于这个三个判断,我提出了硬科技。

03

硬科技的发展现状

硬科技——中国未来在全球并跑和领跑的核心科技

什么是硬科技?其实就是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涌现出的能够推动世界大幅度进步的核心技术,就像当年的蒸汽机、电气化、集成电路,这些都是当年的硬科技,这些技术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和影响力,也催生了一些伟大的企业。

今天,我们还是要继续找到未来的那些变革性的关键性的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对全世界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和变革作用。

什么是高科技?高科技其实就是上一轮的科技革命的技术。而中国现在需要的是这一轮的科技革命的硬科技,就是比高科技还要高的技术。

硬科技是中国未来在全球并跑和领跑的核心科技。

首先是技术硬,技术壁垒极高,难以模仿和复制;

其次是精神硬,要有科研的工匠精神,长期积累投入;

第三是志气硬,硬科技实现强国梦,我们是需要在这个领域为中国争夺世界冠军的;

第四是实力硬,中国如果在每一个科技领域都做到世界第一,才能超过美国,同时只有科技硬了,我们的实力才能硬。

我们总结了一个硬科技八路军,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我们认为这八个方向是中国未来最核心的技术创新领域,也是世界科技革命的方向,我们的投资基本上围绕在这八个领域。

时代已经变了,现在挣快钱的机会已经没有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硬科技的思维,需要一种慢工出细活的思维,需要一种踏踏实实创造价值的思维,而不是纯粹的投机思维。

中国正处在从模式创新转型科技创新的历史拐点

我们过去总以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线性增长,这个线性增长的思维来自于农业时代。比如一亩土地,一年产出多少粮食,这就是线性的。如果我想多产出十倍的粮食,我就得多种十亩土地。春天种秋天收,这个时间也是线性的。我们所有的努力,我们的预期都是有回报的。

中科创星米磊:最早的风险投资起源于大航海时代

在今天的社会里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好像不对,因为有人可以不劳而获,有人可以一分耕耘十分收获,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模式创新,它是利用了科技的基础设施平台,建立在别人的平台技术之上的。

比如当年有了铁路之后,围绕铁路产生了运输业。铁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需要大投入的,但是运输业就是一个轻资产的模式创新。比如互联网,回报为什么会这么快、这么高,就是因为利用了光纤通信,有人已经把基础设施做好了。有了一些基础设施,它再去做模式创新就会更加容易。

但是模式创新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会遇到拐点,这个拐点也是经济学原理。任何一个行业最后都会拉平为平均利润。因为只要利润高的行业大家都会涌进去,最后竞争得很激烈,尤其是模式创新的壁垒主要是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而这个优势是不具备非常高的门槛。所以互联网虽然前期很挣钱,但是一旦你挣钱以后,一堆人都冲进去了。

而硬科技刚开始是十分耕耘一分回报,回报周期是非常慢的。你要把一个事情做成,需要投入研发,你的知识壁垒,人才壁垒非常高,但是一旦过了拐点,回报率就非常高。

我们要选一个行业,选一个方向,让自己一直做下去,而不是说今天做一个行业,三年之后这个行业做不成了,你还得从头再来。从头再来的话,你前面所有的积累都没有了,即使你成长得再快,也不如别人把一件事情干30年。因为我有了30年的积累之后,几乎没有人跟我竞争了,我的壁垒会越来越高,规模会越来越大。

中国现在正处在从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的关键转型期,过去仅靠传统资源,没有科技创新实力的传统企业会被淘汰掉,同时会崛起一批硬科技企业。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曾说,中国的企业家分为两种,一种是套利型企业家,一种是创新型企业家。过去30年因为中国存在大量的套利性机会,所以中国主要以套利型企业家为主,这个套利其实就是时间的套利和空间的套利。但是任何一个套利机会出来之后,都会有一堆人冲上去,所以这种套利的机会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没有了。

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创新,需要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找到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踏踏实实的做上十年,一定要学会潜龙勿用。十年之后,你会发现,你在山洞里练了十年剑,出来以后外面的人都打不过你。就是一定要做这种真正的创新,要走那些难走的路。

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国家的战略就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现在国家政策全部在往这方面调,整个国家都在投创新驱动发展,如果你不投,你就会被这个时代淘汰。

04

硬科技的投资逻辑

现在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科技和经济结合的新趋势。过去30年,中国的发展是不需要中国的科技创新做支持的。当时主要是引进国外的技术,通过贸工技就可以高速发展。但是今天中国不得不用自主的科技创新去支持自己的经济发展了。我们要打通人才、技术、资本和服务,通过四位一体的方式帮助中国的科技到经济这条道路。

我们发起了中国第一个“硬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只投硬科技。我们的投资逻辑就是按照人类的硬科技史进行投资。过去的投资基本上集中在互联网,IT在信息技术的投资占到了80%以上,但是我认为这个比例在过去是不对的,在今天一定要调整过来,我们会围绕在信息、物质、能源、交通和生命这五大方面进行布局。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将成为未来十年的最大投资机遇

四次工业革命就是从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这四个逻辑下来的。蒸汽机,就是机械。电气化时代就是电,诞生了电器。信息化时代就是集成电路催生了软件的算法,然后光纤通信催生了互联网算法。前面200多年,本质上都是机和电的时代。而机和电已经发展到一个极致了,下一个时代就是光+AI,也就是集成光路和人工智能算法,就是智能化时代。

现在还不是人工智能应用黄金时代,因为基础设施还没建好。在基础设施没有完全建好之前,我们最大的投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是什么?光子集成。

首先是信息的传输。信息时代,我们的信息一定是越来越多,每个人每年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从信息的应用来说,2G手机催生了SP(服务提供商)的爆发;3G通信网络起来之后,图片社交就起来了;4G时代,人类的信息还要增加,小视频就起来了,现在抖音也起来了。

到了5G时代,我们绝对不会看小视频了,我们会看高清视频,会看虚拟现实的全景,会看增强现实,甚至未来是全息投影。所以在5G时代,我们的应用会更加的提升,而这些都是来自于基础设施的提升。像5G的基础设施,光的支撑是最重要的。没有光,就不会有5G网络。

第二是信息的获取,就是摄像头。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获取数据,这就需要摄像头。

第三是传感器。到2030年全球传感器是100万亿。我们现在的手机终端大概也就是50亿部左右,传感器将来是100万亿,你算算是多少倍?现在我们的数据都来自于电脑和手机,都被BAT把控,但是未来BAT能把控100万个传感器吗?不可能。未来的数据来自于传感器,而传感器主要来自于光学传感器。

所以这就是我们的机遇,光子集成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未来的传感器全部都是芯片,没有芯片就没有传感器,这就是未来。

AI将带来巨大的变革与机会

据PWC预测,世界AI市场规模到2030年会达到15.7万亿美元,这个市场是非常巨大的。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两起两落,一直到深度学习才之后才起来的。

为什么到深度学习的时候,第三次人工智能才真正崛起?最主要的原因是之前人工智能没有太多数据可以去训练,所以它的算法并不好用。后来深度学习的算法进步了,数据也更加成熟了,人工智能才起来。所以人工智能崛起的核心还是在于数据。

我们在2013年讲人工智能的时候,身边的人几乎都不讲的。一直到2016年, AlphaGo战胜李世石之后,人工智能才炒起来。2013年—2016年这三年时间之内,人工智能的估值很低,但是现在已经炒得很热了,所以一定要在炒热之前就要去投。

我比较认可彼得·蒂尔的一句话,就是真正做好投资,你一定要想清楚有什么事情是你看到了别人还没看到的?有什么事情是你跟别人想的不一样的?你要获得巨大的回报,一定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一定是能够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一定是比别人想得更超前。而且你还要能想到当这件事你做了三年五年之后,会有一堆人跟风进来,这时候才是值得你去做的。

现在虽然大家都在炒人工智能,但是我们没有在人工智能的算法上做太多的布局,而是坚持在投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时代的圈地运动就是垄断大数据。传统的数据来自于互联网,来自于BAT,BAT垄断了90%以上的流量和数据。我们现在不要去争互联网的流量和数据,那没有意义了,我们只能去争夺未来的数据,而未来的数据就在于传感器。

人工智能投资趋势

我们的投资逻辑就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是最核心的。投完基础设施之后,再去投算法的技术,然后再去找到行业的应用。

我认为前十年还是拼命的把握“端网云”,就是基础设施。端,就是把所有获取数据的这些终端全部要投了;网,就是要把这些数据连成物联网,用光纤通讯网络把它们都连接到一起;云,就是送到云端去进行云端的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处理。

有了这些东西之后,才能用各种人工智能的算法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再去找到行业的应用,比如交通、医疗、金融、制造等。

过去的芯片只是用于计算机的处理和计算,在人工智能时代,芯片变得更加核心,现在的芯片要在终端上直接做人工智能的计算,同时要进行数据的获取。

如何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

在新的技术革命,谁有最好的基础设施,谁有最多的数据,谁有计算能力,谁能开发数据,谁就是老大,这是中国和美国竞争的一个必由之路。因为中国人多,中国的数据会超过美国,所以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是有可能换道超车的。但是中国要自主的获取数据,要把自己的芯片做出来。所以说中美之间的PK,人工智能的PK是数据之争,最后就是芯片之争。中国如何在芯片中获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美国超越英国靠的是换道超车。美国从电气化时代和集成电路时代,完全超过了机械时代的英国。中国要想超过美国,靠电的时代是超越不过的,美国就是电气大国,美国人用电量很厉害。中国人要想超过美国,只能靠电光转换时代,靠光的时代超过美国,这才是中国的机遇。

当年的大航海时代,最值钱的公司是东印度公司。那未来的万亿级公司会在哪出现?一定是在航天领域。这是下一个地理大发现,下一个全新的疆域。

商业航天和芯片是未来两个最大的赛道。最近很多投资机构都在看商业航天了,就是因为他们发现整个投资圈没有太大的赛道了,过去是一年一个赛道,但是从O2O到P2P再到区块链,赛道切换得太快了,而商业航天和芯片是长期的赛道。

中国在2035年要成为创新型国家,2050年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科学中心、成为产业中心、成为思想中心,这就是中国的未来。

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机遇就在于科技创业。我们要在未来30年抓住这个机会,就像当年的摩根、卡耐基、洛克菲勒、巴菲特一样,跟国家的命运绑在一起。我们这一代人创新的使命,就是助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助推中国重返世界之巅!

沙丘学院2018秋季班报名通道:https://jinshuju.net/f/A3YT53?x_field_1=jrtt

了解沙丘学院更多详情,报名2018秋季班,请关注“沙丘学院”今日头条,或者关注微信“清科沙丘学院”(ID:sandhillcollege)/“沙丘投资实验室”(ID:sandhillvc)


分享到:


相關文章: